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反映的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每到开学的季节,择校的问题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街头巷尾谈论的主要话题,家长的焦急、无奈、渴求、失望等情绪就会弥漫整个社会层面,引发媒体的关注和群众的强烈关注。每当进入开学季节的时候,我们都会从得全层面获得关于择校的种种信息,也对此有深深地关注和思考。我们对家长为孩子择校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努力表示深深地理解,也对家长非理性地选择感到惋惜,更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深深地忧虑。我真诚地期盼有一天,每一个孩子都能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的求学问题而绞尽脑汁去择校。

  忧虑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关于择校的文章。重点从家长的层面分析了择校的非理性,对家长盲目地择校以及对于所谓“名校”的盲目崇拜进行了分析,意在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强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表达了对孩子们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获得成长的期冀。我无意对家长们为孩子们择校进行批评,因为在教育不均衡的情况下为孩子择校是不可避免的。我只是希望孩子的父母不要跟风、不要盲目、不要一择了之,要注意后续的跟进,要承担起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承担的责任,给孩子信心、勇气、力量、习惯、品格、温暖和爱,不要让孩子在年少因爱和归属感的缺失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希望孩子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愈合童年的伤痕。

  伤痕

  其实,我们都知道,择校反映的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其根源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如果一个区域的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文化传承和教学质量上基本均衡,每个学校又都有自己的侧重的特色,那么这个区域的择校就不会那么严重,甚至几乎就不会有择校。如是,区域教育就会呈现出安静地状态,教育就会有长远地布局与规划,就会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就会因内生动力的唤醒而呈现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每个区域的学校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学校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优势。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片面重视升学率和学生的分数,当然也由于中招和高招录取基本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就会造成教育投入、师资配备、生源质量相对向优势学校集中的现象。如此,学校便有了强弱之分,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就会持续地拉大,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实际的差距。加之这些年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对优质教育资源便出现了抢占的心态与状态,于是择校便由产生而发展、由发展而强化,进而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争抢

  既然择校的产生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有关,反映的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抢,那解决择校问题的现象便可以从其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从经费投入、硬件建设、教师交流、学校管理、文化培育、质量提升等进行综合研判,出台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区域内学校的硬件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配备方面进行“削峰填谷”,使一个区域内的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大体相当,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学校的优势进行培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优质资源,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如是,方可使择校现象渐渐降温而趋于正常化。

  当然,择校现象产生并非教育资源单方面的原因,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甚至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密切相关,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所看到的、想到的、认识的、思考的只是一些皮毛的东西,甚至连问题的真实面目也没有看清楚。但我们对此现象的关注是真心的,希望改变这种现象的决心是真的,对学生家长的悲悯和对教育发展的忧虑是真诚的。我们诚心地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也希望用我们微溥的力量去改变自己身边的那一点细小的问题,当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会越来越近,影响教育发展和让群众、师生揪心的问题就会最终得到解决。

  集小而成大

  “积腋成裘、聚沙成塔”。我对这句话始终坚信不已,我坚定地认一切大的东西都是由细小的东西不断积累而成。无论多么巍峨的高山都来源于一粒粒微尘的累积,无论多么宽广的海洋都来自于一滴滴水珠的汇聚。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埋怨,而是为促进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距而动手从自己开始改变的时候,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便有了希望。我真诚地期待每年的开学际,不再有一拨儿又一拨儿的择校,不再有家长、师生的焦虑;真诚地期待每年的开学季节,家长、教师、学生都能倾注全部心思都用在为孩子点亮心灯、开启未来上,用在为孩子们生命成长搭建平台、铺平道路上,让每年开学季节安静、温馨而温暖。

  如是,学校和家庭就有了真诚合作的基础而不是相互指责,社会就会更多地助力教育而不是充满不满和失望。如此携手,则教育可期、未来可追。

  本文由向水乐山原创,与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