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共存的三年,你记录过哪些画面?|“被裁剪的时空”照片征集
新冠三年
全剧终?
疫情三年,时间显得短促又漫长。
我们的时间被执行各种各样的防疫政策占据,活动空间也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被「裁剪」的这方时空,随着防疫的落幕,被放进了历史的书橱,打上了「新冠三年」的印记。
???
2020年1月24日,除夕,福建省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当时远离湖北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声尖锐的信号。那一晚,璀璨的烟花爆竹如约而至,「疫情」似乎只是电视里寻常的一则新闻。
谁都没有想到,随后到来的,是一个公园闭园、列车停运、小区管制、道路封闭的「真空」时期;更没有人想到,绵延的疫情持续了三年。就在两个月前,因为突然爆发的严峻疫情,福州市民还重新经历了一次2020年春节期间的生活。
近期,国内防疫政策突然放开,这场漫长宏大的战斗匆匆画下句点。生活短暂地从按时做核酸、随处扫码,变成了囤药囤抗原、经历一次感染和康复。等这一次的感染高峰逐渐回落,我们的生活似乎就能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样子。
这三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街道社区
疫? 情? 之? 下
01
2020年春节期间,福州空了。
无论是从前车满为患的东街口,还是油香四溢的达明路,或者是震耳欲聋的中亭街,空旷,都成了唯一的色调。
△南门兜
△达明路
△宝龙
△中亭街
37℃以下的身体,是市区街道的通行证。
曾经畅通无阻的道路,竖起了无数测量体温的岗亭。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宣传横幅,有的正经,有的诙谐,有的找不到店铺制作,就印在纸上拼着贴。
就连居住的小区,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般的出门制度,按户分配「出门条」,每两天只能有一名成员外出采买,颇有些粮票、油票的意思。
于是有人调侃,走出小区就像办了签证。
这些走过不止几百遍的通途,竟也有了「天堑」的既视感。
冷热商铺
疫? 情? 之? 下
02
疫情影响下,许多店铺面临反复的限流、停业,有的甚至在最后一声吱呀中,与人们悄然作别。
△禁止堂食的鱼丸店
△恢复堂食后,KFC门口贴着定点排队的标识
也有些店铺,因为维系着生活所需,仍能排起长队。
△连锁快餐
△711
△连锁超市
交通出行
疫? 情? 之? 下
03
2020年春节期间,以及两个月前,福州都曾因疫情延长了地铁班次间隔时间。
工作人员在开放的入口处,将原本宽敞的通道,围挡成界限分明的两条单行道,为每个进入地铁的市民测量体温。
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人流量也在减少,大家都尽量取消了出行计划,春节期间也「就地过年」。
△火车站出站口负责防疫检测的工作人员
△2020年春节期间的福州机场
空旷景点
疫? 情? 之? 下
04
疫情期间,景点总是首当其冲面临着闭门谢客的窘境。
关着门的景区露出罕见的精致,但「遗世独立」的它们,成了「良辰好景虚设」。
△2020年1月27日,福州市发布紧急公告,市县级所有旅游景点和公园暂停对外开放。
△南后街上供游人歇脚的树干都被「封控」了
△上下杭
△闽江公园
△西湖公园
与公园、商场同期关闭的,还有电影院、展览馆、剧院、livehouse等艺文场所。即使有着无限的线上资源,但它们终究无法替代线下的真实体验。
如果问疫情期间,有什么东西忽然之间显得尤为珍贵?
答案或许可以是那张开双手,就能紧紧拥抱的「真实」世界,且无需保持1米以上距离。
封闭校园
疫? 情? 之? 下
05
大学才四年,疫情占三年。
三年间,福州各大高校时不时关上校门,宣布「非必要不出校」。最是向往自由的大学生,成了困在笼中的飞鸟。
△封校期间的校园海报
但面对暂时的封闭,大学生们有五花八门的消遣方式。
有人召集了三五好友,各自准备洋酒、桌椅、星星灯,一个小小的酒摊在操场上支棱起来了。
△「FreeLand」校园酒摊
有人叫上宿舍的姐妹,带上野餐布,买好零食、蛋糕和水果,在偌大的校园寻到角落一片平整的绿茵,像每个春天的公园里常常见到的那样,进行一场浪漫的野餐。
日暮之前,用风筝追逐落日余晖,造就青春里「无与伦比的美丽」。
铺上买了就闲置的瑜伽垫,拼起两个行李箱,一层硬纸箱一层毛毯一层麻将布,只需5分钟,就能拥有宿舍麻将局。
封校时的生活,被大学生们「折腾」出了几分「退休后」的休闲气息,但年轻人们最是期盼的,依然是解封后校门的敞开。
奔波的人
疫? 情? 之? 下
06
疫情期间,街上的外卖骑手比以往来得更显眼。
本不习惯外卖的人,也不得不开始学着使用这些外送服务:不用饿了么也要用朴朴,不用朴朴说不定也用得上达达。
其他负责卫生防疫和城市运转的工作人员,也总是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
△凌晨1:23?省府路?环卫工人和垃圾运输车
特别影像
疫? 情? 之? 下
07
疫情汹涌而来,也催生了许多特别的影像和故事。
2020年7月7日,早上7点半,因为疫情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即将开考。
△摄影:阿扁
2020年4月底,疫情开始好转的一段时间,中亭街的许多店面在进行清仓。
△摄影:Sean某慎
疫情期间,一个躲进深山的老人,搭了个简易的「家」。他说,外面病毒太多了,这里虽然简陋,但空气清新。
△摄影:施施慧
而俯瞰着人间的仙界,也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场景。
福州普度法会所需请出的神明、法器,以「纸扎」的形式在道场里呈现。以往,「上清天医院」(统管治疗疾病)的纸扎都以葛洪、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死后成神的神明为主,但在今年弘圣堂的纸扎中,我们看到了疫情中的当代医者形象。
△融入时代元素的纸扎形象
摄影:陈鸿炜
回顾大疫三年,被裁剪的这方时空中,有不安、悲痛、愤怒,也有温暖、欣喜、自豪。不同的情绪像交替的浪潮,不断拍打在我们心间。
它们值得被记录。
你的手机和相机中,留存着哪些关于疫情的时代印记呢?欢迎分享给我们。
最后,希望被感染的朋友早日康复,大家日常要继续做好防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