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发表后,一位才女填的和词获毛主席赞赏,她是谁?

  柳亚子在《沁园春 雪》的和词中写道:“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柳亚子的和词对毛主席的文笔道出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东坡、幼安看到毛主席的这首词或许也会由衷地拜佩。毛主席的这首词写于1936年,发表于1945年。

  

  这首诗词语出惊人,上阕与下阕过渡自然而巧妙,毫无缝隙。这首以雪为主题的佳作引来了一场文坛“雪仗”。因为这首诗词写出了毛主席的雄心壮志与开阔胸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被冠上了政治的帽子。

  关于这首词写作的地点目前尚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在陕西袁家沟,另一种说法是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但能够确定的是,这首词中描写的壮丽景象是在毛主席带抗日精兵行军过程中遇见的,这首词的上阕将北方地区的皑皑雪景描写得淋漓有致,波澜壮阔。下阕借景抒情,将心中的壮志和气概与眼前的雄伟融合,可谓是千古绝唱。

  

  然而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 雪》被刊印在报纸上以后,掀起了文坛的惊涛骇浪。因为在那兵戎相见的动荡年代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文采如此铿锵有力的诗词佳作了。几乎所有文人都挥毫如疾,争相以词应和其中的韵律,静默的文坛瞬间变得热闹非凡,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与此同时,毛主席的这首诗词让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心生妒羡,夜不能寐。

  一来,蒋介石不想让更多人知道毛主席所代表的的共产党其实是文雅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他自身的文笔风采难以匹及。二来,《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下阕传达了一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气势,这种雄心令蒋介石心生惶恐。因此蒋介石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找来一些能够为他代笔的傀儡,借题发挥,肆意歪曲这首词中的内涵,抹黑共产党整体形象,蛊惑人心。

  

  蒋介石派出易君左在《和平日报》上发表言论,批判《沁园春 雪》这首诗词。易君左在当时名气不小,有“三湘才子”之称。只可惜,他站错了队,一个没有德行的作家,即便他再有才,也终将不得人心。

  易君左故意歪曲事实,把毛主席作品中的那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腰”进行负面解读,竟然联想到楚王好细腰。以易君左为首的反动派纷纷对《沁园春 雪》展开攻击,或许是为讨好蒋介石,他们都对这首诗词进行了无底线的歪曲和误解。

  

  他们以诗词提到秦王汉武以及成吉思汗等封建时期的统治者为由,构陷作者意图复辟独裁。他们这些反动派的言论荒唐至极,无疑是想让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产生误解,从而隐瞒国民党败絮其中的真相。

  当时同易君左一起加入反动队列的还有慰素秋,她居然大言不惭地抨击《沁园春 雪》的文笔低劣,与屈原的《离骚》相比不值一提。但实际上他们的诋毁和歪解难以激起波澜,共产党的爱国为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他们如何吠叫,仍然改变不了舆论走向。国民党反动派就像那些意图摇撼参天大树的蚍蜉一样,自不量力,愚蠢至极。

  

  文坛上的大多数人还是清醒的,他们一下子就看透了国民党的惯用伎俩。郭沫若等人立即执笔反击,以《沁园春 雪》的平仄韵律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为。陈毅、聂绀弩等人也挺身而出,公开以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不端行径,话里话外揭露着蒋介石的亲美卖国行为,以和平统一为伪装,实则野心狂妄,负国负民。

  其实毛主席从未想到他曾写的这篇词作会被发表,也从未预料到这首诗词能够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毛主席看到那些恶意诋毁的言论甚觉可笑,夏虫不可语冰,不在同一个层次和境界上的人注定无法沟通。毛主席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和平与解放之中,对这些跳梁小丑的无稽之谈自然是没空理会,更不值得给予任何回应。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那些文豪力挺毛主席和共产党,他们所发表的言论引经据典,以《沁园春 雪》的相同韵律有理有据地赞赏了毛主席的文韬武略,怒斥国民党反动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中有一篇和词曾得到毛主席的亲自赞赏。这篇佳作的作者是孙荪荃,她在和诗中写道:“同怀抱,把乾坤洗涤,解放今朝”。

  毛主席曾给柳亚子的信中写出了对孙荪荃这首诗的感受和评价:“心上温馨生感受,归来絮语告山妻”。意思是说,孙荪荃的合词听起来就像一个从远道归来的男子对妻子诉说着絮絮叨叨而温暖的言语一样。其实,从客观上来讲,孙荪荃的文笔自然是与郭沫若等文坛巨星是不能比拟的,但孙荪荃的和诗流露出真诚和温暖,和诗的言语令毛主席称赞拜受。

  

  孟子曾言:“得其心,斯得民矣。”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夏桀和商纣等不以国家和人民为中心的暴君终将被淘汰。同理,蒋介石只顾个人利益得失,军心从未上下统一,何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和赞赏。纵使蒋介石有再多的军事资源,也抵御不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蒋介石对《沁园春 雪》的抨击足以看出蒋介石狭隘的胸襟,注定难成大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