健康广西行动推进委员会关于印发健康广西行动(2020-2030年)的通知

  各市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议事协调机构,健康广西行动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专项行动小组: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为推动健康广西行动的全面实施,现将《健康广西行动(2020-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健康广西行动推进委员会

  2020年11月1日

  引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卫生健康事业成绩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根据2018年广西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我区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4.97%,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亡原因。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我区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特制定《健康广西行动(2020—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广西行动》)。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政府牵头负责、部门强化协作、社会积极参与、个人履行健康责任,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健全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广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转变健康服务模式,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素养。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优化服务。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防治策略、制度安排和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提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共建共享。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三)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区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区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二、主要指标

  健康广西行动主要指标

  (一)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结果性指标

  1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5.46

  ≥20

  ≥30

  预期性

  说明: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监测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2

  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

  倡导性

  3

  个人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

  倡导性

  4

  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倡导性

  说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和固定搬运、海姆立克急救法(对气管被异物堵塞的患者,通过向其上腹部施压,促进异物排出)等。

  5

  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主动提供健康指导。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6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

  实现

  约束性

  说明:建立并完善本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建立并完善本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

  7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

  实现

  约束性

  8

  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

  —

  90

  100

  预期性

  (二)合理膳食行动

  结果性指标

  9

  成人肥胖增长率(%)

  2002—2012年平均每年增长约4%

  持续减缓

  预期性

  说明:体重指数(BMI)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按照中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体重指数≥28kg/㎡即为肥胖。成人肥胖增长率是指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的年均增长速度。2012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成人肥胖率上升了67.6%。

  (二)合理膳食行动

  10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

  —

  比2019年提高10%

  比2022年提高10%

  预期性

  计算方法:具备基本营养健康知识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11

  孕妇贫血率(%)

  2013年为17.2

  <14

  <10

  预期性

  说明:孕妇血红蛋白<110g/L诊断为贫血,此指标是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监测孕妇贫血人数/监测孕妇总人数×100%。

  12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2013年为8.1

  <7

  <5

  预期性

  说明:儿童生长迟缓是指儿童年龄别身高低于标准身高中位数两个标准差。

  计算方法: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中位数﹣2个标准差)人数/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身高(长)体重检查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13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g)

  2012年为10.5

  ≤5

  倡导性

  说明: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14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g)

  2012年为42.1

  25~30

  倡导性

  说明:监测人群的每日食用油总消耗量与监测人群总人数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15

  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g)

  30

  ≤25

  倡导性

  说明:添加糖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具有甜味特征的糖类,以及单独食用的糖,常见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计算方法:监测人群的每日添加糖总消耗量/监测人群总人数。

  16

  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g)

  2012年为296

  ≥500

  倡导性

  说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17

  每日摄入食物种类(种)

  —

  ≥12

  倡导性

  说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18

  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

  2012年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52%

  18.5≤BMI<24

  倡导性

  说明:体重指数(BMI),2012年成人健康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52%。

  政府工作指标

  19

  每万人营养指导员(名)

  —

  1

  预期性

  说明:营养指导员是指可以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指导的人员。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可以有效减少相关慢性病的发生,还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三)全民健身行动

  结果性指标

  20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2015年为88.3

  ≥90.86

  ≥92.17

  预期性

  说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1个部门在2003年发布。

  2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37

  ≥40

  预期性

  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中等运动强度是指在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4%~76%的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年龄)。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22

  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工间操

  倡导性

  23

  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每周进行3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每天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倡导性

  24

  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倡导性

  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

  25

  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26

  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m/万人)

  —

  持续提升

  预期性

  27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1.6

  1.9

  2.3

  预期性

  28

  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

  88

  基本实现全覆盖

  100

  预期性

  (四)控烟行动

  结果性指标

  29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017年为

  25.06%

  <24.5

  <20

  预期性

  30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

  —

  ≥30

  ≥80

  预期性

  说明: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

  计算方法: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群总人数/地区人口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31

  个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

  倡导性

  (四)控烟行动

  32

  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在控烟方面的引领作用

  倡导性

  33

  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政策,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吸烟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帮助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34

  建设成无烟党政机关

  —

  基本

  实现90%

  持续

  保持90%

  约束性

  说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结果性指标

  35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

  20

  30

  预期性

  说明: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居民对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认可程度、行为改变等。

