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本土红色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 行知纵横

  

  作者

  邓慧

  清城区锦兴小学校长,小学思想品德高级教师,清城区第五届政协委员。全国德育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专家型校长,清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清城区名校长、清城区首批名教师,广东教育学会南粤专家型校长资源库成员,清远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思品)评委库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保家卫国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包含理想信念、爱国情感、艰苦奋斗、公平正义、奉献精神等。利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对小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红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1.红色教育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动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感化、鼓励;树人,就是通过合适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改变、发展。当前,我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从小让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党和国家的正确认识,有足够的理想信仰和爱国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6--12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好思想引导主要的课程就是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所以,我们对这门课程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把红色资源特有的教育意义转化为积极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情怀,让红色资源给他们最深的影响和最强有力的震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感悟,树立起榜样,以爱国爱党为光荣。红色资源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

  2.红色教育为道德与法治课题提升实效

  最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养的核心。”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小学教育的思想树立和品德要求,是要求小学生自小就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有明确的认识,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要明白日后的追求,要从小树立起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抱负。并且要让小学生树立好从小事做起,做事落实到行动上,不能有空思想的理念,要让他们做到:一是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誊;二是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有浓厚的热爱家乡的感情;三是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学习革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四是从小要对祖国有深深的敬仰,崇敬祖国,尊重祖国,学会唱国歌,尊重国旗,开展红色教育,即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从饱受欺凌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同时,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为今日幸福生活而浴血牺牲和不懈拼搏的领袖、英雄模范人物。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可以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教学要求。

  本地红色资源的开发方式

  1.根据地情,全面梳理可开发红色资源

  在我们周围,不少学者专门研究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于红色资源有很明确的分类,在作者的观点里,作者认为红色资源应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类是革命遗址;第二类是对于一些红色革命事件的重要记载文献;第三类是红色精神。对此,学校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红色精神开发的相关工作方案,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分析,对遗址和纪念场所、革命精神等红色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这就要求对于红色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掌握企业所分布的地区,以及数量的多少。

  2.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红色资源内容目录

  要让本土的红色资源融入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找到可以结合的教学目标,构建本土红色资源的内容目录。广东清远本土的红色资源以为例,革命遗址有10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有30多处。根据红色资源的分类,可分为英德苏维埃政府旧址、佛冈汤塘革命遗址、清新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连山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阳山下坪革命老区等遗址;以及清新太平镇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赖寅倣烈士纪念馆清城区思源园、英德红旗茶厂、冯达飞烈士故居、英德市博物馆、向秀丽公园、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山公园、汤塘周氏濂溪书院等纪念场所。最后是要对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进行表彰,让他们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学校在进行资源开发时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做好红色资源分类和整合工作,要将点线面相结合,构建起立体资源内容目录,让学生在关注细节的同时能够初步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将红色基因种在学生心间。

  3.根据课程需求,明确红色资源开发范畴

  在全面梳理掌握可利用的红色资源,构建起框架内容目录后,还要对红色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我们要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本,根据每节课教学课程的需求,将红色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自然深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和引导,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我爱我们班》一课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集体,可以拓展本土红色资源的向秀丽公园,介绍向秀丽事迹,突出向秀丽为抢救国家财产,以他人的利益为主,救他人于难之中,不顾自身的安危,用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事迹。

  红色资源的应用策略

  1.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环境

  最有效的影响是默默的融入与渗透,校园环境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土壤,学校可以将红色革命教育与校本建设有机整合,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传统节日,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宣传长廊,设置主题展板、横额、举办红色展览等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红色资源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的想产生影响,让他们内心受到震撼,可以对党和国家产生更加浓厚的敬爱之情。

  2.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所以针对他们的方案也不尽相同,可以指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让学生能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内涵,尤其是对红色资源的利用,要把握分寸,对于小学生,他们可能由于年纪过小而接受不了过于沉重的话题,所以应该灵活地利用一些方式,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接受这些红色资源的教育。同时,分年级开设国旗国歌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党风校风教育、革命红色精神等红色课程,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诵读红色诗词、演讲红色故事、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畅谈未来的家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传承红色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3.将红色资源融入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内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知识和价值观建构,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深化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访问红色遗址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拜革命烈士墓园、邀请英雄模范人物到校讲课等方式。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探访、聆听、交流等多种方式的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通过组织我爱国旗、可敬可爱的中国人、我在长大、爱护环境、守护家园、我的家长变化等课程,把红色教育与学生的历史责任担当紧紧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使红色资源让孩子们理解红色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更强的震撼,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爱国爱党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健康成才、努力报效祖国的目标统一起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摘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1年1月刊/栏目:知行合一

  编辑 | 张競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