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记忆

  吴丛山——大安教育的奉献者

  整理人 江其田

  

  吴丛山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笔者在收集大安文史资料时,从《大安县志》、《大安文史资料》(第六期)中查到了教育先贤吴丛山同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并与吴丛山同志的儿子吴兆新进行交流,把了解的一些故事进行了整理记了下来,形成了此篇文章,现奉献给广大读者。

  吴丛山同志,生于1910年,河北省滦县人。1927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1928年,吴丛山同志在齐齐哈尔参加过国民党部。但是,他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

  到大赉县解放,吴丛山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后,认为自己参加国民党部,是自己一生中误入歧途的最大憾事,深负内疚,无限悔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对此进行过多次彻底的坦白交代,组织上给他做出了正确的结论。从此,他迷途知返,下定决心,改造自我,树立了革命人生观,紧跟共产党,一心干革命。

  民国、日伪时期,吴丛山同志先后任小学教员与中学教员,伪教育股长。解放后,继续担任大赉县小学教导主任和中学副教导主任,后任,大赉县中学教导主任。1943年,吴丛山同志调任伪大赉县担任教育视学。

  吴丛山同志教书认真,精心育人。王有德是他的学生,他在《回忆我的恩师吴丛山》一文中这样写道:“......吴老师一讲起课来,严肃渐少,而和蔼渐多。于是,先生们的心里也就由紧张渐变为轻松,课堂气氛由沉静变为活跃。他说话慢条斯理的,音正腔清,每个字、每句话,都能学生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学生留有记忆和思考的余地......他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比较法,注重文章的思想性的挖掘和字、词、句、章的剖析。”....吴老师特别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他要求同学们作文必须字迹工整,按固定格式书写。凡是字迹潦草,不按格式书写的一律退回重抄。对他的二女儿吴淑英(我的同班生)也不例外。他批改作文时,既有总批,还有眉批。他不仅对学生的作文认真批改,而且还把学生的范文用墨笔写在板报上,并用红笔把眉批和评语也写上,钉在黑板上,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和评议。同学们对作文讲评课,都极感兴趣,认为受启发,收获大。”

  1947年7月中旬,吴丛山同志在辽北三中(现大安市第一中学,下同)任教时,东北民主联军(人民解放军四野前身)七纵队二十师派赵队长将战地服务队,接到郑家屯(现在长春市双辽区),主动报名参加了以辽北三中同学为主体的战地服务队,共46人,他被任命为服务队副队长。经过一段训练,就投入了战地服务之中。8月下旬的一天早6时,部队从郑家屯出发,吴丛山同志和队员每人都背有30多斤重的背包,他也和大家一样。上午,骄阳当空,秋风飒飒,同学们刚开始长途行军,好胜心强,走得还很有劲。到了下午,特别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步难迈,腿难抬,急行军,一日要走100多里路,有的同学浑身都要散架子了,开始拉开距离要掉队了。当时,年近40岁的他,迈着那疲劳而坚定的步子,边走、边鼓励同学们坚持下去。同学们看到他满脸汗水,跑前跑后,大家立刻鼓起劲,又坚定地走下去。当天晚上,住在辽宁省康平县东辽河边上的欧阳窝堡。十几个人一伙,搭草铺,挤睡在地上。他拖着疲倦的身子,还一铺一铺地去查看同学,看到有的同学没洗脚,他就把热水给端过来,有的同学脚上打了泡,他就拿用火烧过的针将水泡穿透。同学们看着这慈母般的吴老师,眼睛湿润了,心里安定了。

  第二天,东方刚刚放亮,就吹了起床号,吴丛山同志率领同学们,按部队要求,将搭铺的草送回原处,清扫了院子,把水缸里挑满了水,并向老乡道过谢,没等太阳升出来,就整队出发了。

  一连几天的急行军,同学们坚持下来了,吴丛山同志却越来越瘦了,但精神却很旺盛。他还鼓励同学们向战士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前进。 穿插到敌占区,路更难走了,离开了大路,净走小道,有时专走高梁地,而且不时有敌机空袭。

