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代人物画看绘画语言的多样性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科(另两种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出现最早的一科,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物画内容多样、题材广泛,分为历史画、风俗画、 肖像画、仕女画等。画法上有工笔设色、白描减笔、泼墨写意等。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李公麟、唐寅、仇英、陈洪绶等历代大师都在这一领域留下了各擅胜场、独步古今的名家胜迹,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风俗人情。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因而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学文献价值。为使广大绘画爱好者与美术工作者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不同时期的画家在各自领域中的艺术成就,编者特邀中国美术史专家、美术评论家以及三大画科的研究工作者,整理了这套《中国人物画赏析》。

  《中国人物画赏析》分为三卷,从人物画的起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八个时期向读者展示了三百余幅中国人物画的精品,并配以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介绍及评析,多方位、多角度地诠释画的内涵。细品此卷,可以让人在欣赏过精美的画卷之后,更直观、更全面、更具体地深入了解这些中国人物画得以传世的精髓之处,重温画家作画时的心境,跨越时空的限制,寻找到蕴含其中的真、善、美。

  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 战国 楚墓帛画 纵37.5X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是一幅描绘墓主人御龙升天的铭旌。画上绘一广袖长袍,头戴峨冠,腰佩长剑的男子,御一龙舟,遨游天宇的形象。画中人物形象写实,线条游走如丝,兼用淡彩渲染,富于美感,是一件早期传统绘画的精品。

  龙凤仕女图

  555电影网龙凤仕女图 战国 楚墓帛画 纵31.2 X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图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她长袍细腰,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为一只凤鸟,呈奋起状,凤的前端有一龙,势若扶摇直上,均为吉祥图腾之物。此图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但用线生涩、古拙,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轪侯妻墓帛画

  轪侯妻墓帛画 西汉 绢本设色

  上宽92X高205厘米下宽47.7X高20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是一张“T”字形旌幡,主要描绘祈祝墓主魂灵升天的内容。作品分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整个画面通过两条穿璧游龙连成一个整体,具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和瑰丽的浪漫色彩,帛画线条精细,施以朱砂、石青、白粉等矿物颜料,鲜明富丽。

  水榭人物画像石

  水榭人物画像石 东汉 画像石 纵94X横92厘米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此画像石在山东微山两城镇出土,系浅浮雕。图案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四仙人骑兽左行,下层右上角为人首鸟身的神医为三人诊病,两人对博,旁坐一人,左下有一水榭,水中有人网鱼,榭上有人坐观,还有人拾阶而上,画面内容复杂而富生活情趣。

  伏羲女娲画像砖

  伏羲女娲画像砖 东汉 画像砖 纵40X横47.2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此画像砖在四川崇庆县出土,上面对称雕出人首蛇尾的伏羲女娲像,两人各自执规矩,擎日月,身姿柔秀,似翩翩起舞,是一个半人半神的形象。

  鸿门宴图

  鸿门宴图 汉 壁画 纵23X横顶140厘米 纵23X横底193厘米 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此图表现了楚汉相争时,谋士范增设鸿门宴要杀掉刘邦的场面。整个作品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的动作、神情、姿态以及背景,加以渲染概括,使人物形象刻画比较生动,场面富有戏剧性。

  印染布供养菩萨像

  印染布供养菩萨像 东汉 棉布印染 纵48X横89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该蜡染布残片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既是我国巳知最早的棉织物,又是较早的一幅佛教图画。供养菩萨在残片右下方,半身微侧,右手执杯,线条有轻重虚实之变化,造型较完美。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晋 顾恺之 绢本设色 纵24.8X横348.2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颇深。与曹不兴、陆探隞、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其传世作品还有《洛神赋图》等。该图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描画了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人物造型准确,动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线条飘逸,富于韵律,体现了中古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是现在能够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列女仁智图

  

  列女仁智图 晋 顾恺之 绢本设色 纵25.8X横47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据刘向《古列女传》中的《仁智传》而作,内容是描述历代贤德而有智谋远见的妇女。此图原有内容十五节,共四十九人,现在仅剩十节共二十八人。画中每部人物形成一个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故事群体。人物旁 边注有姓名和故事梗概。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中提出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要求,在此图人物关系的 处理和性格神态的刻画中有生动体现。人物五官描写细致,以“铁线描”勾衣纹 ,淡墨晕染出体积感,动态 自然,颇具魏晋之风。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晋 顾恺之 绢本设色 纵27.1X横57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作品是以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而成。采取连环画的形式展开情节,描画了诗人与洛水女神之间人神相爱的浪漫故事。在创作中作者发挥了 高度的艺术想像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无皴擦,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是我国画史上最早的诗画结合的典范。

  毗楞竭梨王本生图

  毗楞竭梨王本生图 南北朝 壁画 纵80X横74厘米 敦煌第275窟

  佛教的“本生”,意即前生。此画描绘毗愣竭梨王求妙法心切,毅然同意让人在自己身上钉千钉的故事。这位毗楞竭梨王就是释迦牟尼的前生。画面渲染了他以超人的忍耐力承受痛苦的情景,痛哭的家眷增加了悲剧气氛。

  列女古贤图屏风

  列女古贤图屏风 南北朝 屏风漆绘 纵80X横40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及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漆屏风画始于周代,兴盛于汉、魏、六朝,是封建社会上层享用的奢侈品。该屏风画共五块,以汉代刘向《古列女传》内容入画,主要表现帝王、将相、列女、孝子以及高人逸士的故事,这里选录两幅。画以红色作底,勾黑线,线条飘逸自如,色彩富丽华美。

  宁懋石线画

  宁懋石线画 南北朝 拓片石刻线画 纵97X横182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1931年于河南洛阳出土,共八幅,刻有孝子人物、墓主人的曰常生活等场面,是至今所知北魏画像中唯一遗留的作品。画像由右侧开始是宁懋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画像。全画勾线劲挺,衣纹流畅、简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熟练的技巧。

  仪卫出行图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墓室壁画 纵160X横202厘米 山西太原王郭村娄數墓

  此图1979~1981年发掘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墓主娄睿为鲜卑人,地位显赫,墓室中壁画面积达两百多平方米,《仪卫出行图》为全墓壁画的精髓。图中描绘了各种人物和鞍马坐骑。构图紧凑,场面宏大,技巧娴熟,代表了北齐的绘画水平。

  北齐校书图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杨子华 绢本设色 纵29.3X横122.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杨子华,生卒不详,北齐时期优秀画家,其作品巳无真传。此图为宋人临本。画中记录的是文宣帝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的姿态和陈设,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工作情景。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书斋中雅适、散漫的意味被表现得一目了然。

  授经图

  授经图 隋 展子虔 绢本设色 纵30.1X横3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520-616),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擅画人物、山水、车马。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展子虔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所有人物造型准确,衣褶用 “高古游丝描”绘出,线条流畅,人物面部用淡彩晕染,神态生动,背景粗疏点染后,更衬出人物清逸飘洒的学者风范。

  想看更多的中国历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赏析,一定要关注指点书画网,保证让你大饱眼福!

  让艺术融入生活 让生活更有品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