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题目越来越难?这会是今后的一个趋势吗

  今年的高考,特别是数学1卷,被称为“史上最难”的数学卷,不少考生哭着离开考场。因为数学发挥不好,部分考生甚至影响到后面科目的发挥。高考成绩公布前,坊间充满着各种平均分的流言,虽然官方没有公布最后的平均分,但相信不会理想。

  

  然而,面对考生及家长的质疑,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当天,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评价却是:“整体平稳。虽然个别科目的难度较去年有所变化,但是从最后分数公布的结果来看,还是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考试成绩单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各地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这算是承认了这次数学偏难,但却指出“分数分布”在合理的波动范围之内。

  

  “分数分布”大家又称之为“区分度”。评价一份试卷的质量如何,主要是以“区分度”作为关键的指标,即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能力。同一份试卷,只有把好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分数拉开距离,才符合高考选才的目的。而“区分度”与试卷难度没有直接关系,不管试题是偏难还是偏简单,只要能把各个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就是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因为高考选拔讲的是排名,而不是简单的分数。

  高考难度越来越大似乎是近几年的一个趋势。而难的方向是题型新颖,贴近生活,不按套路。平时练得得心应手的题型,在高考试卷上却不见踪影,不少考生都是考前胸有成竹,考时心惊肉跳,考后信心全无。现在的高考,像猜谜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为什么高考题目会越来越难呢?这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吗?

  前些天看了一位升学大V跟研究高考的大学教授聊天的内容,那个教授指出高考偏难趋势的原因,觉得挺有道理的。

  

  确实,我们国家的发展到了现在,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需要“量”的时候,而是要向“质”转变。只有选拔更多更尖的高质量人才,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高科技难题,特别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多项的“卡脖子”工程,国家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而高考正是选拔这类高智商、高情商人才的主要途径。

  2014 年国家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高考的定位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这里我们要注意,“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指的是服务选才,而不是服务教学,是引导教学,而不是适应教学。也就是说,高考不会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内容,也不会管教材中讲什么内容,只要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出题者就能从选才的角度去命题,不会管老师和考生会不会。那不会怎么办?那就要老师和考生积极去适应。高考是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那么,冒险片老师你就得按照高考的要求组织教学。

  要解决国家的高科技难题,必然要求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而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必然是这种类型的的学生。所以那些思想固化、不会创新、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刷题机器,是不符合当前国家发展需要的,空占高校名额罢了。

  

  提高试题难度,利用高考对不同的考生进行分层,把他们匹配到不同层次的大学里面培养,既可以防止那些思想固化,靠刷题抢占学位的考生挤占了优质的高校学位,让符合要求的优质生源进入双一流学校继续深造,又能把能力没那么好的考生匹配到适合他们层次的高校中学习。未来高考的难度,是为考“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而设计的,所以,对于其他普通学生来说,感觉难是正常。

  

  新高考3+1+2组合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逐步铺开,而其中两科是采用赋分制的。试题难度高,有助于降低原始分,就可以避免出现原始分高,赋分后反而变少的情况。

  

  高考政策是因应国家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的。2000年的时候,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考扩招。要适应高校扩招的需求,高考的人才选拔上重点在“量”,所以试题就不能太难。如今,只要能读高中,考大学已经不是难事,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不存在。而现在和今后,国家需要的是解决“卡脖子”的高科技人才,高考选才就要从“质”上体现。所以,未来的高考不会变简单,而是会越来越难,题目会越来越灵活、新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