  36

  失眠现患率(%)

  —

  上升趋势减缓

  预期性

  说明:失眠现患率指用反映睡眠情况的相关量表检测出的失眠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据预测,我国睡眠问题和睡眠障碍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计算方法:通过定期开展专项调查获得相关结果。

  37

  焦虑障碍患病率(%)

  —

  上升趋势减缓

  预期性

  说明:焦虑障碍是以焦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障碍。焦虑综合征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个方面。精神症状指提心吊胆、恐惧和忧郁的内心体验,常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指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或颜面潮红、苍白等。焦虑障碍患病率美国为18.2%(2003年)、澳大利亚为14.4%(2007年)、巴西为19.9%(2007年)。专家预测,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38

  抑郁症患病率(%)

  —

  上升趋势减缓

  预期性

  说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指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2周以上,有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间歇期症状缓解。抑郁症患病率美国2003年为6.6%、法国2002年为5.9%、巴西2007年为9.4%、澳大利亚2007年为4.1%。专家预测,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39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

  —

  7~8

  倡导性

  说明: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40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倡导性

  41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倡导性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政府工作指标

  42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名/10万人)

  2019年为2.93

  3.3

  4.5

  预期性

  说明:2015年,中高收入国家精神科医师6.6名/10万。

  计算方法:地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人口总数×10万。

  (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结果性指标

  43

  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

  —

  明显改善

  持续

  改善

  预期性

  说明:指当地居民饮用水的水质达标情况,包括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达标状况。

  44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2018年为12.5

  ≥15

  ≥25

  预期性

  说明: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人数占监测人群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具备该素养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45

  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将固体废弃物主动投放到相应的回收地点及设施中

  倡导性

  46

  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绿色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

  倡导性

  47

  学校、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倡导性

  48

  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化学品安全标签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倡导性

  (七)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结果性指标

  49

  婴儿死亡率(‰)

  3.04

  ≤7.0

  ≤4.5

  预期性

  5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66

  ≤9.0

  ≤5.6

  预期性

  51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1.49

  ≤17

  ≤11.5

  预期性

  说明:从国内外经验和发展规律看,我国妇幼健康主要指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下降速率趋缓并进入平台期。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将呈现基本平稳态势,省以下范围内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52

  主动学习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

  倡导性

  说明: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对家庭带来很大影响。根据2016年调查,全球每33个婴儿就有1个有出生缺陷。学习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概率。同时,学习科学育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有助于提高养育照护能力,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七)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53

  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倡导性

  54

  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为6个月以上婴儿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倡导性

  说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也有利于母亲防治相关疾病。母乳无法满足6个月以上婴儿的营养需求,需要适时合理添加辅食,达到营养均衡搭配。

  政府工作指标

  55

  产前筛查率(%)

  87.31

  ≥70

  ≥80

  预期性

  56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7.77

  ≥98

  预期性

  57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98.89

  ≥90

  预期性

  58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100

  ≥80

  ≥90

  预期性

  说明:覆盖率以县为单位统计。

  (八)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结果性指标

  5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

  ≥50

  ≥60

  预期性

  说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实施这一评价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计算方法:学年体质综合评定总分80分及以上学生数/参加评定学生总人数×100%。

  60

  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约束性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61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

  倡导性

  62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

  倡导性

  63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倡导性

  64

  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65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

  100

  约束性

  66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

  ≥1

  约束性

  67

  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接近100

  100

  约束性

  (八)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68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

  ≥70

  ≥90

  约束性

  69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

  80

  90

  约束性

  (九)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结果性指标

  70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018年为?412.60

  稳步提升

  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预期性

  说明: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职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职工应当享受的基本权利。

  71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

  明显下降

  持续下降

  预期性

  说明:该指标提及的尘肺病是指经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诊断的职业性尘肺病。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72

  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

  —

  ≥90

  持续保持

  倡导性

  73

  鼓励各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评选“健康达人”,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支持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并给予奖励

  倡导性

  74

  对从事长时间、高强度重复用力、快速移动等作业方式以及视屏作业的人员,采取推广先进工艺技术、调整作息时间等措施,预防和控制过度疲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倡导性

  75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压力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76

