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新时代更应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精神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北省共有8人上榜,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镇陈庙村陈小峰荣登“助人为乐”类榜单,他收养流浪聋哑汉12年,无怨无悔照顾“哑叔”,为其治病、精心养护,最终为“哑叔”找到了亲人。

  陈小峰虽是普通人,但是他身上散发着“大爱无疆”的魅力;他的家庭条件虽不富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全国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马旭省吃俭用,捐出毕生积蓄1000万元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医院旁边开办“爱心厨房”,十八年如一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家属提供锅碗瓢盆、炉灶煤火、油盐酱醋,象征性地收1块钱成本费,只为让病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家的味道”.....这样的好人数不胜数。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榜样从来不缺,他们都很平凡,但是他们都很伟大,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善事做好事。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助人为乐者义无反顾给你帮助,做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精神篇章,树立起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他们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领跑者,以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等评选活动中都会有助人为乐类,为的就是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弘扬他们身上互帮互助、志愿奉献的鲜明品格,营造崇尚榜样、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

  崇尚榜样才能产生榜样,争做榜样才能榜样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精神,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评选表彰等工作,助人为乐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加大利用多平台、多途径、多方式褒奖,将凡人善举融入日常,让更多人见贤思齐,让助人为乐者“吃香”,增强社会认同感,激发更多人加入助人为乐的行列。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襄阳好人都设有助人为乐类别,善于将身边的榜样选树出来,极大地激发出社会正能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城市的标签,象征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者们舍小家顾大家就是助人为乐的生动实践。同时,各地为做好志愿服务,创新出台各种激励机制,更好地引导居民主动且乐意地参与其中。最近,襄阳南漳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模式火出圈,“时间存折”的时长可在社区兑换生活物品,也可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作为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社区根据积分数量对志愿者进行荣誉表彰,达到900小时的志愿者为其家庭挂“社区最美志愿者”标牌,达到1500小时及以上的志愿者积极向上推先表模并编入“乡贤录”,该模式目前正在襄阳全域内进行推广。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梦想呼唤崇高的品德。新时代新征程,更加需要榜样的力量,充分弘扬助人为乐精神,用榜样感召人、带动人,为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汇聚强大正能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陶成(襄阳老河口)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