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结果出炉,厦门大学第一,北大爆冷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北京大学爆冷,以16项入选仅列第22名,厦门大学成黑马,35个项目入选,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31项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二,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均入选26项,并列全国第三。

  山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立项数位居前十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列为三大国家级研究项目,含金量很高。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分为不同层次,资助金额较高,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年“交叉学科”“管理学”和“经济学”是立项最多的3个学科。

  一般情况下,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需要副高级以上职称,青年研究项目则需要博士学位。

  正是因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含金量很高,所以每一年都是社科类强校比拼实力的最佳时机。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北京大学大不如前,厦门大学进步明显,原来的传统社科强校有个别院校也表现差强人意。

  以2016-2020年的数据为例,中山大学5年立项数为182项,紧随其后的是武汉大学158项,华中师范大学155项,第四至第十名分别是广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山东大学并列)和复旦大学。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虽然师范类院校依然强势,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人文社科强校却表现一般,尤其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之所以厦门大学能够成为大黑马,在众多强校之中位居第一,而北京大学却爆冷,仅列第22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厦门大学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重要发展。

  今年厦门大学刚好是建校100周年,学校系统总结了100年来的成功办学经验,得出了很多具有启示意义的重要典型经验,为厦门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校的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文学类等学科依然保持很强劲的势头,拥有易中天、陈振明等一大批名家坐镇,形成了梯队建设氛围,整体的学术氛围很浓厚,这是该校取得今天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第二,厦门大学所处的区位优势,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厦门大学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唯一的一所985副部级大学,在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地位都很高。

  厦门大学在福建省和厦门市所享有的资源待遇是其他大学难以望其项背的。

  以福建省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撑起厦门大学的发展,以厦门经济特区的实力也足以支撑起厦门大学的不断壮大。

  正是得益于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大力支持,所以厦门大学的科研氛围也很好,能够前赴后继地一代接着一代干。

  第三,北京大学因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长期以来,在国内,到底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一还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一的争论一直存在,两者也不分上下。

  但是,按照国际上的各种大学排行榜来看,清华大学一直是位于北京大学之上的。之所以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大学之上,主要是清华大学理工科优势明显,在学科建设,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

  虽然北京大学并没有执意要与清华大学一较高下,但是从北京大学近些年的发展重点来看,的确是向理工类方向倾斜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的优势自然有所下滑。

  有的人会说,北京大学在国家社台湾剧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数量很多,足以弥补这些遗憾,其实不然。

  以2016-2020年的五年数据为例,北京大学以222项位居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第七名,排在他前面的高校有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总之,厦门大学能够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位居第一,有其自身实力发展的因素,也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助力。

  而北京大学之所以爆冷,与其对理工类方向的重视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