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文运昌为何在北京酗酒?毛主席得知后大怒,将其撵回家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少年时代中,对他产生影响的无疑是表哥文运昌。当初正是在表哥文运昌的帮助下,毛主席才顺利进入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即便后来毛主席去外地求学深造,也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位与他亲密无间的表哥文运昌。

  当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邀请表哥文运昌来北京做客。可让表哥文运昌始料未及的是当自己去北京时,因为“多喝了一些酒”最终竟被毛主席撵回了家,这件事让表哥文运昌一直都无法释怀,直到逝世时也依旧是无法理解的,那么文运昌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毛主席如此愤怒,将其撵回家呢?

  

  他们之间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01少年时期,他们彼此是亲密无间的

  毛主席的少年时期是在他外婆家度过的,而和他关系最好的无疑是他的表哥文运昌。文运昌比毛主席大九岁,在家族内排行十六,平日里毛主席和这位“十六哥”的关系非常要好。

  在文运昌的家里收藏了很多书籍,平日里没事的时候,文运昌就会把这些书从家里拿出来借给毛主席阅读。

  

  在众多书籍中,毛主席比较迷恋的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当这些经典著作读完后,毛主席还会找表哥文运昌借阅其他书籍,为此这对表兄弟还专门定下了一个“君子协议”,毛主席每次借书时都要给表哥写一张借条,当这些书读完后,就会及时归还,同时这些借条也会被表哥文运昌一并收回。

  毛主席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朴实的农民,在他眼里,只要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就可以了,而且他觉得当时的毛主席已经读了不少书,可以到米店里当学徒了,这样一来可以给家里省很多钱。

  可毛主席却依旧喜欢求学读书。当父子俩意见不一致时,文运昌来到毛主席的家里,告诉他在湘乡县中有一所东山高等小学堂,它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传统的中国文化,还可以接受到很多西方的新知识,和此前的私塾是完全不同的。

  

  在说服父亲得到认可后,通过表哥的帮助,毛主席才顺利到这所小学读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

  毛主席对于自己的表哥文运昌也一直是心怀感激,在他的心里,表哥文运昌一直都是自己的“引路人”。那么,既然这对表兄弟关系如此之好,为何毛主席在后来愤怒将身处北京的表哥文运昌撵回家呢?

  02一顿酒局之后,竟然变得飘飘然忘了本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毛主席的邀请,表哥文运昌和文涧泉及他的儿子一同去北京见面。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再度听到文运昌一行三人那熟悉的家乡口音时,毛主席感到很到亲切,毛主席知道表哥文运昌平日里喜欢喝酒。

  所以他特意拿出了一瓶葡萄酒来招待他们。在品酒过程中,表哥文运昌连连叫好,觉得这酒是非常不错。此后,文运昌和和文涧泉父子继续留在北京游玩多日,“大开眼界”,过得十分满意,可殊不知,他们在北京的所有开销都是从毛主席的稿费里面出的。

  当文运昌回到家乡后,因为觉得自己搭上了表弟这层特殊关系,所以文运昌也变得飘飘然了。1952年,当文运昌又一次来北京探望毛主席的时候,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暴露了自己的秉性。

  

  不胜酒力的文运昌总是在喜欢喝醉后吹嘘夸大自己当年的经历,这让毛主席感到很失望,对他产生了“吹牛”的印象。不过,在当时毛主席对这位表哥还是像儿时一样亲密对待他,文运昌也因此有了探望的理由,先后多次来到北京。

  当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安排文运昌去湖南省文史馆担任馆员”一事让文运昌彻底得到了“逐客令”。当时的毛主席良苦用心,认为表哥文运昌有一定的文化,对一些新文化知识是有所了解的,所以这个职位也很符合文运昌。

  

  可当时身在北京的文运昌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仅不领情,还觉得毛主席是在大材小用。对这份工作十分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应该留在北京更安逸。

  因此,文运昌接到任命后没有立即启程回乡,而是继续待在北京城里待着,这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在毛主席眼里,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应该严于律己,而文运昌的这种不思进取的表现让毛主席感到深恶痛绝,1953年在借着同乡人来北京为他“庆祝60大寿”喝酒时,毛主席对表哥文运昌下了逐客令,撵回了老家。

  

  作为兄长,被自己的表弟撵回来,这无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回到老家后的文运昌一直都是心生芥蒂,再也不愿意和毛主席来往了。

  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对毛主席的不理解离开了人世。这对兄弟俩再也没有达成任何的共识和谅解,成为了遗憾之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