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编教材 "新"在哪里?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

  今年9月1日,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在全国小学一年级投入使用,历史教材在初中一年级投入使用。

  从2016年9月1日开始,我市就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率先使用了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新”在哪里?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否有迁移?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可以引领孩子做何准备以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语文教材  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建议:入学前养成亲子阅读习惯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和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入132篇。

  在校尉营小学语文教师郭琳洁看来,先立人、重阅读、关注传统文化是小学一年级统编教材三大特点。“立德树人,自然渗透”的原则在统编教材中清晰可见,入学教育的第一部分“我是中国人”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第二部分“我是小学生”强化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识字课《天地人》将“天地人合一”的观念、“你我他和谐”的思想渗透给学生。古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亦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们如何做人。

  有学生家长认为语文新教材变薄了,郭琳洁却认为,“表面上看似变薄,实质上则是变厚重了。新增内容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等。”教材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都在提供学生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假如在幼升小阶段,有些孩子的家长有什么担心的话,郭琳洁觉得“要担心,要补课,应该补的是阅读。”她说,入学前,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养成亲子阅读习惯不无裨益。

  “统编教材里,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充满文化自信。”郭琳洁说,“封面放风筝图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习俗,容易让学生联想到‘忙趁东风放纸鸢’。《天地人》的插图来自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手笔,展示了国画的深邃与厚重。《春节童谣》等内容,无一不在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历史教材  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建议:从一次旅行中学习了解历史

  新编历史教材专门有两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14年的史实。

  “新编历史教材从理念到内容、体例、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初中历史教研员周继荣介绍,新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发展角度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认同感和革命传统教育等作为重点内容。以史实为依托,讲述了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周继荣认为,新版历史教材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加强学生对史料史证的重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新编历史教材教和学的难度都增加了。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周继荣说,历史科目是小升初后新增科目之一,学生想更好地学好这门课,应该注意历史知识的日积月累。一次旅行走到一处古寺或一间博物馆时,尝试认真了解一个人和一件事。课外阅读配置一定比例的历史书籍、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学好历史的“敲门砖”。

  道德与法治教材  突出德法兼修

  建议:规范行为习惯从小做起

  9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与生活”课被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在新教材中,12册小学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教给学生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

  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本和初中二年级下册课本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在新教材中,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校尉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尹亭欢学习新教材时发现,新教材的编写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学生的品行和道德。

  “新教材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从小懂法、知法、守法。”尹亭欢说,学生从课本中学到对规则的尊重,逐渐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立。新教材少说教,重视想象力的激发,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渗透法治教育,像《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维权的方法。

  记者 弓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