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领奖状,犹如拿奥斯卡的感觉,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一段小学生领奖状的视频让人看后感宛如奥斯卡奖的颁奖现场。这个孩子肯定在这个学期有好好努力,所以获得了这个奖状。在他的心里,这个奖状一定非常的重要,所以才会如此的激动,流下了泪水。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鼓励】
在成年人眼中,小学生的奖状可能只是一张纸。但是在孩子眼里,这张奖状就是对他整个学期努力的最好的嘉奖,可以让孩子产生一种动力,能够实现自我激励,形成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律的品格。
很多家长不明白怎么样让孩子实现自律。自律是一种精神上的品质,虚无缥缈。它用钱买不来,用吃的诱惑不来,需要在孩子的内心中产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和满足感,才能够促成这种品质。
鼓励就是促成这种满足感的最佳手段,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获得鼓励和表扬,类似于这样的一份奖状,它是有限的,并不是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只能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获得。因此,在孩子的眼中它弥足珍贵。
【我在鼓励式教育中成长的体验】
本人从小到大都是在鼓励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对于鼓励教育这种模式有切身的体会。不管是家长的表扬还是老师的表扬,都会让我非常的兴奋,这种兴奋且快乐的感觉,让我喜欢表现自己,也乐于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这种对于鼓励教育的精神享受起始于家庭教育,来源于我的母亲。从一开始她就对我进行各种各样的鼓励。
● 小名取作“乖咪”
我母亲给我取的小名叫做“乖咪”,在我有记忆的开始,每天充斥在我耳边的话语就是“乖”字打头的。所以我潜意识里面产生的一种概念就是,只要我乖乖的,父母就是高兴的,我会有好吃的,大家也会乐呵呵的。
● 母亲从来不吝啬表扬
在我的家庭成长环境中我的母亲从来都不会吝啬对我的表扬,我做到任何事,她都会说你真乖,我在电视上学了任何一句话,然后表达出来,她都会说真聪明。她不仅会跟我说,还会跟我爸说,跟邻居还有我的外公外婆说。在她一次次的表扬中,我的内心非常的暗爽。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我就暗自努力,要表现好自己。
● 在幼儿园里也有同样期待
我上幼儿园上的比较早,大概一周8个月就被丢进去了。从最开始的小小班托儿所,一直上到大班。我整整在幼儿园里面待了5年。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从老师那里获得表扬,因此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一定会举手,老师想组织活动或者表演的时候,我一定会参加。
在家里因表扬获得的那种快乐的感觉,被我搬运到了幼儿园之后,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那个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前颁发红花幼儿奖状的时候。我可以获得一份奖品和一张奖状。
● 为了成为“优秀”面对竞争,我都会暗自努力。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年段第一,高中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段前三,到了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同济里面,我的成绩仍然是系里前三名。
其实,在初中之后,我就经历过学习的困难,毕竟我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为了能够保持住自己的优势,不断的获得别人的赞美,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暗自努力,读书的时候我也熬夜,我也会偷偷到网吧去找学习的资料和方法。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开学考,我英语只考40多分,后来用疯狂英语的方法结合睡眠记忆法大声读3500词,班上不熟悉我的同学说我是疯子,我都宁可放下脸面坚持学习,一个月就突破110震惊整个班级。后来背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72页的资料,我整整背了七八遍,滚瓜烂熟,高考的时候英语成绩拿到143。
正是因为有这种自我激励,并且这种自我激励形成了我的学习习惯,所以本来我在高一的弱势科目,最终在高考考到了县里第1名。
进入大学以后,经过高考洗礼的那些同学,记忆力几乎都比我好。但是,不管刮风、下雨、冬天有多冷、还是夏天有多热,我都会找到学校空旷的地方去读书。仍然延续高中的方法,每天大声地读德语单词,课堂上有机会练口语,我就会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和外教去交流。所以,整个大学4年,我的口语和听力成绩一直都是班级第一。
● 毕业后为了获得赞美拼命挣钱
在大学毕业以后,你在学校中的所有的成绩都会归零,老板希望看到的是你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女朋友希望看到的是你拿给她花的零花钱,让她多得花不完,同时我自己还希望听到同事羡慕的赞叹。
所以,在工作中我永远是最努力的,不管是接待外国人还是后来做外贸,我都会把各种细节做好。别人,花一刻钟草草了事,我花数小时会力求细节和逻辑上天衣无缝。
这也让我在毕业一年之后就成为公司的骨干,并且收入水平直接达到了中产标准,毕业第1年我的收入比我妈倒班30年拿到的收入总和还多。让我又听到了我妈的表扬,她说读书果然是有用的。
正因为在这种鼓励的教育环境下让我获益,所以未来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肯定会坚持这种鼓励教育。我相信精神是有力量的,不断地给予孩子正面的精神力量,孩子就会向正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