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整顿不了内娱

  

  

  

  作者/绿岛

  “我在你眼睛里看到了骄,不是傲气,我要打击你一下。”

  

  “为什么一出来,觉得自己演的不好,就要有眼泪的,我看的很烦的,每次都是。”

  

  看完范世琦和沈月的《使徒行者》,尔导的战斗力依旧在线,点评犀利,讲戏一针见血,不仅没有给红卡或白卡,直接放弃了投票。不过,对第一次演戏的刘耀文,温和得多:“你是适合做演艺界的,你很上进。”“你要做反应的时候,你没有经验、没学过,不要用嘴演戏,用眼睛。”

  

  让人大吃惊的是,他还奉上了一张红卡。戏剧性的是,觉得自己一个小白拿了红卡,对其他人不公平,刘耀文后来还把红卡还给了尔冬升。(惊呆脸)

  

  关于为什么会做这样一档节目?众所周知,TVB有一个极严格的演员培训体系,他们跟普通上班族一样打卡上班,需要不断打怪升级、争夺有限的机会,黄金时代的TVB人才辈出,个个演技在线,佳作频出。让他们来整顿内娱,听起来再合适不过了。想法是好的,但效果达到了吗?

  日本据

  让TVB和内娱火星撞地球,能给内娱带来哪些冲击和影响?除了热搜上的“迪幂孟扎”,它还有什么?追完两期,值得聊聊!

  

  整活还是搞事?

  在第二期《无限超越班》中,TVB老戏骨和内娱演员们合作经典影视剧,被端了上来。不管是《使徒行者》还是《冲上云霄》,差距巨大。

  沈月范世琦刘耀文等人,除了稚嫩、细节出戏外,还存在一些跟镜头互动基本功较差等问题。

  

  相比之下,许绍雄即使说着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饰演的欢喜哥还是浑身散发着阴鸷狡猾的气场;吴镇宇塑造的为孩子用心良苦的老父亲,眼神细腻、代入感十足,把周洁琼都看哭了;佘诗曼带着范世琦演对手戏,终于给范世琦给带动了起来,入戏更深。

  

  不过以上都是意料之中的,冲着“整顿内娱”来的节目,参演嘉宾们,都有鲜明人设和剧本。

  选手这块,第一期上班就迟到,因蜜汁自信被批评的范世琦,代表了典型的娱乐圈腰部艺人。

  

  把发疯文学进行到底的赵樱子,走得是黑红路线。

  第一期就用一个“迪幂孟扎”称号引爆热搜,靠综艺黑红也属于富贵险中求。

  

  爱豆转演员的代表,刘耀文和周柯宇,相比之下,节目组的偏爱一览无余。

  周柯宇被问到“粉丝接受不接受拍吻戏”,他表示粉丝肯定是比较介意的,但后面突然就承接上吴镇宇的犀利点评:“你连你妈妈都不关心她是不是赞成你拍吻戏,你还担心粉丝,你们这一代的演员真是太厉害了,怪不得我们还能演戏。”整体看下来,犀利提问尽在导演台本里。

  

  在导师这块,惠英红尔冬升显然是严厉担当。

  惠英红,在导师席当中翻脸,见过世面的观众们可太熟悉了。当年章子怡和刘烨也是这么玩的,影帝影后在综艺里飙起演技真假难辨,而李成儒和郭敬明更是掐出了CP感,他们的存在,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节目热搜KPI主力。

  正因为人设,剧本都在,不少列文虎克们都发现了,剪辑存在一些混乱,拼接现象。

  比如,成龙和邓萃雯的镜头。

  成龙节目中为数不多的两个反应,一个皱眉不解的表情分给了令人迷惑的赵樱子,另一个废话文学的发言是夸刘耀文长得像吴彦祖。这句话跟选刘耀文演《新警察故事》的时候给出的理由一字不差,当时甚至还声画不同步,莫非是一句话剪出来贴到两个不同的地方?

