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南窖乡打造“中华诗词之乡”

  南窖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猫耳山下,金陵之西,景色秀丽,文脉悠远,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乡有诸多历史印记,文化底蕴深厚,诗词文脉绵延传承。

  2021年12月22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南窖乡“中华诗词之乡”称号,水峪村“中华诗词之村”称号。在这深冬时节,南窖乡古韵幽香,诗词满园。

  健全机构 让热爱诗词的人有组织

  在有六百年历史的南窖仁义局设计布展作为诗词创作基地,先后建立南窖乡诗词协会、中心校云凤诗社和南窖民间诗社开展创作交流活动。

  电影盒子

  

  发掘人才 让想学作诗的人有榜样

  注重诗歌领域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七八岁的儿童均有诗歌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水峪三老”。即”豆浆老人“杨万俊、”拐杖爷爷“王庆月、”石板老人“杨守安。

  “石板老人”杨守安在青石板上创作诗歌600余首,列在古街路旁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南窖乡诗词协会将杨守安的诗进行整理,请书协、美协老师进行诗配画创作编印成《西山豆翁吟草——石板诗人杨守安作品集》,赢得广泛赞誉!

  

  

  乡中心校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诗歌创作,并绘制诗歌小报进行展示,编印《云凤诗集》《南窖飞歌》《新南窖》《诵读经典 品味最美》等诗册。老有典型、少有传承、家有诗风的氛围,有效激发了民众的文化自信。

  

  打造景观 让置身南窖的人赏诗词

  南窖乡将诗歌与文旅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用有形和无形的载体带动群众了解诗歌、喜爱诗歌、传承诗歌,在作诗诵词中获得愉悦、提升修养。

  在花港村建成红色洞渠展览馆展馆内外创建诗化环境;在停车场设置“诗词名家咏南窖”大展板;“诗丛撷珠——中华诗词学会方家咏万米渠”板以诗诠释南窖的红色基因;在进乡主路沿线显著位置布展南窖当代诗作雕塑景观,歌咏南窖地区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及优良特产,促进文旅融合。

  

  

  在水峪村建成党群诗词公园和诗词馆诗词馆内请区内外书法、美术、篆刻家通过艺术形式展示诗作,做到了诗、书、画、印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浣溪沙·到水峪

  范诗银

  说是乾隆到此游,本家好句立溪头,眼前诸子有新讴。山树不知残月冷,水花约好向春流。青石板上写温柔。

  制作红色诗词宣传栏,设“峥嵘岁月”“巾帼诗怀”“三老诗苑”“雏凤清声”等板块,并将9岁杨贻然小朋友的诗请81岁杨万俊老人用书法刻石展示。各村村史陈列室、美丽庭院、景区建筑也多展示诗词作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诗词氛围,使诗词文化浸润人心。

  著名作家凸凹在《水峪赋》中写到:(水峪)以桃源仙境作譬,类佛头着粪,不免流俗,以诗乡作譬,才中肯綮——系天地之诗、造化之诗、风情之诗、人性之诗、伦理之诗、道德之诗也!

  

  助力发展 让诗词成为发展的翅膀

  南窖乡注重将诗歌文化融入到重点工作中,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诗歌爱好者以诗咏情创作抗疫诗60余首。诗社成员围绕“美丽庭院”和“美好家风”主题创作诗歌28首,并请书法爱好者制成石板诗在美丽庭院和乡史馆进行展示。

  南窖乡将诗词传承与利用相结合,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进,借助承办北京西山民俗文化节机遇用诗开发折扇、书签、镇纸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滋养了南窖诗歌创作,诗词文化已成为南窖的金名片。在未来的岁月里,南窖乡将坚持“文化兴乡 诗词引路”,将诗歌创作与文旅融合、书画写作、文艺表演相结合,给予诗歌新活力,用诗歌作品润人心、兴文化、促发展。

  (责任编辑: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