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子钱永刚:高中没毕业去参军,34岁考上大学,成就如何
提起“中国导弹之父”,世人皆知是钱学森。钱学森,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价值不可估量。然而,当说起钱永刚,人们却知之甚少,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之子。
钱永刚,高中没毕业就去参军了,一直到34岁才重新考上大学,40岁拿到硕士学位,最后投身教育事业,担任多所大学教授。虽然,钱永刚的人生没有父亲那样的功勋卓越,但钱永刚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祖国和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早年随父回国,依然辍学参军
1955年9月,年仅7岁的钱永刚和5岁的妹妹钱永真随父亲钱学森、母亲蒋英终于登上了这艘号称“改变了中国科技发展进程和钱学森命运”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次回归,可以说是举国瞩目。为了接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周恩来总理会意王炳南在中美谈判多次让步,并释放4名在押美军飞行员作为置换。但美国仍然强制扣押钱学森等人,最终周恩来总理亲自下场谈判,并同意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这才使得钱学森等科学家成功回国。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他日夜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
回国之前,钱永刚一家经历了美国政府长达五年的监视。期间,钱永刚的童年可以说是坎坷漂泊。一直到回国以后,7岁的钱永刚开始上学,学说中文。或许是骨子里的留恋和热爱,或许是父辈的耳濡目染,当年那个满口英语的少年很快蜕变成字正腔圆的国语口音,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深地认同与热爱。
说起钱永刚的求学之路,就像父亲的回国之路一般艰难曲折。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钱永刚要经历别样的人生。读高中的钱永刚遇上了全国大罢工,学校停课。无学可上的钱永刚提出了从军的想法,希望换一种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很快这个想法得到钱学森的支持,钱学森告诉儿子,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没有人规定未来的道路一定要往哪里走。就这样,16岁的钱永刚毅然辍学,投身从军之路。
历经部队磨练,重新回归校园
由于政治原因,当时的知识分子是非常不受信任的,哪怕是钱学森这样的国之巨匠,依然在劫难逃,他的家人也不例外。钱永刚从军以后,在部队担任技术员,表现非常瞩目。那时候的社会,人们对知识分子有着莫大的敏感和敌意。
当时钱永刚所在的部队要选拔一名军人发展成为党员。对于当时的钱永刚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钱永刚渴望抓住这次机会。钱永刚更加努力的表现自己,经过一年的考核,结果却换来考核不通过的通知。更令人难过的是,钱永刚被调去其他岗位不久,其所在的连队立刻就选出了党员人选。
一如钱永刚所说:“我是钱学森的孩子,但是我什么都没有”。没有父亲带来的庇佑,没有特殊照顾,有的只是更加努力。如果他不是钱学森的儿子,他可能得到的还多一点。
但,钱永刚并没有怨天尤人,随波逐流。所以,钱永刚从来不像父亲提及部队的遭遇和不公平待遇,除了偶尔跟母亲闲聊几句。他也从来不曾问及父亲那段时光,他知道,相比较父亲身上所承担的国之重任,自己的经历简直不值一提。
从军九年,基层的工作磨砺了钱永刚的意志力,钱永刚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但他知道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就在这时,高考恢复的好消息传来了生活的希望。钱永刚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参加高考。
久别校园,当年的文化知识已经忘得所剩无几。参加高考对钱永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经过慎重考虑后,钱永刚和上级领导商议。如果高考成功上岸就离开基层去读书,如果高考失败就继续留在基层,继续担任技术员。
多年之后,大器晚成的钱永刚终于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录取,这一年钱永刚34岁。
出国再度深造,投身中国教育
1982年,钱永刚正式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深造,钱永刚又奔赴美国济州理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40岁才拿到硕士学位。
说起钱永刚的美国求学之路,必然绕不开父亲钱学森。当年,加州理工大学的校长十分看重钱学森,曾许诺钱学森的孩子来此求学可免面试,钱永刚也就顺理成章的入学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不过,钱永刚也足够优秀,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殊荣就恃宠若娇。就读期间,钱永刚锐意进取,更加刻苦,成功获得了硕士学位。
同父亲一样,心系祖国的钱永刚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归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投身教育事业,从此长期投身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来巨大贡献。
总结
相比美国的堂兄钱永佑,钱永刚的人生则显得些许平淡。钱永佑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或许,如果他当年没有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可能钱永刚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回看钱永刚的人生,建馆、出书、拍片、办班、办展……虽然没有父亲那样功勋卓越,但也在自己的教育里熠熠生辉。
人生没有如果,更没有回头路。就像选择有很多种,没有谁规定一定要走哪条路或者怎样的道路才是最成功的最完美的。这种选择无关于对错,无愧于内心的坚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