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骗子”何以得逞?一心想“当大官、掌重权”的心态不能有
日前,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引发关注,第一集《第二个答案》披露了原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案的一些细节,这名正部级高官在畸形的权欲驱使下,被“政治骗子”拿捏20年之久,其荒诞不经令人唏嘘。
何为“政治骗子”?顾名思义“政治骗子”就是打着政治上的幌子,假借政治上的伪装,通过各种欺骗手法攫取政治、经济利益的那些人,与游走在领导干部之间的政治掮客相似。从现实中看,他们有的常常自称有特殊社会身份,掌握“稀缺政治资源”,往往让人觉得手眼通天、能帮大忙,可以借其“攀高枝”;有的擅长装神弄鬼,专门揣摩心思、察人眼色,巧舌如簧、舌灿莲花,让人感觉其“神秘莫测;有的热衷于装腔作势,说话口大气粗,举止颐指气使,总能营造出一种无所不能的假相,等等。然而,当骗局揭开时,外界才发现这些家伙真实身份“平平无奇”,甚至觉得大跌眼镜。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因为腐败分子有“缝”,才令到处寻臭的苍蝇“适得其所”。这些“政治骗子”之所以有可趁之机,说到底是抓住了一些人的投机心理。这些人为了提拔晋升,不扎实履行职责,而是将希望寄托于“政治骗子”;有的为了编织关系网络,乐于结交“政治骗子”;还有的为了求得腐败不被发现,攀附“政治骗子”,祈求得到保护。这些现象反映的是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扭曲,企图通过“政治骗子”达到个人目的,这也使得“政治骗子”得以有生存的土壤。正如专题片介绍,傅政华人生的信条就是当大官、掌重权,用他的话说,此生就为一件事情而来,就是当官,当更大的官,除此而外其它事情都得为它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极尽钻营之能事,处心积虑寻找一切机会搞政治攀附。
当理想信念丧失,把做官谋权作为第一信条,迷恋权力、追逐利益,“傅政华们”面对抛出来的诱饵,必然会上钩。一旦被捆绑,轻者自己上当受骗,重者毁坏政治生态、损害党的事业。这些人不但身败名裂,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付出法律的代价,更是污染了一方风气,危害甚烈。
日前,习主席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行贿的法律法规,完善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那些所谓“有背景”的“政治骗子”。警惕“政治骗子”带来的恶劣影响,严厉打击各类“政治骗子”,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完善制度机制的同时,更要加大查处力度,净化被污染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彻底铲除“政治骗子”的生存空间。
毋庸置疑,但凡有真正信仰的人是有立场、有原则和有定力的,是不吃故弄玄虚那一套,是不为花言巧语所蒙骗、所蛊惑的。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政治骗子”自然就会望而生畏,就近不了身。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理想信念就是“总开关”,如果“总开关”出了问题,行为就必然会走样。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骗子”才会无计可施。
习主席曾指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而傅政华之流的目的就是当大官、掌重权,他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