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结发妻子,守活寡41年,无性无爱,遗言说出了心里话让人泪目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作家。他的婚姻成了别人诟病的话题。

鲁迅一生共经历两段婚姻。很多人只知道鲁迅的妻子叫许广平,可很少知道他还有一个结发妻子叫朱安。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家境贫寒。他生活在一个封建的年代,婚姻大事由不得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时候是家常便饭的。而鲁迅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人,自然无法接受包办婚姻,可这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在他身上了。在没有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母亲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这个人是他的结发妻子朱安。

朱安比鲁迅大三岁,绍兴传统以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为佳。朱安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她却识字很少,也许那个年代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朱安懂得礼仪,性格温和,会做针线,擅长烹饪,裹小脚。朱安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她深得鲁迅母亲的喜爱,于是这桩婚事由双方长辈擅自定了下来。

鲁迅在1902年就去到日本留学,学业要到1909年才结束。对于接受新潮思想教育的鲁迅来说他肯定希望自己未来另一半跟他有思想上的共鸣,于是他向朱家提出一项要求,那就是:要朱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对思想保守的朱家来说,鲁迅的做法让他们吓了一跳。

朱安已经是20多岁的大姑娘了,这婚事不能在推迟了,不然等到鲁迅学业结束才完婚那朱安都快30岁了。1906年双方家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为了让鲁迅尽快完婚,于是欺骗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说母亲病危,要他尽快回国,鲁迅知道后急急忙忙回了国。到了家里才知道是一场骗局。


这场婚姻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朱安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鲁迅内心一向是提倡自由恋爱,对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本来就有一定的抵触。朱安但凡有一点优势也不至于鲁迅后来对她那么绝情。成婚第二天鲁迅并没有回新房睡,而是到自己母亲书房睡觉,这段婚姻有名却无实。后来鲁迅以学业为重,婚后第三天他便去了日本。朱安原本以为鲁迅因为跟自己不熟才会如此。鲁迅这一去就是三年,朱安默默的等着,她以为总有一天鲁迅会爱上自己。


从日本回来的鲁迅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平时也是偶尔回去,就算回去也从不与朱安接触。这么多年朱安一直在乡下照顾鲁迅的母亲,以为只要对他母亲好或许他就有回头看自己一眼的一天。可是鲁迅始终爱不起来。鲁迅仅仅跟她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


后来鲁迅跟学生许广平走到了一起,且还共同孕育了一个孩子。朱安虽然以前有叫鲁迅纳妾,但是知道他们有孩子后很是绝望,慢慢地也就释怀了。她视许广平的孩子如同己出。在跟鲁迅结婚的13年里她也一直在照顾周老夫人的生活起居。在鲁迅眼里或许她不过就是照顾母亲的一位妇人。


对于他跟朱安的关系,鲁迅曾经对友人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也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离过婚的女人是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而且还影响到她一辈子的名声,也考虑到母亲的感受,才与朱安维持形势上的婚姻。虽然鲁迅没有经常回家,但是都会给朱安生活费。朱安知道自己的处境,但是也没有恨意,同时也一心一意照顾着鲁迅的母亲直到周老夫人去世。


1936年鲁迅去世后留下朱安一人生活。这时候她没有了经济来源,尽管朱安艰难到每天连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都不能保障,但是她还是拒绝了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济助。因为鲁迅跟他弟弟有矛盾,而朱安一直深爱着鲁迅,所以她不想接受周作人的支助。

1947年6月28日,朱安病危。朱安一生经历了69个年头便去世了。朱安临终前她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可是最终没能如她所愿,且连个墓碑都没有。爱,这个让她在寂寞中企及了一生的字眼,终于在生命尽头,清清晰晰地吐出了口。


朱安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她一生的悲剧都源于封建思想,最终在这段婚姻中沦为了牺牲品,守活寡一生无性无爱无后。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