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大纲考点变化解析

  1.逻辑大纲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也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从逻辑大纲来看,考查重点依旧是“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方式也是通过对于信息的理解分析等对于该种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对于大家来说,重点题型依旧是:翻译推理、分析推理和加强削弱这三大题型。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2022年的试题来看一下这几个重难点题型吧!

  【2022】百年党史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信念不坚定,就会陷入停滞彷徨的思想迷雾,就无法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风险。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把中国555电影网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如果坚持“四个自信”就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B.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陷入停滞彷徨的思想迷雾。

  C.只有信念坚定,才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风险。

  D.只有充分理解百年党史揭示的理论逻辑,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

  E.如果不能理解百年党史揭示的理论逻辑,就无法遵循百年党史揭示的实践逻辑。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题干和选项中出现逻辑关联词“如果……就……”、“只有……才……”。因此,本题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题干翻译

  ①-坚定→彷徨;②-坚定→-面对;③办好→坚持。

  (2)找切入点

  题干无确定信息,从选项出发将选项前半部分带入题干进行推理看能否得到后半部分。

  (3)解析过程

  A项不正确,将前半部分坚持,带入③犯了肯后的错误。

  B项不正确,将坚定带入①犯了否前的错误。

  C项正确,将面对带入②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坚定。故C项为正确答案。

  D项不正确,“理论逻辑”与题干内容无关。

  E项不正确,同上。

  【20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一般认为这是一封“家书”,当时诗人身处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但有学者提出,这首诗实际上是寄给友人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学者的观点?

  A.李商隐之妻王氏卒于大中五年,而该诗作于大中七年。

  B.明清小说戏曲中经常将家庭塾师或官员幕客称为"西席""西宾"。

  C.唐代温庭筠的《舞衣曲》中有诗句"回颦笑语西窗客,星斗寥寥波脉脉"。

  D.该诗另一题为《夜雨寄内》,"寄内"即寄怀妻子。此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E.“西窗”在古代专指客房、客厅,起自尊客于西的先秦古礼,并被后世习察日用。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中要求支持学者的观点。因此,本题属于加强支持。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这首诗实际上是寄给友人的。

  论据:诗句的内容。

  推理过程:由“诗句的内容”到“诗是寄给友人的”。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能加强,题干的论证核心是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而A仅仅只是说作者妻子的死亡时间,的无法加强诗句是寄给友人的。

  B项不能加强,无关“友人”,属于无关信息。

  C项不能加强,和温庭筠的诗无关。

  D项不能加强,该诗的另一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实则与本诗无关,所以,该选项是无关信息。

  E项能加强,解释了“西窗”与“友人“之间的关系,说明该诗是寄给友人的。故E项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