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塞上:律师一家捐资助学17年

  3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在西北贫困地区念书的刘启敏,因为看书时老师专门为她点蜡烛照明而感到高兴。“老师看我学习好才点的蜡烛,可比冒着黑烟的煤油灯洋气多了。”2018年春天,刘启敏和丈夫张鹏峰为母校兴仁中学捐资300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宽敞的自习室、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诸多图书,成了师生们心中最温暖的所在。

  17年来为故乡学子捐资助学500万元的张鹏峰、刘启敏夫妇,却几乎不跟受助学生联系。他们希望这些年轻人眼光向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如果想报答,就把善心留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吧。”

  几十年不变的是“靠读书改变命运”

  上世纪70年代初,张鹏峰和刘启敏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周边农村,10多岁时,两人在镇上唯一的中学——兴仁中学度过了6年时光。和大多当地孩子一样,他们盼望着从这里考出去,找到好工作,领工资,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回想起来,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所被夫妇俩戏称为当地“最高学府”的学校,条件十分简陋——从村里上下学路途遥远,大部分孩子需要住校;吃饭靠从家里带黄米、咸菜交给食堂解决;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是平房,学生晚上睡大通铺,每个人分到的床板只有一尺来宽,“要是谁上个厕所回来,位置就没了,得硬挤上去。”

  但当时,家家户户的条件差不多,谁也没觉得有多苦。校长、教师都是本地人,深知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都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教政治课的李校长平时不苟言笑,他给刘启敏卷子上写的一句“你本来可以更好”,让她记了30多年。“那时毗邻的甘肃会宁是有名的‘状元县’,老师说,他们的学生住的是窑洞,而我们还有校舍,以此鼓励我们好好读书。”

  刘启敏记得,一位学长告诉她自己高考没考好,打算回老家当农民。“当时我正在地里收麦子,大太阳干晒着,天上一点云彩都没有。我就躺在那儿想,如果不好好学习,后半辈子只能年年夏天在这儿晒太阳。”

  后来,刘启敏、张鹏峰和其他不少同学在李校长和老师们的教导下,通过高考从农村走了出去,她学医,他学法。而那位没考好的学长,通过补习复考也改变了命运,后来成为事业有成的律师。去年夏天,张鹏峰的女儿回老家体验摘枸杞,累得直感叹:“还好我爸当年出去了,不然我得年年在这儿摘枸杞。”

  如今,兴仁中学“旧貌换新颜”,泥巴地换成了标准化运动场,平房变成了楼房,住校生有了营养午餐,住宿条件也大为改善。但伴随城镇化进程,这所已有60多年历史的乡村中学面临全新挑战。受经济、教育条件和人口结构等的影响,学校撤掉了高中部,仅剩的初中部服务乡村学生的使命更加艰巨。

  校长黄国栋坦言,现在升高中相对较难,不少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县城读书。留在镇上读书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他们用着父辈外出务工或种植枸杞、硒砂瓜的辛苦钱,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特别是一些“四类”困难学子(即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记者注),他们心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更加强烈。

  2005年,黄国栋到上海出差,张鹏峰夫妇知晓后,主动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叙旧,了解到黄国栋正在申请资金给学校建教学楼。“黄校长不是我们当地人,却有心振兴我们的母校,我俩觉得有余力了,就要出一份力,便商量为母校设立奖学金。”从3年5万元开始,这项奖学金随着现实情况调整金额,一直坚持到现在。

  此外,夫妇俩还“一对一”帮助宁夏当地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高中生、大学生上学,截至目前已有20多位。

  善良皆有来处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张鹏峰、刘启敏参加了学校安排的西安之行,这段“见世面”的经历,给少年时的他们种下对大城市的向往。大学毕业后的张鹏峰回宁夏当了一年公务员,后来以优异成绩通过律师资格考试,1994年在宁夏当起律师,4年内,业务量进入当地律师前三甲。

  此时,在旁人看来已在家乡打开一片天地的张鹏峰,却认为自己提前遭遇了“职业天花板”,他决定去机会更多的大城市闯一闯。2000年初,张鹏峰夫妇辞去工作,带着3岁的女儿张文奕搬到上海。

  在家人的关心、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奋斗下,张鹏峰第二年就在事业上立住脚跟,并于2005年创办了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在上海的这20年,张鹏峰代理过多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治事件,目前还担任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职。

  离家千里,没有斩断他们对家乡的牵挂。张鹏峰一家每年至少回兴仁镇两三次,曾在2003年出资对村里一处小学教学点进行改造。2015年,他们一次性向宁夏希望工程捐助了33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为兴仁中学建图书馆,30万元资助海原一中设立两个“宏志班”。

