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中国国家画院方土工作室高研班教学实录——方土: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

  

  

  《中国美术报》第290期 美育 ? ? ? ? ?

  

  方土, 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广州画院名誉院长。荣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关于写生

  写生,就是跟大自然较劲,看谁俘虏了谁。

  写生,写万物之生意,写山川之气息,无论采用什么手法,懂气脉,识气韵,才能领悟山水画的奥妙。

  写生,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异想天开。什么时候停笔,足见拿捏的水平。

  写生,要打破地平线的视觉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魅力,像电影里的镜头分切,在长短远近的变化中体现协调与对抗。

  写生贵在取舍,最忌依样画葫芦,好的写生,皆为创作。

  漠视写生,重在写心。漠视,不是藐视,更不是轻视与无视,而是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要善于用不要的方式去要。

  写生,凡用钢笔或铅笔者,都能得心应手,一旦转换毛笔,效果尽不相同,大多差强人意。

  写生,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画出来的效果更是千差万别。

  

  方土?人类的朋友?纸本设色?180cm×170cm?2004年

  关于用笔

  古人执笔有“浅而坚”之说,意思是松中要有紧,紧中若无松,画面则呆滞。

  初学者行笔要松,不能学紧,胆子再大一些,就算玩过头了,也不会出人命。

  线条之间留活口,适当地断开,不可硬碰硬顶,就像游泳呼吸换气,这样畅游不费劲。

  过分注重技巧,容易覆盖感觉,往往是技巧有了,感觉又不到位。

  大写意不宜起稿,一旦有了草稿,用笔自然撒不开。

  古人作画,观察任何物象,先入为主看到的都是线条,今人眼中,无论画什么,看到的都是块面与明暗关系。

  

  方土?吴哥的微笑?纸本设色?220cm×145cm?2020年

  关于创作

  上帝创造万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继续创造,完成上帝没完成的事。

  躲进大师的影子,目的在于远离自然;避开大师的影子,目的在于寻找自我。

  当画到撕了可惜、留之无用的地步,干脆就以墨攻墨,竟然起死回生。我的实验水墨也因此萌发生成。

  改画,完全是斗智斗勇。看名师改画,进步更快,就像围观一盘残局的棋,能悟出很多道理。

  大写意画线条走势不可太垂直,画面四边角不可太对称。先是知法守法,后才自立章法。

  大写意画气场要大,就像摇滚音乐,极富节奏,既有很强的煽动性,又带有一种歇斯底里的疯狂。

  十分认同:矫枉必须过正,才能复位。画画同此理,想突破,就不该在原地转圈圈,想跳出,就必须不择手段,大破才能大立。

  自得其乐者,必然是自甘寂寞。莫奈就是典范,他所处的时代艺术新潮迭起,而他晚年却甘心隐居于故里,乐此不疲画自家的红桥、睡莲、柳树,最终创造的颜色成为艺术史中最独特的风景。

  关于形式

  西画与中国画所说的“形”,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一为物象造形,一为笔墨造形。

  段子反复讲,先是好笑,后就觉得疲乏。画画亦然,一种样式、构图反复出现,视觉也会疲惫不堪。

  与书法不同,写意画忌笔笔有出处,也忌处处胸有成竹,因为一不留心,便成了套路。

  与成长特征一样,创作心路有两个非常时期:一为创新叛逆期,如果把控不当,将永久错失良机;一为蜕变更年期,如果调整得法,艺术之树常青。

  创作要自信满满,这样就不容易走失。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异想天开。

  艺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因而对待艺术,要怀着敬畏之心慢慢靠近,临习先贤、尊重传统是艺术家共有的品质。

  诗人,贵在天花乱坠;画家,贵在无中生有。

  古人作画,先师自然,后生笔法;今人作画,先师笔法,后写自然。一重创造,一重传承。

  反叛传统者,未必嫌传统过时,无可奈何,只能是知难而退,索性背道而行。

  俗话说:人有万算,天则一算,人算不如天算。作画也一样,人算再精,只能是胸有成竹,堪称能品与妙品;天算则不同,能达到鬼斧神工,堪称是神品与逸品。

  时隔多日,每提笔刹那,便有惬意之感,如饥似渴,仿佛生命获得心安,快活自在。

  每画出状态时,如灵魂出窍,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充盈与享受,身心得以陶冶。

  自藏印章一方:来日方长。以自诫自勉之,悠着点,画画是一辈子的事。

  善变的画家:少年时,穷极则变;青年时,为变而变;中年时,相机观变;老年时,变为不变、不变为变;晚年时,以不变应万变。

  独特的画面,往往有几处莫名其妙的留白,或有几处毫不讲理的墨团。

  画面要有对比、冲突,才有想象空间。就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情节很常规,段落很荒谬。

  艺术,得意忘形,是一种境界;生活,得意忘形,恐无容身之地。

  当代艺术惯用的手法,就是将各元素进行组装、整合、重构,像变形金刚,立即可以衍生出多个我,随时又能还原于本我。

  记住了,无论创作过程如何繁琐、艰辛甚至是乏味,完成后一定要让观者觉得轻松、愉悦、享受。

  大写意三要素: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前卫艺术标新立异,作品令人费解。自听一位同往欧洲的老先生惊叹:亏他想得出来。这话竟成为我日后解读前卫艺术的标准。

  很多领域一代胜一代,譬如体育竞技,后浪推前浪,纪录不断被刷新。艺术则不同,历代大师如连绵不断的群峰,让后人无法逾越。

  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没有疯子,就没有艺术;没有狂人,就没有战争。

  浅薄,并非肤浅无知,而是艺术的另一境界。浅是深入浅出的浅,薄是厚积薄发的薄,深入与厚积只是过程,浅出与薄发才是目的。事实如此,所谓的名家大师,其成就无不是浅出与薄发的结果。■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