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点出当下和未来语文教育方向
导
Lead
语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创始人、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育回归常识、教育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不要加码;小学、初中不是要造天才,基础教育对准的是普通国民,冒出来的尖子是少数;对于低年级要尽快进入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教授:“语文决定着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承载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承载着文学、文化、思想的涵养。上好语文课、多读课外书、听说读写并重、社会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的四条重要途径,中小学生要养成享受阅读、善于思考、表达交流、自主学习、随时阅读的习惯。”
11月21日—2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世纪华天大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阅读改变教育”为主题,以期在宏阔的视野中寻找阅读与人文、阅读与生活的共振,探索科学有深度的阅读教育。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共5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共话语文教育,超过50万人次在线上观摩了论坛活动。
本届论坛特邀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创始人、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温教授上台后针对会前收集的语文教师提出的二三十个问题一一作答。这些问题涉及识字写字、群文阅读、习作训练、诗词教学、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境创设等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
温教授在问题的解答中透出对“教育回归常识、教育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的呼吁,他反复强调“要讲规律,不要加码;小学、初中不是要造天才,基础教育对准的是普通国民,冒出来的尖子是少数”,“老师要稳住,不要慌,不要搞提前量,按教学梯度来”。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他说“多认少写,尽快进入阅读”;对于阅读,他说“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不要处处指向写作,不要总和考试挂钩”;对于人文主题的落实,他说“减少教化,以情感熏陶,润物无声;老师的课堂语言要真切自然,你拿腔拿调学生听了就烦”;对于学古诗词,他说“读得滚瓜烂熟,当堂成诵,老师不要逐字逐句解释,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想象的敌人,孩子的想象是天然的、童真的。”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教授则作了《中小学生如何学语文》的报告,系统探讨了“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教中小学生学语文”。
语文决定着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承载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承载着文学、文化、思想的涵养。上好语文课、多读课外书、听说读写并重、社会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的四条重要途径,中小学生要养成享受阅读、善于思考、表达交流、自主学习、随时阅读的习惯。
论坛现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蒋承副教授,发布了《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报告》显示,学生阅读频次与语文成绩表现、阅读能力表现均呈正相关。
在《报告》中,15个省份学生参与、回收有效问卷18146份的“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2020)”显示,在成绩表现方面,每周阅读4次及以上的学生语文成绩优秀占比为21.48%,而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优秀的占比只有6.66%;每周阅读4次及以上的学生语文成绩中后占比为7.99%,而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中占比达29.63%。在阅读能力表现方面,每周阅读4次及以上的学生“能力卓越”占比为3.83%,而在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中被评价为“能力卓越”的只有1.78%;每周阅读4次及以上的学生待达标占比为18.59%,而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中待达标占比高达29.41%。
调查显示,44.1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最难掌握的语文能力,有高达78.09%的学生希望家长辅导阅读。40%以上的学生非常希望家长和自己玩语文游戏、观看语文类电视节目,30%以上的学生非常希望家长进行阅读辅导、作业辅导。
“学语文,找格伦”,因为格伦大语文是最懂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的品牌,格伦大语文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的语文”、“强国的语文”来诠释“大语文”定义。格伦大语文一直在做常态、常人的母语教育,做适用、实用的大语文。不仅仅让孩子学到知识,会听、会说、会看,更让孩子学以致用,更好的生活和把握未来。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点,提高学习效率,格伦大语文秉持初心,打造“线上+线下+双师”的OMO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的产品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优势的技术、名师名家,助力孩子学习成长。
目前,格伦大语文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拥有千家校区,未来,我们期望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至全国每一个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