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胡墨林先结婚后恋爱,风雨同舟恩爱41年,真情动人
01 一见倾心
1916年8月12日,叶圣陶迎娶了他未曾谋面的妻子,胡墨林。新婚之夜,竟也是这对新人此生的第一次相见。
1912年,叶圣陶19岁。仪表堂堂、意气风发的叶圣陶参加同学婚礼时,创作了《贺新郎词》作为贺礼。这幅贺礼恰好被胡墨林的姑母看到,能写出这么漂亮的书法,想必其人也一定气质非凡,是一位有教养、有修为的青年。
胡墨林,这一年20岁,比叶圣陶大了1岁。胡墨林年幼失去双亲,跟随姑母胡铮子长大。姑母胡铮子可谓是一位有个性、有见识的独立女性,姑母与丈夫性格不合,便选择离家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北平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胡墨林也因此跟着姑母在学校就读,胡墨林在姑母的教育下,成长得更是知书达理、内外兼修。
胡铮子看到叶圣陶的字就已经十分喜欢,在婚礼上见到叶圣陶更是相当满意,于是便请了朋友王伯祥做媒。王伯祥拜访了叶圣陶的的父亲叶钟济,当起了两个年轻人的媒人。叶圣陶也到了娶妻的年龄,叶父了解胡墨林的身世背景之后非常满意。正在苏州言子庙小学教书的叶圣陶,得知胡墨林是一位新式学堂接受教育的新女性,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于是,两家人就此订了婚。1914年,胡墨林从北平女子师范毕业后,跟随姑母来到了苏州,并最终在南通女子师范任教。
1916年,22岁的叶圣陶、23岁的胡墨林,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苏州举办了婚礼。在亲朋的祝福下,走进了属于他们的婚姻。
02 婚后恋爱
虽然两个人没有在婚前经历恋爱,但是他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家庭背景也悬殊不大,彼此在婚后互相欣赏,日久生情。传统婚姻模式结合的两个新青年,在婚后情投意合,谈起了恋爱。
然而,新婚燕尔、互生好感的一对夫妻,却不得不因各自工作的原因,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1917年,叶圣陶前往苏州东边水乡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在这里叶圣陶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编制课本,施展自己推广白话文的教育改革梦想,同时还发表了自己的白话小说《春宴琐谈》《这也是一个人》,以及新诗《春雨》。
工作地点的分离,并没有影响二人的感情,叶圣陶、胡墨林坚守着他们这份难得的情缘,并在1918年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诞生。
叶圣陶捧着一大把鲜花看望母子俩,胡墨林更是深情又骄傲地对他说“看,这是我们的大儿子”。初为人父的叶圣陶欣喜不已,并从自己最喜欢、崇尚的六字“至善、至诚、至美”中选择了至善二字,作为大儿子的名字。夫妻约定,以后再生儿子,就叫至诚,生了女儿,就叫至美。
此外,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叶圣陶还给儿子的乳名取名为“小墨”,可见夫妻二人的感情多么真切,亦是如此浪漫。叶圣陶后来还买了一部老式相机,用这部相机记录儿子成长点滴与夫妻二人的生活掠影。
叶圣陶父亲去世后,叶圣陶带着胡墨林与小墨,以及外祖母、母亲一同搬去了自己任教的小镇居住,一家四代团聚于小镇,温馨又惬意。
朱自清曾如此表述叶圣陶和美的家庭氛围,“他的家实在是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叶圣陶的日记中,也曾如此描述对妻子的依恋“墨不在家,便觉异样”。
志趣相投促进二人感情升温,相濡以沫更成为了家庭和睦的基础。1922年,他们的女儿至美出生,叶圣陶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儿,甚至会亲自动手为女儿做衣服。
至美晚年后接受采访,回忆儿时家中场景,她说,父亲经常突发奇想,要给她做连衣裙,就把布放在她身上,前前后后用别针固定,沿着线条剪下来,缝一缝就制成了一件连衣裙,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裙子却没留出可以钻头的地方。虽然听起来手法十分粗糙,成品也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叶圣陶对于女儿的疼爱足以见得。这一家人的和美恩爱的家庭氛围,更是在这样的细节中显而易见。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也将家从苏州搬去了上海。在这期间,他也被好友请到福州大学任教,可是恋家的他无法忍受与家人分别的苦痛,于是到了寒假就辞职回到上海,此后再也没有远离过家。1926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儿子至诚出生。
