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王百洋获九省状元,被北大录取,立誓报效祖国,他做到了吗

  当我们听到“天才”一词,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或许我们会疑惑: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天才?他们真的一出生就比常人聪明吗?

  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天才,他们只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了我们口中“天才”。哲学家对其定义为“它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才智。”

  在2009年的炎炎夏日时,高考成绩的公布,天才少年荣获黑龙江省理科的第一名,并且连获九省高考分数最高的理科状元。这位天才少年名为王百洋,他以716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专业。

  

  本来可以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但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是多少千千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却弃置身后。因为他想证明自己,所以选择参加了高考。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13年,那么这位天才少年王百洋如今在何处?他是否遵守誓言报效祖国?

  天才少年

  王百洋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当中,家中虽然不富裕,但生活的无忧无虑,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的上班族。随着年龄的不断地增长,父亲王德昌发现王百洋非常热爱读书。他对此很是高兴,每当王德昌拿起书阅读的时候,王百洋都会坐在一旁跟着阅读书籍,家中还特地为此设立了书柜。

  有一次,王德昌教儿子读书写字,发现王百洋竟然比同龄的孩子多识好几千字。更让人惊讶的是,王百洋读书的定力惊人,只要一坐在书桌前,一看就能看三四个小时。哪怕有的时候没有书看,他也会找物品上带有字的东西拿来浏览。

  

  王德昌发现他在读书方面异于常人后,就经常带他去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这里他发现儿子并不是什么都喜欢看,王百洋更偏向于科普类的读物。于是,王德昌买回很多有关科普和地理类的书籍放在家里,用来给王百洋平时翻看。

  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王百洋在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阅读中国近代文学史和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由于他与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很快就成为街坊邻居口中的“天才儿童”。

  王百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后来,因家中的变故被迫停止了自己的学业,转学到了另一座城市生活。新学校的老师害怕王百洋跟不上现在的学习进度,想让他重新学习。

  

  然而这却引起了王德昌的极大不满,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能跟得上学校当前的进度,同时王百洋也认为自己能行,并接受了学校安排的入学考试。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五年级,不到一年,王百洋再一次地转回到了以前的学校,学校认为王百洋现在的能力已经不能进入学校学习。

  甚至自己儿子能力的王德昌请求学校可以安排儿子一场考试,果然,王百洋再次以满分的取得了学校和老师信任。

  于是,王百洋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了初中的尖子班。由于王百洋成绩优秀,并且自学了初中的所有的知识,王百洋的班主任建议他直接跳级到高中,但王德昌回绝了。他认为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的儿子已经足够优秀,就算直接跳级到高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还不如让他享受当下的时光。

  

  王百洋不想成为大家眼里所说的“书呆子”,所以他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学校课外活动,演讲比赛等等,把自己的校园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

  十年寒窗

  王百洋家楼下就是市场和集市,一到下班时间车水马龙的声音清晰可见,但这并没有干扰到他学习。一旦他进入状态,王百洋可以屏蔽任何声音,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首先,是复习老师刻上讲的知识,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在预习明天主要讲的内容。就这样,王百洋顺利地进入了高中生活。

  在上课时老师害怕王百洋抬头。一旦抬头,就说明讲错了。所以班级的同学都给他起了个绰号“令人害怕的学霸”。在高中时,王百洋收获了很多粉丝,班级的同学也非常的羡慕他,并不是因为王百洋帅气的长相,而是他易于常人的头脑。

  王百洋并不像“书呆子”一样埋头苦读,在下课的时候也和同学们打篮球、玩游戏,就连老师都认为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高考如约而至,王百洋和千千万万名考生一同走进高考考场。十年苦读,只为今日出招。结束后,王百洋的父亲问:“有把握吗?”王百洋轻松的说道:“七百分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不出所料,成绩和王百洋预估的分数大差不差。成为了黑龙江省理科状元。而且把他的成绩放到了其他八个省也同样是第一名。这件事情一出,轰动了全国的媒体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来采访,这位“天才少年”。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本应该迎接大学时光的到来,但王百洋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提前学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上了大学的王百洋,除了平时上课、学习之外,业余时间也都在实验室里学习和做实验。每天早出晚归的他只休息几个小时。王百洋的同学问他:“你这样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累吗?”他回答道:“习惯了。”在他的字典里也没有“累”这个字。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成功地拿到香港大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在他的心里这还不算成功,他真正想做的是报效祖国。所以王百洋在研究生毕业后,考虑到国内的科研水平和国外的科研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后王百洋前往美国深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异国的求学之路非常艰辛,王百洋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克服一道道关卡,最终迎来了光明。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退却,他不能辜负了父母和导师对他的期望。所以他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开拓专业领域,用不断的突破来武装自己。

  临近毕业的王百洋,并没有被国外的高薪和诱惑所吸引,在他的心里只有报效祖国这一个目的,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国家。归国后的他成为了一名科研人员,王百洋想成为像邓稼先一样出色的物理学家,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国的伟人多到数不清,但又有多少人能否记住他们的名字?而王百洋又能否名留青史?又或许,这些伟人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心中所想的只是不断学习,学以致用报效国家。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王百洋成长的经历。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也不是大家所说的“天才少年”。使他成功真正的因素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良好的学习习惯、异于常人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渴望。

  著名的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说道了,大人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一本《父亲的榜样》写到,父亲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镜子中的孩子就是自己。父母要做到三件事情:第一,要有良好的文明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第二,要体现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第三,对孩子承认的事情一定要说到做到。学会这三件事,我相信你的孩子也会成为别人口中的“天才”。

  

  逢人都会请教有关教育孩子的问题,王德昌便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但我知道我不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它便是你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能量。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就是习惯,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会给你的事业和生活带来更大的财富。”

  王百洋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子易于常人的头脑就听取老师的意见,让王百洋直接跳级到高年级学习。也没有盲目跟从别人家的孩子报名补课班,而是让王百洋全面发展,适当的给予必要的干扰。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智举。

  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王德昌循循善诱的教导自己儿子学习,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聪明的人会向王百洋讨教成功的方法,而愚笨的人只会说:“天才不用学习的。”王百洋成功的方法在于他会全神贯注的听老师的讲课,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和老师产生共鸣,之后,回到家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作业,做到入会贯通。

  如今这个社会,人们只在乎结果而不知道过程是多么的艰苦,别人成功了就会归结于他是天才,没有人一出生就博古通今,所谓天才是汗水努力的结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获得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一位日本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天才就是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热情。”我们口中的的“天才”,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他们只是不断地学习,储存自己的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解开谜题。

  那么,对于学贯中西的天才少年王百洋,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