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高考满分的何碧玉,现在怎么样了?

  何碧玉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2000年7月以满分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当时何碧玉还是河南省理科状元,当时的何碧玉仅仅只有14岁。

  33岁的何碧玉被问到是否有回国工作的想法时候,她的回答是暂时没有,她曾经也表示过国外更适合研究。

  关于这些状元、天才为什么把清华北大等学校当作出国的跳板,从而一去不回的话题已经反复被媒体报道;

  一般的原因主要包含三点,个人志向、家庭原因、社会环境,基本上这些出国后不再回来的人才不回来的原因都是上述原因的排列组合。

  哪里适合做研究?

  何碧玉在采访中曾表示国外更适合做研究,在这一点上,即说出了自己为什么不回到国内,也说出了国内研究的环境。

  研究环境包含人、实验室的环境、生活条件,她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实验室的环境或者是人?

  撇除生活条件的原因是中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高等学府、研究院的生活环境还是很好的。

  那么实验室环境和人相比,相对来说人的影响更大一些,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国内的研究环境不纯粹,人为干扰相对比较多。

  那国外就没有吗?肯定是有的,他们都是人,只不过是他们对待研究的态度和标准让何碧玉感受到了尊重和成就感。

  其实,近年来,出国留学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我只是出国来学习”、“我只是需要这个文凭”、“我只是来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等等原因。

  而不愿回国的原因则包括“回国之后房子压力太大”、“回国之后受不到重视”、“回去了这边的研究就不能继续做下去了”...等等。

  每个人的因素不一样,至于哪里适合做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父母并未左右她的想法

  很多媒体曾报道,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学生留洋率很高,也有很多学生表示,我要是在清华北大,有机会出国不出才是傻子呢!

  这是因为父母从小就灌输外国好的理念吗?不是,至少何碧玉不是。

  何碧玉的父母都是华北石油局的高级工程师,父母从小没有给孩子什么精神上的压力,只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就连13岁那一年高考,考上了一本,还是她自己表示不满,第二年以满分考上清华。

  如果何碧玉的父母真的告诉孩子国外很好,那么且不说他们自己为什么呆在国内,他们为什么不从小就冲着国外的名校培养呢?还让何碧玉参加统考。

  高级工程师的专业素养比普通人要高的,何碧玉父母至少很认同中国的教育方式,他们很尊重何碧玉的选择。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如果仅仅是以孩子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来判断父母的教育,明显很荒谬。

  可以看出何碧玉的父母并没有给她灌输国外比国内好的思想。

  科学文化等追求不分国界

  何碧玉在10岁的时候,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新乡市——中少儿班,与30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七年的课程。

  2000年高考前,她还在窗前写着誓言“清华!志在必得!我不可能考不上”。

  何碧玉还曾告诉记者,“我与别人比,就是自学能力特别强,我们小学学校没有英语课,我让父母买了套北京的全套小学英语教材,课余时间就学习”。

  这样一个有主见、有自信心的人,刚开始的梦想就是清华,在经历的清华的学习之后,又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09年获得博士学位。

  这么看,本质上她只是在追求适合自己研究的生活、环境,这和爱不爱国其实是不能挂钩的,对于这些研究人员来说,做出成果,完成突破才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她没有当了教授就准备拿绿卡,从此不做中国人,在哪里做学问和实验和爱国并不矛盾,她仅仅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学术之路。

  就像是艺术一样,那是不分国界的。

  以后何碧玉的路将会是什么样,她这辈子会不会回国,这都是未知数,万万觉得这般揣测没有必要,栋梁之材必有关键时刻才得以凸显,谁又能说得准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