03 患难与共
1935年,叶圣陶凭借多年积攒的稿费,在老家买下一块地皮,又将家人从上海搬回苏州新家。叶圣陶不仅依恋与家人团聚的温暖,更加热衷家乡苏州的恬淡释然,但是这样称心如意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日本进攻上海。上海、苏州都遭到战争侵袭,局势十分紧张,家园遭到破坏,叶圣陶不得不带着家人躲避战乱向他处迁移。
战争让一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让之前稳定的收入来源变得充满变数。为了生计,叶圣陶在三个学校任教,他需要变换多种交通方式,又乘船、又乘车,辗转5、6个小时,才能够达到任教地点。
即便如此,微薄的收入依然让一大家子过得并不富裕。胡墨林更是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买菜做饭、烧煤洗衣,每天从早忙到晚,几乎不得闲。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叶圣陶内心不灭爱国之火。他在重庆协助创办《新民报》副刊《血潮》,积极宣传抗日,并通过撰写文章鼓励青少年做好抗战准备。
1939年8月19日,日寇出动27架飞机轰炸乐山,叶圣陶的家不幸被炸弹击中,一家人被困火海,境况十分危急。那天叶圣陶在学校讲学,不在家中,幸亏大儿子至善用力弄开了后门,一家老小才得以逃命。
叶圣陶得知家中遭遇轰炸,赶忙赶回家中看望家人。劫后余生的一家人虽然保住了命,大量生活用品都被大火烧毁,马上要过冬了,生活一时成了难题。他们在城外安顿下来后,胡墨林就开始为家人张罗过冬的衣物。没怎么做过针线活的胡墨林,赶制起全家7口人的各类冬衣,长袍短袄都得准备,最后连叶圣陶都跟着缝上几针,这才勉强熬过了冬天。
04 生死离别
1942年,开明书店成都编译所成立,叶圣陶返回事务所工作。胡墨林为了贴补家用,也加入其中任职,并参与编撰《小学词典》《中学精读文选》等。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担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总编,教育部副部长,胡墨林担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教育科长。
正当二人事业日渐起色,一家人生活逐渐转好之时,胡墨林却病倒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胡墨林的身体亮起了红灯,1954年她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这个消息更让爱人叶圣陶备受打击,如五雷轰顶。叶圣陶的日记里,几乎每天都在记载着胡墨林的病情变化,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妻子能好起来,然而叶圣陶终究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爱人的生命。
1957年3月2日,胡墨林病情恶化,不幸去世。那天,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永不忘此悲痛之日”。此后,胡墨林忌日,他会在日记中写下“墨逝世若干年矣”。直到去世前最后一次住院,他还在嘱咐子女在他们母亲忌日时勿忘替他去看看。
05 结语
叶圣陶,作为现代教育家、作家,这位时常出现在我们读书课本中的文学家,积极提倡使用白话文,极具创新理念。他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并领导编写《新华字典》,并提出在教学中增加“语文”这个科目。这样一位提倡创新的文人学者,他的婚姻是这么传统,又是这样浪漫和专情。
从1916年叶圣陶与胡墨林喜结连理成为夫妻,到1957年胡墨林先行离去,二人携手走过41年风雨。从一见倾心到风雨同舟,他们历经磨难、不离不弃,堪称爱情典范。一段良缘、一对佳偶,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将影响和感动后世,长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