  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

  —

  ≥80

  ≥90

  预期性

  说明:《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应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显著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服务水平。该指标指设区的市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本辖区内职业病诊断工作,县级行政区域原则上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实现“地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

  (十)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结果性指标

  77

  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2015年为18.3

  有所下降

  预期性

  说明:降低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至生命的终末期,维持老年人的功能发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之一。

  计算方法:65~74岁失能老年人数/65~74岁老年总人数×100%。

  78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5.56

  增速下降

  预期性

  说明:据预测,随着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患者绝对数量将呈上升趋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将略有上升。美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2012年为11.6%,日本2001年为8.8%,韩国2008年为8.1%。

  计算方法: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人群中,过去一年符合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的人数/调查人群总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79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

  —

  不断提高

  倡导性

  说明: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增强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意识,可以强化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

  80

  提倡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

  倡导性

  81

  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活动

  倡导性

  82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83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2017年为18.9

  ≥53

  ≥90

  预期性

  说明: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

  计算方法: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100%。

  84

  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

  93

  100

  持续

  改善

  预期性

  说明: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比例。

  计算方法: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数/养老机构数×100%。

  85

  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

  —

  80

  90

  约束性

  (十一)~(十四)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

  结果性指标

  86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2018年为296.50

  ≤237.94

  ≤216.31

  预期性

  87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

  ≥43.3

  ≥46.6

  预期性

  88

  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

  2015年为10.54

  ≤9.3

  ≤8.4

  预期性

  89

  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2018年为18.20

  ≤15.9

  ≤13.0

  预期性

  说明:指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概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统计数据,美国为14.3%,英国为12%,俄罗斯为29.9%,印度为26.2%。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90

  人群健康体检率(%)

  —

  持续提高

  倡导性

  91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

  倡导性

  说明:血压正常高值在医学上是指收缩压介于120~139 mmHg 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 mmHg之间的情况。

  92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倡导性

  93

  基本实现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倡导性

  说明: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血糖轻微升高,无明显症状,但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的人群。

  94

  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倡导性

  95

  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96

  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

  —

  ≥55

  ≥65

  预期性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30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在测量血压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经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比例。

  97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

  ≥60

  ≥70

  预期性

  说明: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占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

  98

  高血压治疗率(%)

  —

  持续提高

  预期性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所占的比例。

  99

  高血压控制率(%)

  —

  持续提高

  预期性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通过治疗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者所占的比例。

  100

  静脉溶栓技术开展情况

  —

  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

  预期性

  (十一)~(十四)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

  101

  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

  —

  ≥27

  ≥35

  预期性

  说明:该指标是指35岁及以上居民中每年对自身血液中所含脂类进行定量测定的人群比例。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等。

  102

  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

  —

  ≥50

  ≥60

  预期性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在测量血糖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者(经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比例。

  103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60

  ≥70

  预期性

  说明: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占年内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104

  糖尿病治疗率(%)

  2012年为33.4

  持续提高

  预期性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或)药物)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或)药物)者/调查确定的糖尿病人群患者数×100%。

  105

  糖尿病控制率(%)

  2012年为30.6

  持续提高

  预期性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及以下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及以下者所占的比例。

  106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66.4

  ≥70

  ≥80

  预期性

  107

  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

  2015年为48

  ≥55

  持续

  提高

  预期性

  说明:高发地区主要指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项目地区;重点癌种是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该指标是指发现的癌症患者中患早期癌的比例。

  计算方法:高发地区所有重点癌症筛查发现的癌症患者中患早期癌的例数/筛查发现的患者总人数×100%。

  108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

  100

  70

  100

  80

  约束性

  109

  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

  —

  ≥1

  ≥3

  预期性

  说明:依托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者颁发相应资格证书。

  110

  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

  —

  ≥15

  ≥30

  预期性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40岁及以上慢阻肺人群中,在测量肺功能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者(经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比例。

  (十五)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结果性指标

  111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2018年为<0.25

  <0.30

  <0.35

  预期性

  说明:基于2018年的感染水平测算。近几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基本平稳,随着抗病毒覆盖面的扩大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感染者存活时间延长,病死率降低,一段时间内,感染者总数仍将持续增加,但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计算方法: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数/广西常住人口数×100%。

