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教育的创新策略

  所谓游戏教育即以游戏为教育手段,通过设置适应教学内容、符合儿童需求的游戏过程,在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同时,完成课程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同时完成教育的目标,这就是游戏教育的本质。现代学前教育要求对儿童的自身能力、儿童的认知观念等能力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培养。

  

  首先,儿童发育不成熟、不完整,还未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处于生命初始阶段,但儿童本身仍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着,同成年人一样,儿童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应充分了解儿童的天然属性, 挖掘儿童的独到之处,善待儿童的缺点。

  其次,儿童的天性是生来就有的、是天生的,儿童的天性无法准确定义,好奇心是儿童天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对身边的环境的感知欲望。这能是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哈姆雷特就是在这个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感官世界,因此我们要帮助儿童的实现它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培育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不应对其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束缚。

  最后,儿童的天性应该是无善无恶的,人一出生是没有什么善恶观念的,他们只是有好奇心,于是开始模仿,至于模仿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知道,也不知道为什么容易产生恶。儿童的心性还未完全长大、成熟,但其有着无限的发展潜能, 只是不能快速全部发挥出来,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耐心引导儿童, 教育的内容及事物应避免超出其认知范围。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自我意识也随之发展,这就逐渐形成了幼儿学前教学理念。18世纪,有学者提出“发现儿童”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认识到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差异性,并试图通过教育将其区分开来,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行为,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概念的诞生,同时,这也是大部分的学者都赞同、支持的观点。

  卢梭作为“发现儿童” 理论的创始者,否定并批判了从成年人的角度看待儿童的传统教育观,认为我们应从儿童的视角对待、分析问题,而不是从成人的视角进行界定,这以观点是学前教育发生新革命的里程碑。

  裴斯泰洛齐继承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其具体观点是:许多潜能是儿童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而充分挖掘这些潜能力是儿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其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充分促进挖掘其潜能。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教育运动的不断兴起、发展,新的学前教育理念也逐渐应用于现代教育中,其中蒙台梭利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蒙台梭利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前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他提出内在生命力是幼儿所固有的教育应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这种生命力的体现和发挥,而不是其终结者。

  

  3.1 提升儿童社交能力

  现阶段很多儿童在家作为独生子女而存在,这样独来独往、一个人玩游戏的经历并未遵从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不利于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建立正确的教学体系,让儿童在学前成长阶段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

  通过幼儿游戏教育的手段,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学会谦让、合作、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他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会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向社会合作性发展。

  3.2 提高儿童表达能力

  学习和游戏哪个更重要?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教育实践者和家长有不同的答案,前者会说两者都重要,后者会说学习更重要。实际上近年来教育研究正在转向,致力于从游戏中挖掘学习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他们本身就是游戏、快乐的创造者。学习和游戏两者的割裂代表人们并不承认游戏中能够学习的实践,而教育研究者的志趣恰恰在于二者的弥合。

  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语言这一手段,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从而更好地满足自我需求和提升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而游戏正是为语言的表达提供了环境、场所,在游戏中,孩子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逐渐学会语言表达、相互理解、肢体表现。

  3.3 提升儿童独立能力

  幼儿的独立性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多元思维的发散,而游戏的过程中有利于逐步让幼儿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例如:在建构游戏中,老师可通过游戏中鼓励平时内向、不愿动手的孩子,增强其自信心,培育其独立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对孩子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实现儿童的自由发展。

  

  4.1 游戏应直面儿童生活

  现代学前教育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有些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进行培养,严重危害儿童的独特性, 不利于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真正正确的学前 (下转第034页)幼儿更多的干预,而是要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使幼儿能够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之下充分利用生活之中的废弃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废物利用意识,也能够为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4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中,教师也要与幼儿家长建立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机制,使幼儿家长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幼儿一起收集安全无害的生活化材料,并一起制作对应的美术作品。

  教师要为家长提出指导幼儿创作的要求,让家长为幼儿讲解多种生活化材料的功能、组成和性质,并与幼儿探讨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帮助幼儿将诸如饮料瓶、纸杯以及废旧报纸等生活化材料制作成艺术品或者玩具。幼儿园也要不断开展亲子美术创作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到美术创作之中,从而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之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展现,确保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顺畅。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幼儿与家长也将建立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机制,使家长不会出现幼儿教育失位的问题,同时幼儿也将对生活材料的使用方法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确保幼儿的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良好培养,确保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而美术教学作为幼儿园阶段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本身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改变自身对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刻板认识,引入更加丰富的生活化材料供幼儿进行使用和创作,确保幼儿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得到全面提升,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养成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上接第032页) 教育应正确面对、解决儿童的具体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其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要实现。

  (1)儿童学前所应达到的社会经验的提前教育,以期完成其与小学阶段的良好衔接工作。

  (2)儿童自身兴趣爱好的挖掘与培养。

  (3)让儿童体验快乐的童趣生活。

  4.2 以游戏经验作为课程内容

  现代学前教育往往通过开班各种兴趣培养班来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然而这种形式化的兴趣班只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并未真正遵从孩子天性,世上没有一样的树叶,人也一样。教育者应真正做到灵活变通、因材施教。

  例如:

  (1)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游戏模式;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3)进行互动有效的课堂提问;

  (4)注重学习方法地培养。

  4.3 幼儿主观能动性决定课程内容

  活动是幼儿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基本方式,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活动动机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引导孩子的行为活动,而不是为其做决定,这将有助于发挥其在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造性。

  

  总之,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初期阶段身心的培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目前人们对学前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学前教育及工作者的现状,未来该行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以促进其将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充分应用于教育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