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校领导的垂爱”,南京家长的朋友圈火了,底层家庭难以淡定

  或许是求职环境的变化,让很多人感受到,普通人想要只凭学历改变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于是,很多人又重新想起了“学历无用论”。

  甚至有些年轻人在为人父母以后,也会认为子女爱不爱学习无所谓。可与此同时,那些原本就起点更高的家庭,却在竭尽全力为后代的学业铺路。

  “感谢校领导的垂爱”,南京家长的朋友圈火了

  记得刘瑜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认知水平、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各种不同的差别,这就是现实世界里的参差,家长如此、学生也一样。

  

  仔细体会,她这段话还真是说得很现实。很多差别往往从小学阶段就能看得很明显。就比南京某家长的这条朋友圈,让很多网友都感慨颇多,暴露了难以否认的现实。

  原来,这位家长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并参加了南外“小升初”的选拔,顺利成为准初一新生的一员。这里的“南外”是指南京外国语学校。

  

  倘若是当地人或者比较关注名校的家长会知道,这绝非一般的中学。它是周总理指导下,创立的八大外国语学校之一,设有初中、高中和国际部。

  该校以外语培养为特色,是清北博雅计划、领军计划等招生方式的重点生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经教育部批准的有保送资格的学校。

  

  儿子升入这样的初中,家长的激动不言而喻,但这条朋友圈里提及的感谢内容,却让很多普通家长感到“望尘莫及”。

  或许对我们而言,努力赚钱给学生报补习班,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人家才是真的借用市内最优质的资源,帮子女“捧上”新的起点。

  先是由小学派数学和英语两门科目的老师各三名,给这位男生进行2年的专门训练。而且,想上这类学校光是停留在小学水平是不够的。

  

  学校还帮忙协调了南京最好的几个“尖子班”,让男生提前掌握部分初中、高中的内容。包括2所“顶级”民办学校的校长,也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一句“感谢校领导的垂爱”,道出了普通家庭很难实现的跨越。这段话也很快在网上火了,网友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感悟。

  

  “底层”家长难以淡定,或许两种学生本来就不在一个赛道

  看完南京这位家长人脉之广、整合的学习资源如此丰富,不少“底层”家长深感无奈。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我们举全家之力送学生补课,还未必能遇到优秀的老师。

  这就是很现实的差距,就算学生再勤奋,可培养模式摆在那里,学习效果跟人家必然不同。根据当地人的透露,这所南京外国语学校走出的学生,不乏保送生和留学生。

  

  当我们普通家庭还在为让后代提升一点点成绩而埋头苦干时,这些家庭早就给后代换了另一种赛道。他们有更高效的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实现跳跃。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这些同学自身的勤奋,虽然他们家境优渥,但在学习上刻苦的程度甚至可能超过很多寒门子弟。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想让一个人出类拔萃,光是单方面地强调学生自身的能力,显然是很片面的。教育是家长和整个家族都提供支持,才能实现好效果的事。

  教育的参差一直存在,普通学生终究要学会“三次成长”来面对差距

  也有网友认为,其实不同家庭在投入教育的能力上,本来就一直存在着很大差距。有人能送成绩一般的孩子出国拿文凭,有人考上名校却为学费苦恼。

  

  这样的参差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如今信息更通达,让“底层”更深刻地体会到差距罢了。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学生,更重要的挑战是学会如何面对这种问题。

  人生有三次标志性的成长。首先,是你知道认真做一件事能换来好的结果,所以努力。这就像我们知道学习好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所以愿意刻苦读书。

  

  更高层次的成长,是你不确定努力是否能换来回报,依然选择尝试。而第三个阶段,则是明知道努力可能换不来期望的结果,还是愿意默默奋斗。

  或许对于我们普通学生而言,即使考上了好的中学、大学,毕业后很认真地工作,生活的状态也未必比得上有些同学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一切。但努力几乎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改变。

  【话题】看完这位家长的培养方式,你有何感悟?(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