  2018年底广西常住人口数48849998人,根据Spectrum和模型外人群估计结果,截止2018年底,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121890例,全人群感染率约为0.25%。

  2018年以来,估计广西艾滋病病例每年新增感染约7700例,每年死亡约2700例,即估计每年净增5000例;估计2022年存活约146890例,全人群感染率约为0.30%。估计2022-2030年每年净增3000例,至2030年估计存活约174000例,全人群感染率约为0.35%。

  112

  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

  <1

  <0.5

  预期性

  说明:指5岁以下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比例。

  计算方法:5岁以下儿童中表面抗原阳性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总数×100%。

  113

  肺结核发病率(1/10万)

  —

  <78

  有效

  控制

  预期性

  说明:有效控制是指我区肺结核疫情呈稳定下降趋势。

  计算方法: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估算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人数/该地区总人数×10万。

  广西肺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96.41/10万下降到2019年的81.12/10万,但是,当前我区结核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近4万例,位居全区甲乙类传染病第2位,也是全国肺结核的高负担省(市、自治区)之一。根据国家八部门联合下发的《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我区肺结核病疫情要求年递降率4.4%。

  114

  肝吸虫病防治

  0

  继续维持消除状态

  预期性

  说明:基本控制包虫病是指流行县人群患病率小于1%,犬及家畜感染率小于5%。

  115

  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数(例)

  0

  消除#

  预期性

  说明: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以按蚊为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

  116

  血吸虫病防治

  0

  继续维持

  消除状态

  预期性

  说明: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73个国家。血吸虫病是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2017年感染人数2.3亿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即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防治措施全面落实,防控体系得到稳固加强。消除血吸虫病,指达到传播阻断要求后,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117

  碘缺乏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

  2018年碘缺乏病77.06%的病区县达到消除标准;2018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50%的病区县达到控制标准,50%的病区县达到消除标准

  全区100%的县级、碘缺乏病保持持续消除状态#;

  全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保持持续消除状态#

  预期性

  说明:到2020年底,全区100%的县级、碘缺乏病达到消除目标;2022年、2030年保持持续消除状态。到2020年底,全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级100%达到消除目标;2022年、2030年保持持续消除状态。

  (十五)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118

  饮水型氟中毒危害

  2018年85.71%的病区县达到控制标准

  全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级100%保持持续控制状态#

  预期性

  说明:说明:到2020年底,全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级100%达到控制目标;2022年、2030年保持持续控制状态。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119

  提倡负责任和安全的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

  倡导性

  120

  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口鼻,正确、文明吐痰

  倡导性

  121

  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122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预期性

  说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免疫规划内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计算方法:免疫规划内接种疫苗适龄儿童数/适龄儿童数×100%。

  健康水平

  123

  人均预期寿命(岁)

  2010年为75.11

  77.71

  79.5

  预期性

  说明: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所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5岁,高收入国家平均为80岁。

  124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2016年为68.7

  提高

  显著

  提高

  预期性

  说明:是一个相对数据,估算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这一数据是基于现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状况。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2016年中国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

  注:(1)本文件中的有关调查数据,未特别说明的,主要为官方抽样调查统计数据;(2)本主要指标表中,未写明年份的基线水平值,均为2019年数值;(3)#为2020年目标值。

  三、重大行动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15.46%,城乡居民关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界定了现阶段健康素养的具体内容,是公民最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0%和3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30%、16%、18%及以上和45%、25%、30%及以上,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0%、16%、20%及以上和28%、28%、25%及以上;人口献血率分别达到15‰和25‰;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广西广播电视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鼓励各主要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开设健康科普栏目。提倡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个人和家庭:

  1.正确认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提倡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

  2.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遮掩口鼻。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少喝酒,不酗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健康体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ml-400ml不影响健康,还能帮助他人,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3.关注健康信息。学习、了解、掌握、应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

  4.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会测量体温、脉搏;能够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发生火灾时,会拨打火警电话119,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应用适宜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开展自助式中医健康干预。

  5.科学就医。平时主动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遇到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小病诊疗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病到医院。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6.合理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每次就诊时向医生或药师主动出示正在使用的药物记录和药物过敏史,避免重复用药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服药前检查药品有效期,不使用过期药品,及时清理家庭中的过期药品。妥善存放药品,谨防儿童接触和误食。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7.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体检,优生优育,爱老敬老,家庭和谐,崇尚公德,邻里互助,支持公益。有婴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主动参加照护培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倡有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实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有条件的建议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社会和政府:

