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教育访谈:让教育发生在每一个场景——走向融合育人的金山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有着怎样的思考、探索、实践和成果?
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推出“区域教育大直播”,邀请上海16个区以及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吴江、嘉兴、嘉善等地共19个区(市、县)的教育局局长参与。
在今晚进行的金山教育访谈中,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郑瑛,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郅庭瑾,东方卫视主持人于飞齐聚直播间,围绕“让教育发生在每一个场景——走向融合育人的金山教育”的主题,深度探讨了金山区在融合育人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什么是融合育人?
如何构建融合育人的课程体系?
如何打通校内校外课程资源?
有哪些鲜活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
小编为大家总结和梳理了今天直播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不要再错过“划重点”了哦!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门户。说到金山,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古镇、沙滩和非遗农民画,但来到金山你会发现,这里还有现代农业基地、未来海滨新城。这里,既有现代化飞速的发展,也有历史厚重的沉淀,这就是金山独有的发展模式。
而我们看到,金山的教育也是这样。在综合改革的实践中,摸索出了金山教育特色的经验和发展模式。“融合育人”已经成了金山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回归本真,融合贯通”,
打造彰显育人内涵的德智课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渠道,更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内涵,是金山语文教师不懈求索的课题。在区内教师的不断探索尝试之下,金山区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金教院附中语文教师朱天云执教的《橘逾淮为枳》一课入选2018 年上海市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同时该课被评为2018 年度市级“优课”和2018 年度部级“优课”。
融合育人的德智课堂背后,是金山教育人对“回归育人的本真”教育理想的追求和探索。
近年来,在融合育人方面,金山教育人打破学科间壁垒、打通学段间屏障,先后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艺术和体育纳入到学科德育的探索中,打造彰显育人内涵的德智课堂。
课堂教学不再单纯指向某个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指向“育人”本身。在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郑瑛看来,好的课堂不仅要让孩子有能力的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得,还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并不止于课堂,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科背后的知识。
“一育引领,诸育融合”,
打造多元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国际青少年足球赛场上,活跃着这样一支中国足球队,2017 年捧回“美国杯”比赛冠军奖杯,2018 年荣获瑞典“哥德杯”U11 女足第一名。这支创造了无数历史的校园足球队,来自上海最西南端的一所农村小学——金山区兴塔小学。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正是通过体育育人,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自信。
这些年来,兴塔小学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强身健体、团队精神、良好品行、启迪智慧、审美赏美、育劳爱劳的特殊育人作用,逐步形成了“以球润德、以球强体、以球促学、以球塑美、以球育劳”的“以球育人”的办学理念。
像兴塔小学这样,“以点带面”构建出自己的多元特色课程体系的学校,在金山区还有很多。比如,山阳中学等实验学校架构起的艺术特色课程、金卫中学的海防特色课程、亭林中学的“以体育人”课程体系、海棠小学职业体验特色体系等等。
“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容易出现的“五育失衡”的状况,金山教育就是在不断反思这样的问题中,走向融合育人的,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和打通学段间的屏障,让教育发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场景中。
2005 年,充分挖掘金山厚实的人文底蕴和区域特色,确立“琴棋书画”区域教育品牌,形成山阳的“琴”,张堰的“棋”,漕泾、吕巷的“书”以及枫泾的“画”为代表的“金山情”区域素质教育探索;
2010 年,金山区提出了“崇文通理,成就人生”的教育理念;
2012 年起,金山区启动了“学校的重要使命——文化传承与发展”素质教育论坛,先后围绕“校园文化”“棋类教学”“艺术教育”“一校一品”“体育教育”“学校少年宫联盟”“融合育人之榜样的力量”等主题开展了系统活动。
2015 年,金山教育总要求应运而生,那就是“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教育服务更优质”。
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郅庭瑾看来,金山区“融合育人”背后是对整个育人目标,从理念、核心和内涵的一种全新认识,以及如何来落实这种认识的一个全方位的、全新的探索。
“打破壁垒,协同发展”,
促进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联合金山区39个学校少年宫,10个学校项目中心,17个社会成员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师资与课程优势,形成实践教育活动教师的多源机制和基地课程的共建机制,打造了一个校内外合力育人共同体,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更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事。近年来,金山区致力于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边界,促进学校内外、体制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以“家促会、青体办、少年宫联盟、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的教育供给、服务平台和协同机制,为孩子们打造了“窗外的课堂”。
在金山区教育局郑瑛局长看来,课堂在窗外,学习在路上,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才是最好的教育。而“窗外的课堂”,正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校外活动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外实践体验。
这种校内校外资源的打通还体现在体教资源深度融合方面。2016 年,金山区教育局、体育局携手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办公室,将原分布在两局的相关职能、人员进行全面整合,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此外金山区还创新家校合作育人模式。2014 年建立了区家庭教育促进会,家促会以组织、团结家长,与金山教育共叙教育发展梦想,为金山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宗旨,为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和多元化资源平台。
师资方面,金山区建立校外辅导员聘任制度,聘请跨区、跨界的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为融合育人提供了更广泛的人力资源,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
金山教育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方面先行了一步,未来有哪些展望和规划呢?郑瑛局长这样说——
一是搭建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与华东师大基教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高校资源,形成理论和实践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在全局性和战略性发展方面作出谋划;突破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教育力协同等方面的瓶颈,促进区域教育高起点发展。
二是开展区域教育改革实验,创建一批具有融合育人特质的种子学校,培育一批适应融合育人需求的种子教师,并以此推动区域教育再上新台阶,促进金山学子全面健康成长。
着力于系统化思考,汇珠成链,全面深化融合育人,使之成为金山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引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