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理论知识以及田野考古、藏品管理、展览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专业技能,能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生活及其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在考古文博相关单位从事科研和教育等工作、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依托孔子故里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以课堂讲授、专业见习考察、田野考古基地实习等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理论知识,充分整合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文化保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锤炼学生的田野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项目策划等实践技能。

  3

  课程设置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等学科领域。

  核心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考古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田野考古学、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文化遗产学、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青铜器、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古文字学、文物绘图与测量。

  4

  实行学校与社会行业机构合作式教学。2017年以来陆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曲阜市文物局等单位签订联合实践教学协议,与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合作共建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研究基地;

  聘请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省文化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专家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聚落考古》《室内文物整理》《文物与博物馆数字化》等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分流教学。学生可在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博物馆实文物保护修复、文化遗产管理模块完成专业实习。

  悬疑片

  5

  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校内兼任教师7人。同时,校外聘请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孔子博物馆等省内行业机构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所在教学团队先后入选2019年和2021年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6

  

  完成中国一流学科支持的“周代城市营建(鲁国都城)”虚拟仿真项目,教师获得2018年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一等奖和省级田野考古实习奖,两人次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励;

  第二位参与人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历史学教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批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第三位参与人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历史文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九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7

  学生获批《鲁故城考古发掘及大遗址保护创新》《基于考古转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东方圣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保护性开发视角下的齐长城遗址与社区有机共同体构建》等国家级大创项目;

  获得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第十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建行杯”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大赛等省级奖励8项;

  在《文博》《大众考古》《旅游纵览》等刊物发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发展初探——以曲阜鲁故城为例》《襄阳南朝墓董永行孝画像考释》等学术论文9篇;

  先后200余人次参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曲阜西陈遗址、济南市董庄村遗址、合肥市大定寺遗址等17个考古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8

  毕业生可从事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团组织、文物商店、拍卖行、海关以及文化创意策划企业等领域的工作。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40人左右,学生考研升学率50%左右,且就读学校以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大学为主,2021届毕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5.8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