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AI写作助手,小编已经成功告别996

  原标题:有了AI写作助手,小编已经成功告别996

  最近小编关注了一则神奇的著作权纠纷案,案件的讨论焦点是一篇AI所写的文章。

  某律所使用法律统计数据分析软件智能生成了一篇文章并将其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此后,一家公司将该文转载到百家号平台,并且删掉了原文的署名、引言等部分,该律所认为此举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并提出诉讼。但最后法院认为这篇文章是AI智能生成的,并非该律所通过智力劳动创造获得,所以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

  

  这个新闻一出,叮当我都惊呆了,不禁惊叹AI的迅速发展,都开始在写作领域抢小编的饭碗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我们读的书,可能大部分都是AI写的,AI教我们知识;而我们需要向AI学习,学习它的方法和思想……

  

  这太可怕了

  其实,AI写书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

  AI写小说

  2016年,日本AI人工智能系统能写出完整小说,并且他们还把这些电脑生成的小说拿去参加了第三届日经新闻社的“星新一奖”比赛,其中部分作品已通过初审。

  

  关于这些作品评委意见:情节毫无破绽。日本科幻小说作家长谷敏思也表示:“能够完整写出小说太令人震惊,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打60分,未来令人期待”。

  

  作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怎么写出有情感的小说?你一定很好奇。其实是由人类事先设定好登场人物、内容大纲等,人工智能再根据这些内容自动生成小说。还有一部分是先通过推理游戏,选出有意思的故事发展,再由人类改编成小说。

  这已经相当厉害了,原本人们需要花费长时间冥思苦想,熬油点灯的工作,在AI面前两分钟就搞定了。要是小编也能像AI一样,分分钟写出十万+。

  

  (开心到合不拢嘴)

  写稿机器人

  2009年,美国棒球大联盟首次用智能机器人StatsMonkey通过统计分析,识别比赛期间的重大事件并总结整体比赛动态,自动编写了一篇体育报道。

  DreamWriter智能写作系统已在腾讯新闻服役多年,每天可生产5000篇规范化新闻稿件。在2019年的博鳌论坛上,DreamWriter智能协作系统根据腾讯同传输出的会议纪要,完成一篇结构化的文章报道,过去普通的记者编辑可能需要20分钟左右来完成,而交给DreamWriter智能写作系统,它只需要0.46秒即可完成。

  555电影网

  在今年两会上,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科技,人工合成AI主播、机器人记者、VR直播技术、4K超高清、5G现场连线、虚拟演播等新形式。 智媒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媒体一定是向智能化变革的。

  机器人智能写稿大揭秘

  那么,“写稿机器人”是如何“写”出一篇新闻稿件的?

  据叮当了解,记者需要将在一线收集的新闻输入机器人数据库后,机器人根据采集的新闻,基于数据库和学习算法,通过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智能模板筛选,最后基于主题进行实时分析和研判,生成新闻文本。

  

  在现场报道一个足球赛事,写作机器人会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去理解球员比赛过程中的具体动作,包含了射门、扑救、铲球、传球以及犯规等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名词进行随意组合,同时结合足球比赛的规则特点,变成一整套足球赛事内容表述。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报道中,甚至比记者更加“专业”。不需要出现在第一现场,就能对实时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高效及时的生成与发布。智能写稿机器人数量也将不断壮大。

  

  人工智能为媒体行业带来的变化

  在国外,机器人写作得到广泛应用,福布斯网站、美联社、彭博社、洛杉矶时报等媒体已在体育、财经、天气等领域实现了“机器人写新闻”。国内,Giiso成立以来,技术团队依托于自主研发的资讯机器人引擎,基于知识图谱和智能语义两大核心技术,推出了既能写热点文章,又能写研报、写股评、写行业快报的智能写作机器人。

  

  AI已经能够写稿了,是不是说明文字工作者即将被取代呢?

  其实并不会。

  机器人虽然有很多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是人力所不能匹及的。但是机器人作为一种产品,是缺乏思考和感情的,它的工作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完成的报道也是依据在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的。写出来的作品刻板、模式比较固定,文字中缺少人类编辑蕴含的判断、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在法律上中国也已经认定AI创作没有著作权,无论是AI软件开发者,还是AI使用者,均不享有AI创作内容的著作权。写稿机器人的出现终究不会全面取代人类,更多的是辅助功能,对人类简单写作工作的一种分担。并且在与写稿机器人的协作发展过程中,人类应该算是受益者。

  最后,叮当悄悄跟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其实这篇文章是由AI自动生成的。

  

  (你相信吗?)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互动

  对于AI写作机器人你怎么看?你认为这是写作行业的机遇还是威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