  一天下午,他们刚钻出高粱地,敌机就飞过来了,有的同学惊慌乱跑,吴丛山同志不顾自己安危,和部队的同志一起,把同学们安顿好,都隐蔽在比较安全的地带。敌机疯狂的扫射了一阵,扔了几颗炸弹,呼啸着飞去了。同学们无一伤亡,又整队钻进高梁地,随着吴丛山同志一个接一个地走起来。

  穿过辽宁省法库县,直奔新民,在新民北腰高台子和国民党杂牌军八十八蒙古骑兵旅(善一部)打了一仗,活捉了108名俘虏。吴丛山同志带着几名同学去逐一登记,其中:竟有36名患有性病(花柳病)。

  后来,在行军中,吴丛山同志对同学们说:“我在辽北省教师集训大会中,受到了分清敌我的教育,这次到战地服务队,是为了进一步改造思想,亲眼看到了我们的战士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亲,对敌人狠,不怕苦、不怕死;也亲眼看到了国民党中央军的腐败,使我更信仰共产党,更拥护革命了。”

  在带领30余名同学随军工作两个多月里,吴丛山同志耳闻目睹了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使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他积极支持儿子参军。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日和无产阶级的勇士在一起,他们那种诚朴、顺直、泼辣的作风,简直把我融化了,越发感到自己渺小。”

  后来,吴丛山同志因病回到后方,的确像他说的那样,无论在什么样情况下,他都一心跟着党,一心为革命出力,为人民做贡献,在吴丛山同志的影响下,参加战地服务队的大多数同学参了军,有的还在战斗中立了功,有的成了职业军人。

  解放初期,致力于教育事业,除了教学,他还在齐齐哈尔、哈尔滨、白城等地,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研究会、代表联席会、教育界宣传慰问团、教育工作者大会等。

  自1950年代初至1956年,他在大赉初中任教期间,认真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同时,《党章教材》、《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也是他案头常见之书。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征求意见,请求帮助。并向党支部提交过入党申请书,党支部曾经吸收他听党课。这一时期是他改造提高的重要阶段。

  在工作中,吴丛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接受工作任务时,不讲价钱,工作中取得成绩,从不夸耀自己,出现缺点,从不强调客观。在学校工作时,每天早来晚走。早晨巡视各班学生自习,晚间送走师生后,还要逐屋检查门窗,看看是否都已关好,几乎天天是半夜回家。

  1956年11月6日至9日,大赉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应出席代表101人全部到会。会议听取大赉县委副书记衣国荣所作的政治报告和县长于心所作的县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于心当选为县长,郭文健(女)、程家柱、吴丛山为副县长。

  同年12月,政协大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赉镇召开。出席会议委员31人,列席会议各届人士57人。会议听取大赉县委书记刘东辉所作的报告。选出了15人组成的政协大赉县第一届委员会。刘东辉当选为主席长,吴丛山、白翼廷、陈宝山为副主席。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49页)

  吴丛山同志认为,这更是学习理论,改造思想的大好时机。于是,在会上多次对自己参加过国民党部,为敌伪服务,自己是旧知识分子,好以清高自居,认为工人农民是大老粗,瞧不起工农分子的丑恶灵魂,大胆地作自我暴露,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检查,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8年5月6日至9日,大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应出席代表93人,实际到会代表71。会议总结了前一届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听取并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县法院工作报告。大会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大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顾信当选为县长,郭文健(女)、吴丛山为副县长,李富贵为县法院院长,李景和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1958年10月,根据省委指示,大赉、安广县两县合并,称大安县。柳玉璋任县长,王占山、李永清、吴丛山为副县长。

  大会还选举顾信、吴丛山、赵国录等3人为出席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52--53页)。

  吴丛山同志在任大赉县政府副县长期间,主管文教卫生工作,他对全县人民的健康特别关心。每年都要组织城乡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959年2月14--17日,政协大安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59人,各届人士55人列席会议。会议听取县委第一书记闫健伍所作的报告。通过了吴丛山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大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17人组成的政协大安县第二届委员会。闫健伍当选为主席,吴丛山、白翼廷、程克良当选为副主席。

  1959年7月,大安县撤销人民公社县联社,党政工作机构分设,恢复了县人委的行政职能。柳玉璋任县长,王占山、李永清、吴丛山为副县长。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55页)。

  1959年,叉干公社双榆树屯发生鼠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同防疫员、当地群众一起参加灭鼠,有时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