  1.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跨部门、全领域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自治区级媒体健康科普活动的专家应从自治区以上科普专家库产生。各市、县(市、区)应参照自治区模式建立本级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建立并完善贴近基层和面向各级各类健康科普人员的自治区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制作、遴选、推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加强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的编制、发布和宣传。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善用管好各级类媒体。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加强电视、报刊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以及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规勒令整改,直至关停。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予以推广。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组织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自治区科技厅、市场监管局、广电局、中医药局、药监局,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红十字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全面开展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探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加强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的工作模式,培育和遴选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典型。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各医疗机构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根据本机构特色在网站设置健康科普专栏,建设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开发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举办针对性强的健康知识讲座。支持和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广泛、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健康促进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显著提高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与技能。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鼓励健康适龄的公民定期参加无偿献血。(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教育厅、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引导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健康管理。(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医保局按职责负责)

  4.鼓励和引导各类媒体开展健康科普工作。鼓励、扶持各级主流媒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多用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广西广播电视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报刊推出一批健康专栏。运用“两微一端”(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基层健康科普中的应用,打造权威新媒体健康科普传播平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广电局、中医药局,广西广播电视台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各社区和单位要将针对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居民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组织健康讲座等健康传播活动。激发群众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探索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健康宣传教育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康素养促进,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中医药局,自治区总工会、妇联、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研发推广健康管理类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预警和行为干预,运用健康大数据提高大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每年选择一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健康主题开展“健康中国行暨健康八桂行”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动区域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全域联合建设,开展边境地区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攻坚行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牵头,自治区科协按职责负责)

  8.推进健康文化建设。加强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指导、鼓励和支持以各种文艺文化形式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政策,开发各级各类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阵地,塑造文艺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增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牵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按职责负责)

  (二)合理膳食行动。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近年来,我区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2012年调查显示,广西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8.7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31.4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1.1%(《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2014年全国性调查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低于总能量的10%,并鼓励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过25g)。与此同时,2010~2012年抽样调查显示广西成人营养不良率为8%,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为19.0%;2013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0.5%,孕妇、儿童、老年人群贫血率仍较高,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

  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方式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2016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2012年广西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26.2%,肥胖率为7.0%,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88.0%和59.1%;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5.8%,肥胖率为4.1%,超重率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1倍;广西2010-2015年监测周期结果显示,18岁以上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已经高于同期全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水平25.2%;同期广西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8%,也比2002年1.4%大幅上升。通过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区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低于12%和10%,孕妇贫血率分别低于14%和10%;合格碘盐覆盖率均达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营养标准体系建设。

  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个人和家庭:

  1.对于一般人群。学习中国居民膳食和广西居民膳食指南等科学知识,科学使用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餐盘等支持性工具,根据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食材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积极践行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动平衡、健康你和我的理念;做到食物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日常用餐时宜细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过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必要营养素摄入。少吃肥肉、烟熏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减少摄入含糖饮料和糖果;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2.对于超重(24 kg/m2≤BMI<28 kg/m2)、肥胖(BMI≥28 kg/m2)的成年人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限制饮酒。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在临床医生或者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健康减肥。

  3.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建议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水产鱼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和绿色蔬菜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4.对于孕产妇和家有婴幼儿的人群。学习了解孕期妇女膳食、哺乳期妇女膳食和婴幼儿喂养营养等相关知识,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确保怀孕期间铁、碘、叶酸等的足量摄入。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为6~24个月的婴幼儿合理添加辅食。

  5.对于家庭。了解食材营养成分、加深对不同食物营养特点的理解。倡导按需购买食物,合理储存;选择新鲜、卫生、当季的食物,采取适宜的烹调方式;按需备餐,小份量食物;学会选购食品看营养标签;家庭用餐和集体用餐时应使用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外点餐根据人数确定数量、注意合理搭配;倡导在家吃饭,与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亲情,传承和发扬我国优良饮食文化。

  ——社会:

  1.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对不同人群开展膳食指导、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励社会组织指导家庭正确使用。

