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50岁以后,夫妻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爱情最美好的模样,莫过于我的余生交托于你,你陪我笑,我陪你变老。很多对亲密关系的评判,都是要看对方为自己花费的时间。

他们会单纯认为如果伴侣没有在自己的身上花很多时间,便是不够爱的表现。其实不然,在心理学来看,两个人并不是在一起的时长越久便越相爱。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七年之痒,亲密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自己的律动规律。

“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在两个人初相识的阶段,大家都抱着好奇之心,激起生理的唤醒,无时无刻都想要见到伴侣来满足彼此的激情。

可随着交往时间增加,对双方的熟悉度也相应增加,最初的朦胧感与幻想被打破,我们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其缺点上,而不是优点,熟悉相对的便是乏味。

此时,打破乏味的最佳方法便是给彼此的关系添加一份私人空间。这也是为何现实生活中,有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有的爱情开始得快、去得也快。

因为前者能够很好的区分个体与爱情的关系,正如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所言,我们在成年早期会因为所感受的孤独,开始有对外界寻求伴侣的需求,建立亲密感很重要。

这是我们到了适应年龄都要面对的问题,但那仅限于个体的阶段罢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爱情是生活的润滑剂,但不该变成生活的全部。

尤其是对50岁以后的亲密关系而言,大家早已熟悉彼此,也有更多的人生需求。50岁夫妻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以及自己该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何种关系,都需要保持界限感,你们可以无话不说,但也没必要凡事都说,亲密有间才是一段关系的最佳保养品。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很好地向我们阐述了爱情的真谛,并不是像小说、电视剧那么罗曼蒂克,两个人随时黏在一起便可。

真正的爱情需要与实际挂钩,从最初的生理唤醒,在心理上感受到对方的爱意,确认好彼此的恋爱关系是前提,但很多人只能停留在这一阶段,等到激情消散,爱情也随着不见。

那些懂得经营亲密关系的人,绝不会止于当前,而会与伴侣共同谋划清晰的未来,毕竟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散沙。

有了经济支持,你们才会有精力与时间到达诗与远方,而不是每天都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争吵。

其次,有了双方的忠诚与承诺,这份爱情才算是真正牢固起来,不会被外界的波澜冲击。所以说,爱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经营它的过程也很困难,但最后的结果一定很甜。

学着给伴侣缓冲期,也学着过亲密有间的亲密关系,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才不会患得患失,因为太想抓住对方而丢失了自我。

再好的关系也不能将自己全盘托出,人都是容易感到厌烦的生物,我们总是想要探索未知的事物,而已知丝毫没有兴趣。

所以,给伴侣适当的空间,也是保留激情的成分的最好方法,让伴侣了解你,但偶尔展现出不为他知的一面,便又能勾起他对你的探索之心,这也是婚姻的秘诀所在。

当人步入了50岁之后,个体也在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历练,懂得了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果依旧还是将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伴侣身上,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很狭窄,会错过小孩的成长时光,父母的晚年等。

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两个人一起去挖掘成年中期最好的自己,认真教育孩子,照顾好双方的父母,努力经营好这个大家庭,除此之余,个体也可以在空闲之间学一门新技艺。

- The End -作者 | 汤靡达参考资料:Joan K. Monin, Selin O. Goktas, Trace Kershaw, Andrew DeWan. Associations between spouses’ oxytoci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PLOS ONE, 2019; 14 (2): e02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