  1960年初,他亲自在月亮泡公社幸福大队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县推广。同年8月,中央爱委会在通辽市召开现场会,组织与会的19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赴月亮泡公社参观,受到了领导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中央爱委会领导在总结时说:“在爱国卫生工作上,山西有一个‘太阳’,东北出现个‘月亮’(“月亮”指卫生工作搞得好的大赉县静山乡说的)。”由此可见,大赉县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含有他的汗水的,是有他的一分功劳的。

  为使人民懂得卫生常识,养成卫生习惯,吴丛山同志他不仅做宣传报告,还亲自参加检查,全县大多数村、屯他都到过。哪里环境卫生搞得好,哪里搞得差,他心中都清楚。他不仅检查村屯的环境卫生,还指导各家、各户的开展家庭卫生活动。在他的推动下,大赉县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1961年4月10日,于远德任大安县县长,李永清、吴丛山为副县长。

  1961年6月6日--9日,大安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应出席代表184人,全部到会。副县长李永清作了《关于大安县两年来政府工作和当前生产任务的报告》,副县长吴丛山作了《关于基层选举情况报告》,法院院长李福贵作了《两年来法院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大安县第四届人民委员会。于远德当选为县长,葛长才、李永清、吴丛山当选为副县长,李福贵为县法院院长,姜兴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1961年9月,政协大安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赉镇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91人全部都会。会议通过了吴丛山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大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7人组成的政协大安县第三届常务委员会。闫健伍当选为主席,吴丛山、陈宝玉、白翼廷、董秀当选为副主席。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59页)。

  1963年6月15日--19日,大安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应出席代表225人,实际到会214人,县长于远德作了《大安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大安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于远德当选为县长,葛长才、李永清、吴丛山当选为副县长,李福贵为县法院院长,姜兴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大会还选举于远德、吴丛山、赵国录、李春堂4人为出席吉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63年6月,政协大安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赉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93人,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各方面人士19名应邀列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吴丛山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大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7人组成的政协大安县第四届常务委员会。闫健伍当选为主席,吴丛山、白翼廷、董秀当选为副主席。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64页)。

  1965年12月21日--22日,大安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应出席代表245人全部到,县长于远德作了《大安县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安县第六届人民委员会。于远德当选为县长,李永清、吴丛山、葛长才当选为副县长,李福贵为县法院院长,姜兴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同年12月政协大安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赉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93人。会议通过了吴丛山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大安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9人组成的政协大安县第五届常务委员会。闫健伍当选为主席,吴丛山、白翼廷、董秀、李永清当选为副主席。

  摘自《大安市党史资料大事记(1930---2005)》第68页)。

  1971年,由于极“左”思潮影响,吴丛山同志惨遭迫害,被迫退休,离开了政府的工作,在家休养。但他毫无怨言,积极参加一些力所不及的社会活动。

  吴丛山同志在家里,也定时向机关党支部汇报思想请求帮助,并且发挥余热,党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从1973年至1974年,在家休养期间,吴丛山同志主动帮助派出所,抄写户口簿。虽然是帮忙,但每天也是正点上下班。白天在所里抄写,有时晚间下班时,还带回家一些,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继续抄写。遇到停电,点上蜡烛也要抄到深夜。一旦发现有的户口本字迹不清,或与底卡不符时,他就利用中午或晚间下班后,亲自登门问清楚。然后才能落笔。坚持二年多,才完成户口簿的抄写任务。可是,他没从公安局领取分文报酬,没吃过公安局一顿招待饭,没有得过任何纪念品,完全是义务劳动。他当了6年居民组长,用两年时间,为大赉乡镇派出所抄写了全部户口卡。

  吴丛山同志还自愿地担任了4年多的居民组长工作。不管受极“左”路线摧残得多么严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减。他常讲:“为人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不能在政府工作了,在居民组里也同样能为人民服务;”他说到做到。每次复查户口与粮本时,他就按户收本,复查后,再按户送回。当有的居民出现家庭矛盾时,他就去耐心地说服调解。因此,居民谁家有大事小情时,总愿意当他讲,居民群众热爱他、信服他、尊重他,都称赞他为“县团级”的组长。

