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位高考状元的养成真相曝光:好的教育,说到底都是在“拼爹”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高考考生最真实的写照,为了争夺一张“珍贵”的大学入场券,大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不管是在复习时间还是复习强度上,都在做着最后的坚持。
可学校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明明学习没有那么用功,偏偏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还能在最终的高考考场上发挥出色,一举拿到“高考状元”的头彩。
而仔细观察这些高考状元后,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都会有一个最大相同之处,那就是“拼爹”,这种“拼爹式学习”可以说从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了。
重庆高考状元谢欣颖在2020年的高考中,凭借726分的高分,拿到了北大的入场券。面对记者的采访,谢欣颖的爸爸谦虚地回应道,作为父母,他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小工作。
可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谢欣颖的父母在女儿还在1岁的时候,就积极地为她订阅了幼儿看的许多报纸和各种绘本读物了。为了让女儿能够更好地吸收绘本中的知识,谢爸爸和谢妈妈特意找时间为小谢欣颖讲解。
谢爸爸说:“小时候她看不明白,我们就给她说故事中的内容,她就慢慢地从配图,到文字,逐渐形成了看书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强。”
不难看出,谢爸爸的引导对谢欣颖阅读能力的养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厚积薄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大量的阅读经历会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字敏感度有相当大的帮助。
这种日复一日的积累,才导致了谢欣颖在高考时取得了语文136分的好成绩。
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在高考中获得了725分的优异成绩,又因为甜美的外表,被人亲切地称为美女学霸。而这位美女学霸的养成,也离不开背后爸爸的助力。
唐楚玥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知道趴在桌子上做题的书呆子,相反,她是学校出了名的文艺标兵:谈得了钢琴,写得了书法、演得了话剧。真真正正地将学习和兴趣结合在了一起。
谈到女儿的学习方法,唐楚玥的爸爸将其总结为“从小学就养成的良好习惯”:问课堂要效率,问下课要生活。
唐爸爸从小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效率意识”,鼓励孩子抓住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将功夫用在课堂上,而不是等到下课再双倍地浪费时间。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唐楚玥做到了生活和学习两不误,最终“轻松”地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似乎也能为大多数父母提一个醒:如果父母没有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别看同样是在读书,孩子后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在2015年的高考中,涌现了一大堆励志考生,就拿浙江省的高考状元邓恩柏来说,他的学习经历就是无数学生翻身的模板。
从全班倒数第一到浙江省高考状元,邓恩柏在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涯时,曾经不无感慨地说:
“真正帮助我取得改变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后天的训练中得来的”
见证了邓恩柏变化的,就是他的父母。面对着孩子倒数第一的成绩,邓恩柏父母并没有流露出失望和气馁的情绪,相反,他们认为是孩子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最终帮助儿子顺利逆袭。
在这些高考状元的养成过程中,除了他们长期的努力之外,其实都能看到父母的身影。所谓的“拼爹”,其实更多的是强调父母教育方式。
特别是在孩子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期——6~12岁,父母采取的正确的教育,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让孩子一生受益。
而这个年龄段,恰恰是孩子的小学阶段。换句话来说就是,孩子将来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能足不足,关键就看父母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怎么样。
陈美龄一家人
这让我想起来陈美龄。她当年和邓丽君齐名,和张国荣同台表演,后来急流勇退,选择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博士学位,更是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送进了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
她在总结自己的育儿观就曾经说过:过好小学六年,决定孩子一生。
可孩子到底怎么才能顺利地度过“熬人且重要”的小学呢?在这里推荐一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专门针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孩子小学注意事项的父母。
本书的作者于敏老师是一位在一线长期工作的老师,她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历全部放在了这本书中,并对孩子在小学阶段经常会出现了问题做了深入的讲解,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
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父母要做到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参与是学习的关键。
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顺利度过“三年级效应”,往往能够让孩子走的更远。
五六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学习方法。
当父母能够实时掌握孩子的心态变化和学习疑问时,父母才能提出最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案,孩子养成好习惯,取得好成绩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