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忘机 画中有声 湛思亮山水画赏析

  陶然忘机 画中有声

  ——画家湛思亮山水画艺术赏析

  张智辉

  欣赏他的山水画,是一个视觉审美的过程,愉悦而美妙!

  看笔墨,雄浑丰富,饱满充实;看构图,气势磅礴,整体浑然;看意境,“情在景中、意在画中”。笔精墨妙,自然天成,气象纵横。

  这是早年的湛思亮,英气勃发,满腹才华,纵论天下,笔能抗鼎。

  

  湛思亮早期作品

  眼前是一副副以泰山为背景的山水画:巧用勾云法,整个画面笔墨轻松率真,造型生动自然,以简淡之墨及长线勾勒出氤氲云海,把云气引入其结体深厚的山峦之间,使其既厚重又灵动。以留白、浓墨积点之法将极目千里的崇山峻岭,连接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中。画水则以其独到的笔墨写尽江波万态、飞流旋荡,画面简淡旷达,笔到意随,浑然化一。

  好一幅秀逸滋润、清俊爽朗、气势磅礴、气息拙厚、意境高阔的山水画卷。

  画风令人联想到范宽《溪山行旅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画中巍然耸立的主峰雄浑峻伟中有灵动隽永,无呆板突兀之感,妙境在于云的巧妙烘托映衬。

  《芥子园画传》云:“云乃天地之大文章,为山川披锦绣,疾若奔马,撞石有声!……”

  画中有声,金石之声,韵律之美。

  这是当下的著名画家湛公思亮,又名斯亮,画坛老将,主攻山水,自成一格,享誉齐鲁。

  

  

  

  

  湛思亮山水画展示

  胸中藏锦绣,笔下起烟云。皴擦点染,一挥而就,是真功夫,在艺术美学领域,湛公斯亮同样颇有建树。

  “中国山水画在意境打造上,通过传神写意和韵律化追求倾听性,大山大川、一花一木的表现都存在着韵律,这些韵律的表现则是通过作品的意境,向观赏者吟唱乐章,诉说着天地人和的故事。”

  他正是故事的诉说者,以其深邃的意境,演绎着作品内在的旋律美。

  “倾听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和欣赏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近乎神性的境界,呈现庄严神圣、炽情火热、淳朴敦厚三大特征。”

  《游走于山水间》是他追忆儿童生活的文学作品,作品饱含感情地书写那个给予他艺术生命的村庄,伤感中有自豪,

  回首中是感恩,他感谢那一草一木,那是活着的《芥子园》。

  对艺术深沉的思考和文学滋养,让他的作品流露出其浓烈的生命意识。

  电影蜜蜂

  

  湛思亮艺术理论探讨文章

  顾恺之感慨:"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言绘画赋形易、传神难,汤显祖诗云:“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不来。”描景易、写神难。作品的韵律之美,需千磨万击,饱经寒霜之苦。“与四时和其序”,爬泰山登华山,看白云苍狗,听花间鸟鸣,写生是他的重要生活内容。

  “一山一石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落笔之处,眼中山川化作心中山川,心中山川化作笔底山川。一点一线都是心灵的诗,流动的情,生命的魂,是时空的浪漫,是时代的歌者,是人生观、艺术观、宇宙观的聚焦。笔墨在“物、情、意”三境中穿行,又融为一体,书如其人,画如其人。

  绘画“传神”实属不易,创造独特的艺术意境,展现鲜明的艺术个性,更是不易。湛公孜孜以求,艰难爬涉,一路走来,初露端倪。尽管他还不满足于此。

  眼前有景道不得。

  眼中有景不如心中有景,用心听景比目力所及的景色更美更有意境!

  倾听性特质成为“斯亮”画风的审美标本。

  

  

  湛思亮山水画

  既见其画,当知其人。

  书香门第,父为乡贤,兄为资深记者。少有慧根,遇画入心,笔墨接缘,画之神似。课上画画,课下看画,别人看树,树还是那棵树,他看树是《芥子园》里的画谱;课本作业本,犄角处尽是“手工”山水人物,书包内外一片“画画”世界。钟灵毓秀,山水熏陶,山沟了飞出金凤凰。

  月是故乡明。他就是吾之发小、同窗,湛氏思亮。

  皮肤白皙,目光睿智,个头不高但气场十足。斯文儒雅,幽默风趣,性格洒脱自然。美梦成真,大学艺术专业毕业后入职教育系统,几年后仍感艺术营养难“解渴”,毅然决然“离职”赴中央艺美学院“大补”四、五载回济,打拼奋斗至今。

  艺术可以重塑人生。他就是山水大画家,湛公,又名斯亮,齐鲁画坛不可不写的人物。

  

  

  湛思亮创作和生活照

  湛思亮简介:

  湛思亮(湛斯亮)、山东济南人、1968年生,199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03.9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4年—2007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精神高研班,师承陈平先生。2007、200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创作高研班学习。2013年清华大学美术创作基地山水创作理论班任助教。现为济南市历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济南画院副院长,二级美术师。

  作者简介:张智辉,作家,诗人,“爱济南”签约名家,天下泉城、济南时报、舜网专栏作家,山东鲁商书画院特约书画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