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年级以前,强调四则运算法则,四年级以后却要求简便运算

  近日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位数学老师说他最讨厌三类题:找规律、简便计算、数学历史。当然他也针对这三类题,给出了他讨厌的理由。

  不知道这位老师是有意标新立异、博众人眼球,还是出于什么目的,让人很不解。

  找规律。根据几个数字或图形,其实有各种方法以去拟合规律,仁者见人,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不是在做数学,而是在猜出题人的意图。简便计算。条条大道通北京,只要结果正确都应该算对。考察学生作业可以,但作为题目(考试题)出给学生,就是反数学思维了。数学历史,这类题应该属于历史题,在数学中更是没有意义。

  在评论区有近300条评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在评论区有位网友说,自己五年级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与满分失之交臂,考了99分。原因是在一道计算题,大题的题干: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他没有使用简便方法,答案正确但被老师扣了1分。孩子说,他是用自己喜欢方法(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的),感觉这1分扣得有点冤。

  答案正确为什么打叉有部分支持该作者的人说,很多找规律的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是对的,所以答案定死了反而不好。

  不过持反对观点的人占了大多数。其中对于第一和第二条的反对是最多的。

  甚至有网友在评论中直言,讨厌找规律,没有意义,这话从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嘴里说出来,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找规律和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图形找规律,可能一年级就会出现。

  当然无论是图形找规律还是数字找规律,我觉得这都是大家要学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找规律类型的题目,给出我们例子,要求我们完善其他缺少的内容,考察的是孩子的观察能力,如果是数字找规律,还考察孩子们的数感。

  我们的数学考试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考试中是不会出现那种模凌两可,有非常多种答案的不严谨地找规律,都会加以条件限制,方法可能不唯一,但是结果只有一种。

  找规律填图形找规律不仅是考察一个人观察能力,同时还有归纳能力。到了初中以后要学会归纳递推,得出通项公式(这个要求比较高,有些孩子到初中能找出规律,但不一定能完整的归纳出通项公式 )。而它的基础其实就是找规律。

  而且很多较复杂的东西,它本身就需要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规律,然后对规律进行归纳,并加以验证。它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升华过程。

  找规律填空如果一个人,不会找规律,那么他学东西是比较死板的。举一反三能力非常差,也就是说,做了很多遍的题,会做的题做得飞快,但是题目稍微变一下,就没有任何头绪。这种情况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尤其是到了初中以后,会吃大亏。

  如果一个孩子连找规律都不会或者说不学,从何谈起让他能学会通项归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于简便计算,这个也非常重要。一般小学四年级以后,会要求大家做计算题的过程中,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它可以作为检验一个孩子数感强弱的一个重要参考。

  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那些数学一般般的孩子呢,大多数在简便计算方面呢是比较薄弱的。而且这种孩子相对而言,反应也相对要慢半拍。而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反应也会灵敏不少,在做题速度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当然在计算的时候因为使用简便方法,既快又对,省下了不少时间。

  文章中所提到的数学只在乎对不对,而不在乎过程,条条大路通北京,这个说法其实也有点偏颇。如果是填空题,这个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解答题的话,这句话就是问题很大。

  初中之后,先化简再求值。没有先进行化简直接代入题目给的未知数的值,哪怕结果是对的,这种也是一分都没有。

  当然简便方法不是那些根据口诀,就能直接的答案的,所谓的秒杀大招。因为这样的方法,适用范围相当小,而且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只告诉你套公式,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可以是这样,反而是有害怕的。

  正如我们大家走路还不稳的时候,家长是不会让孩子去跑的。当我们走得稳了,一定要练习跑,道理是一样的。

  大家觉得四年级以后计算题,要求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是教条还是真有必要?欢迎大家发表你的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