  2.加强对全区食品企业的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提高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3.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做好低钠盐慎用人群(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人群)提示预警。引导企业在食盐、食用油生产销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盐袋中赠送2g量勺、生产限量油壶和带刻度油壶等)。鼓励商店(超市)开设低脂、低盐、低糖食品专柜。

  4.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定期对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技能培训、考核;提前在显著位置公布食谱,标注份量和营养素含量并简要描述营养成分;鼓励为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群推荐相应食谱。

  5.制定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活动。鼓励餐饮业、集体食堂向消费者提供营养标识。鼓励发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导和食谱。

  6.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协同开展营养健康产业技术、产品等创新活动。支持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推进传统农业产品向营养导向型农业升级。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

  ——政府:

  1.全面实施国民营养计划。落实《广西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全区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加强营养不良人群(包括肥胖、消瘦、贫血、微量营养素不足或缺乏等)和重点人群(孕产妇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干预和健康膳食指导。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面推进各地营养健康食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扶贫办,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营养政策贯彻实施。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营养法律法规,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开展专业培训和指导,培育营养师和营养指导员人才。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在社区配备营养指导员。(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司法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地方食品和营养标准体系。配合国家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广西地方营养健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我区民族饮食习惯、特色食品等,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助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营养监测网络,按照抽样原则,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以上食物营养与人群健康监测点。定期开展广西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成分、碘营养监测、食物消费量调查等,分析及预警影响人群健康的营养问题,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宣贯和管理。加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宣贯,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广西营养能力建设。加强对营养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鼓励区内相关高校开设营养相关专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营养健康创新型研究。完善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能力建设,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食品生产企业联合创建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或创新联盟。(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临床营养工作。推进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将临床营养科纳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管理,到2030年争取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应达到1:150。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营养科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配备营养师,组建由临床营养师、临床医师、药剂师和护士组成的营养支持团队,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作用,以满足膳食指导服务和临床营养的需求。建立、完善临床营养工作制度,规范营养筛查、评估、诊断和治疗。(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

  8.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依托国家现有信息平台。开展我区营养健康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的信息技术发展,实现政府精准管理,企业高效服务,公众惠民科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大数据发展局按职责分工)

  (三)全民健身行动。

  体育运动是良医,运动治未病。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愉悦身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区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多数居民因缺乏科学健身指导,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还有很大的盲目性。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持续上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亚健康状况普遍。体育健身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距离健康广西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米及以上;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慢跑步行绿道人均长度持续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不少于1.9名和2.3名。

  普遍建立并推行工间操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比较完善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成较完善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普遍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个人:

  1.了解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建议个人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身体活动相关知识,将身体锻炼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少静多动,减少久坐,保持健康体重。科学运动,避免出现风险。

  2.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前需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吃动平衡,让摄入的多余能量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达到身体各机能的平衡。一次完整的体育运动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放松活动。一周运动健身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等内容。提倡家庭配备适合家庭成员使用的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

  3.老年人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功能,减缓认知功能的退化。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锻炼,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骨骼肌肉系统,预防跌倒。提倡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调整运动量。

  4.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建议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单纯性肥胖患者至少要达到一般成年人的运动推荐量。控制体重每天要进行45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的运动。在减低体重过程中,建议强调肌肉力量锻炼,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提倡运动与饮食控制相结合来减低体重。

  5.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一种放松的运动方式,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的疲劳,但运动量和强度都不宜过大。

  6.培养个人和家庭科学健身意识和习惯。倡导个人或家庭参加国民体质测试或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开展由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身运动方法和手段,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社会:

  1.建立各级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实现体育总会在设区市、县(市、区)、乡实现全覆盖,推动设区市、县(市、区)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协会、足球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志愿者协会等。引导和培育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建立体育组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赛事。开展各类面向基层、参与性强、普及面广、特色鲜明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及活动品牌举办各类独具广西民族民俗特色、山水特色和东盟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生态马拉松、龙舟、自行车、攀岩、钓鱼、徒步健走等项目的比赛和活动,以及“中国-东盟”足球、乒乓球和龙舟等项目比赛。举办干部职工、农民工、妇女、学生和残疾人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动各行业系统举办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全区各地各行业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实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制定实施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线上和线下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服务内容的供给。

