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调生要去基层锻炼?

  选调生是组织部门在应届毕业生中招录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在各省市县区的选调生招考公告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常见的录用分配规则:去基层进行为期2年的锻炼。

  虽然选调生也会有身份的区别,如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事业编选调生等,但是去基层锻炼却是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那么,选调生去基层锻炼,到底锻炼什么?作为新人,我对此进行了思考。

  基层好干部对于基层来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基层确实缺人。比起机关,基层尤其是乡镇、街道,由于要承担从上面分派下来的种种任务,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人手又不是十分充足,所以每年公务员招录都会向基层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基层的重点工作可能是精准扶贫;在发达地区,基层的重点工作可能是维持经济增长,做好环境保护。无论哪一样,都要接受上级机关的种种考核和检查,所以才会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在这种背景下,基层需要大量的人手,年轻人应该成为干活的主力,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向基层补充人手,选调生综合素质较高,是基层需要的人才。

  基层二是基层确实能锻炼人。基层就是一个小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接触到,其中不乏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如拆迁、信访、维稳等。要面对的基层群众,往往素质不是很高,工作也没那么容易开展,这非常考验年轻人,既培养年轻人的耐性,又提高年轻人办事的智慧。在基层锻炼两年,不仅仅是工作需要,还是自己仕途宝贵的经历。在基层锻炼两年,可以学会很多跟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可以清楚了解政策的实施、执行,学会做好基层的每一件小事,才不用担心以后要面对的大事。

  对于选调生自身而言,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利于磨掉学生气、傲气。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有参加选调生考试资格的,往往在学校就是比较优秀的,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些学生气、傲气,这对于开展工作不是一件好事。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身上还保留着这些也很正常,但是工作是工作,必须要尽快去除这些气息比较好,去基层锻炼,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来说往往是吃苦,基层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去除身上的学生气、傲气,培养出“地气”。

  选调生二是可以了解真实具体的社会现实。读了十几年的书,虽然在校期间可能会有一些实习经验,但这与基层的社会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选调生从基层了解社会现实,可以以管窥豹,了解整个社会运行的秩序,这对于以后走上领导岗位是非常有益的,以后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决策,如果了解基层现实,就会少一些拍脑袋,多一些实事求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身居高位的领导具有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这也是一名高素质的领导必备的素质。

  选调生作为后备干部,去基层锻炼,不论是对于基层还是对于选调生自身,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还没入职的选调生,要及时摆正心态,不能单方面惧怕或者厌烦基层,要把去基层看成是一次历练,看成是仕途上宝贵的成长经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