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高招丨到常熟理工学院感受吴文化的浸润

  

  地处苏州,省属高校,公办本科,招生代码:1263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

  ★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

  ★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

  ★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平安校园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1958年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现有隔湖相望的东湖、东南两个校区,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000多人,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优越的区位

  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交通发达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苏州常熟,东倚上海,西邻无锡,北接南通。

  优美的校园

  学校自然环境生态优美,坐落在美丽的昆承湖畔,现有隔湖相望的东湖、东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体育馆、实验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学生宿舍统一安装空调,为学生生活成长营造优越的硬件环境。

  敬业的教师

  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90多人,博士61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26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占比较高。以执着的敬业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丰硕的教学成果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勤奋的学生

  以“勤奋刻苦、明德博学、志存高远”为优良学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时代英才。毕业生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2021年有548人考取研究生,不少考研学生被“双一流”高校或全球排名前100的名校录取。

  规范的管理

  学校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并建立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协同育人,全面实行“班主任+辅导员”二元制学生管理模式,以“严明的规章、有序的运行、积极的创新”为特色,全程、全员、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贴心的服务

  学校贯彻“以生为本”服务理念,构建集“学业服务、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助困服务、心理服务、就业服务”六位一体的学生服务体系,以“到位、有效、贴心”为原则,为学生提供学业、成才保障。

  多元的资助

  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外,学校还利用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拓展解困助学渠道,设立“许璞奖学金”“77物理奖学金”“贝恩奖学金”“龙腾特钢奖学金”“招商银行苏州分行奖学金”“太普奖学金”“流水琴川助学金”“隈利实国际助学金”“农商行助学金”等30多种奖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从1000元至20000元不等。另外,每年为贫困学生提供数百个勤工助学岗位,保障学子顺利成长成才。

  精彩的活动

  精心组织科技、文化、公益、竞赛、体验、交流、创新、创意、创业等活动,打造多彩的校园生活。近三年,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屡获佳绩。学校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累计入驻182个创业项目,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87个。

  优质的就业

  稳居高位的就业率、良好的苏南就业区域、优秀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学校重视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波司登集团、长城汽车、药明生物等238个重点企业建立了就业基地,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每年有90%以上毕业生在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就业,近60%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97%以上,连续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广泛的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或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1.5”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3所高校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联系方式】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邮编:215500

  招生办电话:0512-52251131(兼传真)、52251136

  学校网址:https://www.cslg.edu.cn

  招生办网址:https://zsb.cslg.edu.cn

  

  链接

  常熟理工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4个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等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已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文、管理、教育、经济、艺术7个学科门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实现了所有招生门类、二级学院全覆盖。

  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深入贯彻全国及江苏一流本科教育相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坚持“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了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体现办学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四新建设

  优化应用型专业结构体系

  学校坚持“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牵引,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深化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教师教育八大专业集群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为引领,专业认证为抓手,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着力建设区域产业特色彰显的应用型专业结构体系。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定位,依据专业志愿率、转专业率、就业率、生师比等情况,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近年来,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停招部分就业不佳、内涵建设乏力的专业,并通过专业建设行动计划,打破传统实体学院及学科壁垒,不断加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

  现代产业学院为引领

  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率先开展基于“行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面向产业的质量标准,健全合作共赢机制,提出并探索融合教学实习、企业导师来源、学生就业、教师企业研修、教师产学研合作功能的“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业界增效、校企衔接。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建设双主体、产出导向、产业学科特征的现代产业学院。获评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连续3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0-2021年,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1个,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5个,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专业认证为抓手,大力培育

  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学校全面开展工程、师范、商科专业认证工作,构建基于认证需求的“校-院-专业”三级质量保证体系。2013年,学校全面制定OBE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2014年,开展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全面助推OBE理念在课程教学中落实。2018年,对标工程、师范和商科三大认证标准,全面梳理全校通识及专业课程目标。2020年,制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各专业实施细则,OBE理念逐步落实于教学改革“最后一公里”。至此,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4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考查或自评报告通过,2个专业完成ACBSP商科国际认证评审,相关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作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高校,学校不断完善OBE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反馈与评价运行机制,凝聚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全员质量文化。

  学校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要求,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示范领跑”作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发展,守正创新、奋发图强,开创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悉,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要求,教育部自2019年4月起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开展完成3个批次的认定工作,公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761个、省级专业建设点15727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