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安排式教育”,为什么我们长大以后才学会“拒绝”?

你是否经历或听说过“安排式教育”这个理念?

即从小到大,从穿衣吃饭、交什么样的朋友、上哪所学校到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被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自己从来都没有选择权,只有听从和执行的份,而这些安排有时候并非是我们自己所喜欢的或者愿意的。

乍一听,这是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操碎了心的体现,为人子女应该感到幸福并欣然接受才对。然而,这样的安排式教育对孩子、对父母乃至对社会来讲,真的好吗?它的出发点和利弊是怎样的?正确对待它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父母都是为你好

诚然,作为父母总是想着要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要让孩子少走弯路。本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理念和原则,运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认知为孩子包办了一切。

作为孩子,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初衷和一片良苦用心,要看到这种理念存在的必要。如著名钢琴家郎朗和天王级歌星周杰伦,正是在父母严厉的教育和安排下,才坚持练琴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婴”养成记

父母凭借一己之力,安排了孩子的整个人生,这对孩子来讲更多的是弊大于利。

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短期来看,可以减少人生试错的成本和少走很多弯路;但长期来看,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和替自己做过选择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且没有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未来,一旦遭遇生活的变故或在社会上碰壁,必定毫无还手之力,且还会将生活的失意归咎于父母的庇护。

联想起刷屏网络的「48岁“啃老海归”宅家7年,80岁老母亲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状告儿子」、「富养女儿养出公主病,大学未毕业索要20万」、「海归10年啃老还砸父亲车」……等新闻,不难发现这些“巨婴”无一例外都是在父母的安排式教育下长大的。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学会尊重

作为父母,当孩子年龄小对于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世界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不能理性做出选择时,父母的安排和干预是有必要的,如上文中提到的郎朗和周杰伦的成长。

而当孩子长大以后,面临重要的选择或人生关口时,如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和哪个人结婚等,父母应学会放手。可以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出建议和参考,但不可强制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毕竟父母无法负担起孩子的整个人生。

正如对教育颇有心得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言:孩子总要长大,父母终将老去。千岁的爹娘保不了百岁的崽女,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教育不是紧紧抓住不放,不是将受教育者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而是适时放手,扶上马,送一程,之后的择路、行路、开路、各种跑跳腾挪,全靠自己,无人代替。

作为孩子,父母毕竟比我们更有阅历和经验,适时地听取父母的建议是有必要的,但不可一味地听从,尤其成年以后,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会尊重父母的建议,不盲目地服从也不武断地拒绝,才是应对父母“安排式教育”最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