  这些年,做慈善已经成为两人的生活习惯。去年年初,由136位医护人员组成的上海医疗队在除夕夜驰援武汉。几天后,张鹏峰在律所倡议募捐,带头捐款100万元;一天之内,全所捐款136万元,并很快平均给到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账号里。

  张鹏峰说:“第一批去武汉的是最艰苦、最危险的,我知道国家以后一定会给他们很高的荣誉,但在那个关口,我想给他们心理安慰,知道有人惦记他们。”

  2019年,张鹏峰夫妇还发起“塞上骄子沪上行”夏令营,从宁夏4所中学挑选成绩优秀的新高二学生,安排他们参观上海的著名景点,交大、复旦校园,腾讯公司,律所等地。好几个去过的学生告诉黄国栋,上海的夜景真美、大学真漂亮,他们也要好好学习,以后考到大城市。

  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鹏峰希望图书馆于2018年落成,是学校里最漂亮的一栋楼。住校生晚上来自习,走读生也常来借书、找资料。疫情期间,图书馆还成了老师们的电子备课区,借助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们的功课一点儿没耽误。

  黄国栋说,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每年的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他都会选在鹏峰图书馆前面的广场召开。“这是最好的一种宣传。原本孩子们喜欢抱怨,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但现在他们至少知道,有人同样出生在农村,条件艰苦,却能靠自己的努力成长成才。”

  请尽情生活,把报答的心留给更多人

  无论是对母校的学生,还是单独结对的孩子,张鹏峰夫妇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职业道路都没有明确的期待。他们希望这些年轻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尽情生活;如果有余力,就把报答的心留给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平日里,两人尽量避免和受助学生联系。“我不求回报,不需要任何孩子来惦记我。人要往前看,过去的事不用再讲。”刘启敏说,他们明白越是家境不好的孩子,越是自尊心强、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他们不是资助,都是奖学。

  有位成绩优异的学生高考后选择了英语专业,却发现自己在大学里成绩不如城里孩子,毕业后也没有按对口专业当中学英语老师,而是去了房地产公司。“我不觉得遗憾,他从事房地产销售可能比当老师更适合。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和经历,肯定比从农村出来打工好得多。还有好几个考上二本的孩子,也没说非得让人家考一本,只要努力就好了。”刘启敏说。

  他们的女儿张文奕告诉记者,父母平时教育自己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读书是为了你自己,不是我们。”张鹏峰说,他们希望孩子未来不一定要有多大成就,但必须有“善良”这种最可贵的品质。

  2017年9月,在上海交大法学院读大三的张文奕得知父母国庆节要回老家探亲,便决定传承父母的慈善行动,拿出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压岁钱和奖学金,在兴仁中学设立“文奕回族女童专项奖学金”,该奖学金连续实施5学年,每学期为学习优秀、品行优良的回族女生各发放奖学金500元。在回老家参加一次奖学金颁奖典礼时,学妹们给张文奕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积极阳光。

  黄国栋解释说,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过去一些回族女孩容易在中学阶段辍学,这项奖学金既能补贴家用,也增强了女孩们“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决心。事实上,张鹏峰一家大额捐助回族学生,曾不被老家一些亲戚所理解。但他们的观念是,尽可能多做些促进民族融合的事,哪怕只能影响身边少部分人。

  去年夏天,张文奕硕士毕业后在律所上班,在妈妈的“牵线”下,她也开始了结对助学回族女童的旅程。小姑娘通过母亲的微信主动跟张文奕聊天,介绍了家里人、发过自拍。“她告诉自己要好好读书,还很可爱地承诺会发奋图强,考好每一次考试。”张文奕说。

  张鹏峰的义举同样带动兴仁中学的教师们用心用情办好乡村教育。黄国栋说,包括他在内的每位教师,但凡对工作稍有懈怠,走在校园里心上都惭愧,不知道怎么面对支持学校发展的热心校友和社会群体。有了这种激励,近年来,兴仁中学的升学率稳中有升,甚至有原本进城读书的孩子再次转学回乡。

  在生活上,老师也像家人一样关心学生。“有人给孩子买文具、添衣服;晚上上灶(住校生晚上在校吃饭——记者注)要花钱,老师们就时常观察哪个孩子有困难,100元、200元地偷偷添进去。”黄国栋说,还有几名老师是10多年前的受助学子,现在回校工作,自发将爱心延续下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1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