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一次作文比赛与全民造假

      在具体的商品检测上,还有具体数据可以查,在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作假撒谎已经达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却没有一个检测标准和检测机构来进行评估,导致整个民族的作假狂欢

      一篇可能是父母代工的得奖作文

      女儿上三年级了,国庆节前回家,带回一张《通知》———

      各位同学:

      “我眼中的新变化”上海少年儿童征文大赛自上半年开展活动以来,所有来稿的初审、复审工作已圆满结束。为丰富本次大时代评选形式,大赛组委会专门推出“我眼中的新变化”上海少年儿童征文大赛网络评选活动。

      经过专家组的层层筛选,共有42篇佳作入围“最佳网络人气奖”的初选,其中我校××班×××同学的作文《她“变”了》已入围。欢迎您登录×××网站,为我校的作品投上一票,最终组委会将根据网上投票结果,评选出最佳网络人气奖。网上评选截止日期2008年10月中旬。

      谢谢您的配合!

      ××××学校 

      学校的命令,女儿当然很认真,不敢稍加懈怠,赶紧要求上网去投票。我刚刚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得票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候选人的十倍以上,其中就有我女儿投的一票。这篇文章,从假大空出发,充满了人民日报体、CCTV腔的令人作呕的道德说教,写得空洞无耻,单从其叙述语气来看,不像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写的。这篇文章很可能是作者的父母代工的。

      基于利益考量的层层虚假

      在小学里,因为教学大纲里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学生写作文,并且热衷于让小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学校、班级和学生家长,都热衷于作假,所谓的征文,很多都是家长替写的。这些望子成龙而不惜弄虚作假的家长,本来就是这么作假撒谎长大的,离开学校后,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经过了丛林社会的残酷生存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地作假撒谎。通过这种作假撒谎而得到荣誉,他们甘之如饴。

      学校教师并非不知道这种情况,作文的评委会成员如果不是白痴的话也很容易看出来其中的虚假。这种作文,往往是某些有意要打开中小学发行渠道的报纸出于商业利益而举办的,相关人员基本上都是既得利益者,这次所谓的“变了”作文,也是某垃圾报纸的发行策略。这张报纸曾赠阅我女儿他们班级若干次,女儿带回来看过,说要订。我们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张报纸充斥着弱智的道德说教,跟同样虚假的语文教材相辅相成,都是要给小孩子洗脑,让他们变成傻瓜和弱智的,于是拒绝了。这次作文,我们也不让女儿参加。

      上面这位小同学入围这种比赛,学校又发通知给各班级要求学生投票,本身就是一种作假行为:替写作假,投票作假,学校有求作假,层层作假行为,包围着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这种作假就无处不在。

      劣币驱逐良币的教育模式与全民造假

      我们从来不鼓励女儿参加这种作假比赛,也反感这种比赛的形式。写作能力不是比赛作文培养出来的,要求小学生写作文参加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很可笑的想法。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的是好好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满脑子灌着《语文》教材里那些文句不通、陈词滥调充斥其间的文章。这种文章,不仅形式作假,行为作假,思考内容也作假。

      有了这种从上到下,从根子开始的作假,我们当下社会,才会假冒伪劣投毒产品泛滥而人人习以为常。三鹿奶粉投毒事件如今已经扩大为整个食品行业的恐慌,凡是涉及牛奶的制品,都出现了问题。透过这个事件的表层往深里看,作假投毒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当下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们从小就学习作假,养成了作假撒谎的习惯,并不觉得作假可耻。在具体的商品检测上,还有具体数据可以查,在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作假撒谎已经达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却没有一个检测标准和检测机构来进行评估,导致整个民族的作假狂欢,并最终,诅咒了自己。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抨击大陆当代文学是“垃圾”,很多自己根本就不读书的粪青群起而攻之,似乎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靠他们的大肆鼓噪和作家们的自我吹嘘,就能夺得奥运会冠军。在这种从小学就开始的弱智化、白痴化、说谎化的教育体制下,怎么可能出现好作家呢?在这个无知文青大行其道的时代,只有垃圾才是最好的命名。

      这种作假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作假会得到各种好处,诚实会受到批评歧视打击。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到底选择作假还是诚实呢?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教育模式,难道不是全民造假活动的最重要基础吗?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