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第一部内地播放的港剧,万人空巷的盛况,今天再难看到了
今年山寨专业户或者吃老本专业户的赵文卓先生,又拍了一部新版的《霍元甲》,播出已经结束,虽然我没有看,但是就整体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说扑街,至少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前面说赵先生是山寨或者吃老本,可能有些让人不舒服,先致歉,但是并不是我对他本人有什么意见,其实我蛮喜欢他的,可惜赵先生时运不济,起点很高,后来高开低走,成了一系列拾人牙慧的作品缔造者,比如《黄飞鸿》、《霍元甲》,虽然他也有自己的其他作品,但是最终还是这些更让人记住。
赵文卓其实很优秀,差的是好剧本和运气,而且国内能真打的,吴京已经功成名就了,吴越看开了,张晋娶了牛夫人蔡少芬以后,还真实够旺他,目前就看他们几个能够表现了。
至于释小龙、谢苗这一类的童星长大后,都接不住,老天爷目前不给饭没办法。再加上如今不说功夫片的时代了,他们还是很痛苦。
你看现在各种穿越剧或者玄幻剧,哪还有啥子情怀和意境,寓教于乐当然未必正确,但是全部是快餐享受,就真的有意思吗?
这是我想起来,最早那部在内地造成万人空巷的武侠电视剧《大侠霍元甲》,这也是内地首次引进的港台剧,居然不是tvb而是亚视。
这部电视剧,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真是热血沸腾和大开眼界。
《大侠霍元甲》是由徐小明监制、执导的香港古装武打片,由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该剧由香港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出品,于1981年首播 ,共20集,1983年该剧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在广东电视台首播,之后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电视台播放 。
该剧生动地描绘了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富有传奇的色彩的一生:他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精武体育会”以民族大义为重,致力于中华武术界的团结;在民族危亡、列强入侵的时代,他纵横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艺屡次战胜外国武师、力士,为民争气、为国雪耻,大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霍元甲,或者是不是只有北方一代的武术界才知道。最早把霍元甲形象搬上银幕的是,1944由吴文超执导,舒适主演。该片讲述了低调的霍元甲在天津对付义和团,保护难民,后转而上海参与武术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发扬国威,后在与外国大力士的比武中惨遭暗算。发行是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属于民国时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估计是因为战乱和传播的问题。也可能那个时候对霍元甲的升华还不够。
后来华人功夫巨星李小龙横空出世,一部《精武门》再次让人熟知了霍元甲这个人,可惜这一次霍元甲只是一个背景板,没有出场已经死了。倪匡创造出来霍元甲徒弟陈真要给他报仇的故事。
我在想,假如不是香港当年对历史大胆的改编,霍元甲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严格来说,恐怕出1944年版本,后来的霍元甲都是小说而非历史。尤其是徐小明版本的霍元甲,其实朝代已经不对了。
倒是后来李连杰拍的《霍元甲》又还原到辫子时代,当然故事全靠编。
其实在霍元甲之前和之后,港片里的功夫近代人物,还是表现南方拳术为主,这跟刘家良有关,首先是黄飞鸿,继而洪门五祖,比如洪熙官、方世玉等等,津门大侠,也就是王五多一点,北方的拳术跟南方完全不一样,一个善于腿法,一个善于拳术,这是地域位置决定的。北方开阔,打起架来,大开大合,南方人口密度大,空间有限,所以洪拳也好,咏春也好,拳法多变,但是短促居多,长桥短马结合,也算因地制宜。
从私心角度来说,表现南方拳术大师,恐怕多于北方。
而香港在那个年代,成龙、洪金宝都属于北派,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大火,刘家良虽然渐渐失去影响力,八十年代初,刘师傅话语权还是有的。
导演徐小明则是香港导演中的一个奇才,能编能导能演,还能唱歌,霍元甲和后来的陈真主题曲他都曾经唱过,很多大侠风范,完全不输于叶振棠。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徐小明想拍霍元甲这个题材,丽的高层并不赞成。
徐小明,广东花都人,出生于香港,父母均为粤剧演员。从小在粤剧团里长大的徐小明酷爱演戏,并受到正宗广东粤剧的训练,5岁受严格舞台戏曲训练,并以童星身份加入电影圈。
9岁开始学习传统中国武术。此后,对武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徐小明当过武师,做过武术指导,他当武术指导的第一部武侠电影是与成龙、元奎合作的《四皇一后》。
随后,徐小明于1973年加入丽的电视台,并执导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电视作品,现代片《变色龙》、乡土戏《大地恩情》等“红透”东南亚,在香港电视界被传为佳话。
但是徐小明要拍霍元甲则受到电视台的拒绝,理由是这样一部剧风险很大。不过那段时间徐小明入魔一般,他觉得这部戏非拍不可,于是不但争取,甚至拍案而起,最后终于拿来拍摄权。
原来之前的拍摄上,霍元甲还是注重武打,人物情节上比较空洞,这也是没有引起共鸣。八十年代,香港还没有回归,半殖民时代的老香港,还有很多内心过去的,正如黄沾写的我的中国心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惠英红在回忆香港回归那天,激动的说,终于不是三等公民了,有自己的国家了。可以想象老一辈的香港人,他们有多渴望。
当年李小龙《精武门》里关于华人与狗和东亚病夫的桥段,也成为这部戏的主要线索。
徐小明规避了之前的问题,在情节上加入了家国情怀,选角上也下足了功夫,今天我们看来,不管是主角黄元申的霍元甲,还是米雪的赵倩男、梁小龙的陈真,以及一干配角都很出彩,今天至今还记忆犹新。可惜黄元申后来为情所困,选择出家,真是不够大侠风范啊。
内地虽然是新中国,但是中国的强大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人刚刚接触改革开放,贫穷落后还是普遍现象,大家那种骨子里的自卑激发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这部电视剧里得到了彻底的升华。
显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实的霍元甲跟电视剧里的完全不一样,虽然也创办精武会,显然没有黄元申的霍元甲那么丰富,那么热血澎湃。
然而不要紧,如同虚构的陈真一样,霍元甲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跟后来徐克的《黄飞鸿》被升华是一样的,就是少年强则中国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等表现民族自尊和自信的精神诉求。
电视剧《霍元甲》完美的做到了,并且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是跟香港、内地,甚至海内外的华人都打了一剂强心针,充满了热血和力量。
从大陆播出算起,这部戏已经37年了,从拍摄算起也有四十年了,或许今天我们很多情节都忘记了,但是当主题曲想起的时候,依然立即能回到当年的岁月: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