  “文革”期间,吴丛山同志在县直学习班里被专政,关进了“小号”。本人受不了人格的侮辱与肉体上的摧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由于坠楼自杀未遂,加上,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住进了医院,住院治疗花了130多元钱,不讲人道的“造反派”勒令他自己花这笔钱,他应享受的医疗待遇,也被这些造反的家伙给剥夺了。

  1978年,组织为吴丛山同志平反昭雪,纠正了冤假错案。在落实政策时,县领导到家询问他住院治疗花多少钱,县政府要给报销。可他却说:“没花多少钱,不用政府给报销了。”还情不自禁的说:“由于我对政策缺乏理解,选择了一条不应该走的道路……”后经有关领导多次到家询问,吴老才说出花130元。落实政策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第二天就将钱送到家,他倍受感动。如果当时他说治疗费花多少钱,政府都要如数给报销的。可是,他却没有虚报一分。这种无私的精神和那些凭着权势见利就贪的人相比,是多么高尚啊!

  吴丛山同志在任副县长期间,为了节约经费,去省、地开会乘坐火车,下乡检查工作时,经常骑自行车,还驮着简单行李,不给乡村干部增加麻烦。在农村,他每天早起,背着粪筐拣粪。“拣粪”几乎已成了他下农村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在当时,有的农村群众与下乡干部谈话时,还常常提到他在这拣过粪这一件事儿,他给农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丛山同志每次下乡,都带些零钱和粮票,到农村吃派饭时,付给群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工作中,他模范遵守工作制度与群众纪律。在政府工作多年,没从农村弄回过一斤米、一条鱼和一只鸡,是一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一生的老县长。

  吴丛山同志对待工作,敢负责任,遇到困难不叫苦、不气馁。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总是感到他革命意志坚强,从没被任何困难吓倒过。

  吴丛山同志对各种不良现象,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意见。有一次,他率领政协常委,到一个单位视察时,受到一位党内领导干部的冷遇。当时,他非常耐心地向这位领导宣传统战政策和政协章程,使这位干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吴丛山同志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心耿耿、保守职务尽快责任、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及时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给上级组织,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全县各界中,特别是在文教卫生界中声望很高。

  吴丛山同志在任副县长期间,从不以权谋私,在过春节时,渔业大队曾给他家送过鱼。他当时就问:“这鱼多少钱?”送鱼的人说:“鱼不多,是送给领导吃的”可他却说:“一定如数给钱,否则,就请你将鱼拿回。”来人无奈,只好将钱收下。

  吴丛山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原三中工友韩某,因个人工作事,想求他帮忙,并送来20斤小米。当时,他没在家,他回来时听见这件事,就让勤杂员,将小米给韩家送回。帮助韩某将事办成后,将其找来,做了耐心地说服,使韩某深受感动,高兴而归。

  吴丛山同志非常相信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他严于律己,要求师生做到的,他总是先做到。他在教师中,反复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用为人师表的精神培养教师集体。他常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点化作用,教师的言行必须是规范的,不许在青少年的心灵上,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同时,他还对子女要求严格,经常教育子女说:“依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吴丛山同志在任政协副主席期间,每周三是政协常委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时间,只要他在家,总是按时出席,认真读书,虚心听别人讨论时的发言,在学习中,敢于联系自己的思想与工作实际,还能积极写心得笔记。总之,他时时、处处、事事,总是用高标准的尺子衡量自己,将自己置于群众之中。

  吴丛山为人诚实正直,谦虚坦率,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他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从不讲狂言,不说假话。

  吴丛山同志退休后,他到部队看望自己的儿子,发现部队的领导买不到《孙子兵法》一书,他就用六个月时间,用毛笔给抄了共六卷,约计15万字一部《孙子兵法》,字迹非常工整,象刻板印的一样。这时,他年事已高,尚不顾天气炎热去为他人服务。

  吴丛山同志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大安市政协副主席。

  1980年逝世,享年70岁。中共大安县委的领导同志,在追悼会上,对他后半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素质和他紧跟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道路必胜,一心干革命的显著政绩,给予高很评价。

  吴丛山的一生,是走过了既有顺境,又有逆境,既有坦途,又有坎坷的历程。

  参考资料:

  1、《大安县志》;

  2、《大安文史资料》(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