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将朱自清的《背影》删除,原因何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说起父爱,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感悟。有的父亲不苟言笑,时常板着脸,但是又总会在下雨天的校门口,看到他张望的眼神;有的父亲与孩子打闹一块,无话不谈,是我们成长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当然也有的人没有父亲,感受不到浓厚的父爱,比如那些离异的单亲家庭。

  纵观历史,多少文人墨客谈起父爱这个话题,或是作诗吟诵,或是泼墨挥毫,比如仇远的“飞蚊尽逐南风去,父子灯前共读书”,还有贾岛的“父子同时捷,君王画阵看”,无不体现出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而在众多描写父爱的文章中,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背影》,把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散文多次入选语文课本,我们也曾经拜读过。

  《背影》,是朱自清在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父亲送作者到浦口火车站,照顾着他上车,并替作者买橘子的场景。通读全文潸然泪下,让人瞬间就联想起自己的父亲为我们做的一切,有种十分强烈的代入感。

  这样一篇情真意切的父爱好文,在这近段时间可不太平。有一位大学教授名叫丁启阵建议将《背影》从语文课本移除,原因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第一:父亲的动作不够潇洒

  《背影》中有一段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和“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几段描写把父亲的形象写得很不堪入目,而且作为父亲不注重自己的仪表,如何能起到教育子女的作用?

  

  丁启阵教授认为,父亲的形象应该是高大威猛的,而且动作要潇洒自如,注重自己的仪表。文中的父亲很显然是美感不足,无法表现父爱的深沉。

  当然也有人对此作出驳斥,《背影》中的父亲虽然动作不够干净利落,仪表举止不够稳重,正说明父亲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作者身上,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更能体现父爱的伟大。

  

  第二:文中有无病呻吟的嫌疑

  丁启阵教授认为,朱自清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扬州、台州、杭州等地辗转,其原因很有可能是父亲纳妾致使家境清贫,因此写父亲给作者买橘子,完全是一种无病呻吟,这样表现父爱很虚假,甚至有一种自作自受的感觉。

  

  第三: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

  《背影》中描写父爱最精彩的一段,其实就是父亲攀爬月台,越过铁路的名场面,在专家的眼中,很显然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样不但自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还会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导致火车无法通行,人员造成伤亡等安全隐患。

  并且青少年尚处于启蒙时期,对很多事情都似是而非,学生们看到这段描述,很有可能在潜意识中认为穿越铁轨,爬月台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这样就大为不妙了,这也是丁启阵教授建议将《背影》从语文课本删除的主要原因。

  

  到底是该删除还是保留,各方争论不断

  《背影》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是在1917年,当时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和作者来到南京,送作者坐火车北去。当时南京的浦口火车站,交通规则不完善,而且一天也没有多少火车通行,月台上也没有秩序,人来人往很是混乱。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的时代写下这篇文章,其里面的内容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

  其次《背影》主要描写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于平凡之处感悟到父亲深沉的爱,中学生学习后,能激发他们感恩的心态,是非常有意义的。仅仅因为作者的父亲不守交通规则,或者体态不够潇洒优美就删去了这篇好文,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甚至有的网友认为,丁启阵教授的想法十分幼稚和可笑,如果《背影》被删除,那么四大名著也有很多不妥之处,比如《西游记》中的魑魅魍魉、神鬼妖魔属于封建迷信,《水浒传》有好勇斗狠的情节,《红楼梦》更是宣扬早恋因果报应,甚至《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也在分地割据,不思团结。

  

  结语

  其实朱自清的《背影》,其核心主旨是歌颂父爱如山,宣扬正能量,而文中的描述在那个年代也合情合理,十分接地气。不能因为个人的误读而随意否定一部作品,不管是教授也好,专家学者也罢,在理性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倾注一份感性,因为大部分的好文,都是富有感情和深意的。

  今日话题:你赞成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删除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写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