  3.弘扬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深化理念融合,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大力弘扬体育健身新理念,开展“健康广西”宣教活动,深化“体媒”合作,打造广西体育官方微博、微信和官网宣传阵地。鼓励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设线上体育展览和体育教学活动,推广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健身意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健身知识,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打造一批“健身达人”和“健身网红”。

  4.鼓励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参与国民体质监测,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提供运动处方、健身方案或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健康检查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建立居民健康与健身档案库和科学健身大数据平台。发布广西体育健康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的运动处方。

  ——政府:

  1.实施广西体育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筹建一批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健身广场、自行车道、健身步道和登山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结合城市改扩建、老旧居民住宅区整治修补,利用腾出的空闲用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用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提高其利用率,推进体育设施与市政、园林、交通等设施融合建设,在公园、绿地、林带、立交桥底和废弃空地等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充分考虑满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的健身需求,努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善财政补助、服务收费、社会参与管理运营、安全保障等措施,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学校场馆开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管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提倡家庭建立体育健身房或健身角,配备适合家庭成员使用的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居家健身。(自治区体育局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构建科学健身体系。建立针对各类人群和差异化身体状况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县(市、区)、乡镇和街道、社区(村)三级体医融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开展“体医融合”复合型人员培训,建立“体医融合”推广运动处方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推动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身体健康体检项目。鼓励创建运动医学专科门诊和医院。发布广西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广西不同人群、不同身体状况运动处方库。(自治区体育局牵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按职责负责)

  3.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养成终生锻炼的体育习惯。强化对高校、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干预,把高校、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确保高校学生体育课时,丰富高校、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紧紧围绕职工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人人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自治区体育局牵头,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控烟行动。

  有充分证据证明,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数百种为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可导致人们吸烟上瘾和烟草依赖,至少69种已知的致癌物导致多种恶性肿瘤,还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3个吸烟者中就有1个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年。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迫切需要对烟草危害加以预防。2017年全区烟草流行监测结果表明,我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5.06%,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了当今我区不容忽视的公共问题之一。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提倡个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领导干部、医生和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政策,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吸烟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帮助。

  ——个人和家庭:

  1.每个人都应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不吸烟者不去尝试吸烟,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吸烟者尽早戒烟,提倡科学戒烟,必要时主动寻求专业的戒烟服务,不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

  2.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起模范带头作用,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帮助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

  3.每个家庭要积极参加无烟家庭创建活动,劝导家庭成员不吸烟或主动戒烟,教育未成年人不吸烟,让家人免受烟草危害。

  4.倡导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劝阻他人吸烟。依法投诉举报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行为,支持维护无烟环境。

  ——社会:

  1.提倡无烟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心脏日、国际肺癌日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加强控烟宣传,提高公众无烟意识,发动全社会自觉参与控烟行动;倡导无烟婚礼、无烟家庭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控烟行动,拒绝烟草危害。

  2.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规定,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支持。

  3.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协助控烟政策在辖区内得到落实。

  4.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控烟工作或者为控烟工作提供支持。

  ——政府:

  1.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推进各设区市控烟立法。加大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力度,化监督执法,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无烟环境创建作为健康城镇、卫生城镇、健康促进县(市、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内容,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建设成为无烟机关。(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司法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自治区文明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控烟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程度。加强审查、监管,限制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牵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广电局,自治区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为青少年营造远离烟草的环境。将烟草危害和二手烟危害等控烟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广泛开展无烟学校创建,建立禁烟工作长效机制,结合世界无烟日、新生入学等节点,利用课堂、讲座、班会、党团活动等对学生开展禁烟教育,让远离烟草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无烟校园氛围。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自治区烟草专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逐步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为吸烟者提供优质戒烟服务。将询问患者吸烟史纳入到各级医疗机构日常的门诊问诊中,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各设区市逐步扩大规范戒烟门诊覆盖面,提升戒烟服务可及性;加强对戒烟服务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吸烟者了解到其在戒烟过程中能获得的帮助。各地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定期对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无烟环境情况明查暗访,推进医院全面禁烟。(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

  5.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在大众传播媒介、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6.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自治区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各级专业机构控烟工作,确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组织实施,保障经费投入。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开展烟草流行调查,了解掌握烟草使用情况。(自治区财政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据调查,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