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一生都爱着前任,与妻子同床共枕57年,却始终忘不了前任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白月光与朱砂痣,似乎是多数男子都逃不过的“魔咒”,这无关贫富贵贱,就算是满腹经纶的文学大家也不能免俗,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次提名的林语堂就是如此,他娶了朱砂痣,白月光却始终照耀在他心间。
忘不掉的白月光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龙溪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教会的牧师,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林语堂也不负父亲的期望,先后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哈佛大学”,主修中文。林语堂学成归国后,翻译并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他也凭借《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就是这么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感情经历却一波三折。
林语堂共经历过三段恋情,他的初恋是他的青梅竹马。年龄相仿的男生女生很快暗生情愫,不过这段感情惨遭林父林母“棒打鸳鸯”,很快无疾而终。爱情刚刚萌芽便被掐灭,林语堂自此以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直到他学成归国,偶然认识到了一个朋友的妹妹——陈锦瑞。
陈锦瑞家里是传统的高门大户,她自小就被按照闺阁女子的标准培养,饱读诗书、才华横溢。陈锦瑞虽养在深闺大院,却并不拘泥小气,对事物的见解十分独到。林语堂初见她时,就被深深的惊艳到了,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惊艳,就念念不忘了一辈子。
林语堂自初见后,就常常借口去看望朋友前往陈家,实际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林语堂曾先后留学美国、德国,常常将外界的风貌见闻绘声绘色的讲给陈锦瑞听,陈锦瑞看着眼前风趣儒雅的男子,心动了。自古“才子配佳人”,如果林语堂能与陈锦瑞喜结连理,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可惜这段鸳鸯又惨遭“棒打”,这次持棒的是陈锦瑞的父母。
陈家父母深受封建糟粕思想荼毒,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陈锦瑞的父亲当时已经看中一个名门阔少,而不巧的是林语堂家十分清贫,就连他上学的钱,都是自己打工赚的。陈家当然不同意女儿嫁过去受苦,所以无论二人多么情真志坚,陈家人也不同意,陈父陈母甚至放出狠话,如果陈锦瑞再和林语堂联系,就与她断绝关系。
陈锦瑞做不出这种大不孝的事情,林语堂也不忍心心爱的姑娘承受此等痛苦,于是他提出了分手,这段感情最终惨淡收场。分手后林语堂郁郁不得志好一段时间,他知道他可能一生都无法忘记陈锦瑞。
携手一生的朱砂痣林语堂过了许久才从那种悲痛的心情中走出来,也明白了“男儿志在四方”,应当先立业,后成家。随后他开始潜心钻研文学,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林语堂经常应邀前往鼓浪屿的首富廖家吃饭。一来二去之下,这位谈吐不凡的年轻人很快引起了廖家二小姐廖翠凤的注意。廖翠凤虽是首富之女,却一点也没有富家子弟的娇惯,反而十分欣赏有才华之人,她渐渐地对林语堂倾心。
林语堂知晓廖翠凤的心意后,主动坦白了自己之前的两段感情,直言自己有一个忘不掉的白月光,可是廖翠凤十分淡然。在她心里,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就算再怎么不痛快也无法改变什么,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廖家知道女儿和林语堂在一起后,极力反对,他们虽然欣赏林语堂的才华,可不代表愿意将女儿嫁给这个一穷二白的书生。但是廖翠凤意志坚决,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父母,林语堂也凭借自身的努力,让廖父廖母看到了这个青年的上进心。他们不是迂腐的人,只是担心女儿嫁过去后受苦,看到林语堂人品端正、进取心强后,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新婚过后,林语堂在征得廖翠凤同意后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廖翠凤大为感动,林语堂也身体力行的做到了他这番话,他尽好了一个丈夫的职责,处处体谅妻子的不易,万事都将妻子放在首位。林语堂明白自己心中仍然有陈锦瑞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知道,这不过是回忆,陈锦瑞代表的是他那段青涩的时光,只不过时光太容易遗忘了,只能通过记住这个人记住那段时光。
苦难下见真情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共同前往美国留学,在横渡太平洋的船上度过了“甜蜜的蜜月”,在此期间,廖翠凤盲肠炎发作,林语堂急的团团转,想到夏威夷上岸做手术。可是廖翠凤不同意,她只带了少许嫁妆离家,这是林语堂的学费和她们的生活费,如果做手术花完了,到美国该怎么办?廖翠凤心意已决,林语堂只好万分细心的照顾妻子,好在情况有所好转,此后几天,廖翠凤痛苦减轻许多。
林语堂到美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医生给妻子看病,等到妻子治疗完成后,他才放心去哈佛念书,这也让廖翠凤感觉到了丈夫的在意。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两人的生活十分不易,林语堂边打工边读书,廖翠凤不仅要供丈夫读书,还要精打细算补贴家用,但是她没有丝毫怨言,林语堂将妻子的付出看在眼里,无比心疼,立志要好好努力,让妻子过上从前在廖家养尊处优的生活。
结语:这段艰辛的岁月没有打倒夫妻二人,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定,随后,林语堂出版了数本经典著作,他们的生活也逐渐好转,但是他们的感情从未变过。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两人相伴度过了57年。
林语堂让我们看到了才子也能不风流,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忘记陈锦瑞,但是他能够分得清“现在”和“回忆”,明白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他也用一生,证明了“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