  

  互联网嘴替担当,吴镇宇最熟。

  他对赵樱子的顶级阅读理解迪幂孟扎长得可以和自己像,演技别来沾边,一下骂了五个人,成了嘴替之光。

  

  不过整体看下来,他们整顿和针对的,更多是本身就不处于高位的人,对刘耀文这样的养成系的大流量,完全没有也不想有什么火力。

  这也被不少网友点评为,职场最常见的捧高踩低。

  不在场的成龙特意录了一段话夸刘耀文,还被剪成两次播放;尔冬升还在面试他的时候提到另一位楼人丁程鑫,强化大家的联想;同样的爱豆定制问题也问到了刘耀文,但问题的犀利程度和周柯宇那个可差远了。

  到第二期,节目组捧刘耀文意图就更明显了。

  

  他是唯一在第一轮获得两次表演机会的演员,镜头多、cue流程,第一次演戏居然还获得了一张红卡,后面私下退还的操作也助其赢得了谦虚真诚的好感……

  学员们想翻红、黑红、逆袭,港星们负责暴力输出、替大家整顿内娱,节目组也迎合了大众对于内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不能把粉丝都得罪光,属实是一场多方共赢的整活儿,但同样也是当下娱乐圈的一面照妖镜。

  

  整顿内娱,有多不易?

  没错,两期看下来,有点像娱乐圈生态图鉴。

  成龙毫无疑问是娱乐圈金字塔顶尖级人物。成龙选角的环节,可以看到一向霸气犀利的尔冬升恭顺地站在一旁,俨然一副后辈模样。

  

  面试环节,全场拥有最高话语权的是尔冬升和惠英红,分别代表着职能上和资历上的上位者。

  尔冬升导演+监制的身份,从职能和权力范围来说,天然的就要“高于”其他的演员;而惠英红有资历有实绩,多个重量级专业奖项加身,比其他演员导师都要高一头。

  

  更耐人寻味的,是惠英红和赵雅芝点评40+的薛凯琪时的battle,她们代表着女演员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打女出身的惠英红一路靠实力打怪升级,中间沉寂一段时间,后凭借过硬的作品,重新站回了行业高位;而赵雅芝选美出身,一直带着“不老女神”的光环,39岁饰演白娘子毫无违和感,她觉得比起做演员,做自己同样重要。

  

  她们看似是在讨论薛凯琪的职业危机,但说白了,这个话题的内核就是最典型的实力派和偶像派之争,港圈老艺人也不能免俗。

  两位男演员的站队,又划分出电影咖和电视咖的不同阵营。

  TVB出身、靠电影打出名声的吴镇宇认同惠英红的看法,认为薛凯琪急需转型,而一直在TVB电视剧做黄金配角的许绍雄则隐约站队赵雅芝。

  惠英红情急之下撂下一句“你们到底懂不懂”,又在和许绍雄的争执中直接甩脸走人,电影圈和电视圈的鄙视链简直要呼之欲出。

  最终这场争执是怎么收场的呢?

  是尔冬升出来叫停,“以导演和监制的身份”来表达了一下看法,强行将话题结束。

  

  看来,不管是电影咖还是电视咖,偶像派还是实力派,还是导演和监制的职能威慑比较管用。

  TVB当年这么卷,某种程度也是因为这些隐形的职场规则的存在。一个经典意象就是惠英红口中的“导演的椅子”。

  当年的TVB片场中,新人是没有专属椅子的。除非凭借优秀的演出,被导演看中给到专属椅。

  

  它代表的是导演对于一个新人演员的认可,也是行业对于一个新人演员的接纳,这些都需要演员自己靠实力去争取。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两年娱乐圈乱象很多,有的演员来拍戏,待在自己的房车上不下来,靠替身上场,本尊只负责几个近景特写镜头。

  即便没有实力,也可以凭借着名气和粉丝轻松赚钱,长此以往,谁还有那个心思打磨演技呢?

  从“导演的椅子”到“演员的房车”,从实力至上到流量至上,是几十年来演艺行业的环境变化。

  TVB那一套,比如获得了导演认可才能有资格拥有一把休息椅子,听起来现在也不太存在这种情况,但演员在片场,必须靠实力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关照,这是内娱需要重塑的标准。

  只是,从热搜可以看出,大家目前合力推的、消费的,还是以艺人的尴尬为主,或者是让粉丝们能用前辈的话吹一波流量艺人的潜力,让TVB整顿内娱,听起来比较嗨,但真正发挥震慑力,并不容易。

  (喜欢本文的话,点击顶部AKA桃叨叨关注公众号,这里不缺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