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9岁痛失初恋,为爱再也不嫁他人,独身30年,48岁含泪结束生命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大家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而奔波,好不容易在这样的世界里找到了带给自己温暖的另一半,却依旧因为“车子、房子、票子”而分开,离婚率一年高过一年,大家不由地感慨:“不相信爱了。”
但是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她就是一个相信爱的人,从15岁起认识了他,她就再也没有爱过别人,19岁时初恋去世,她拒绝所有追求者,独身到48岁,含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施济美,出生于1920年,小名梅子。父亲叫施肇夔(zhàokuí),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科,还读过华盛顿大学,回国以后成为外交部总务司司长,母亲同样饱读诗书,从小教女儿写诗作画,夫妻二人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样的家庭,孩子注定不会差。
1935年,施济美考进了上海培明女中,在此之前,施济美一直在扬州祖父故居生活。范成大曾经这样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江南的美景,可以与天堂相媲美。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施济美出落得愈发漂亮水灵,加上浑身的才气,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才女。
15岁的施济美一来到培明女中,就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她遇到了一生的挚友俞昭明。两个小姑娘的友情迅速升温,她们一起吃饭、一起做功课、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整天嘻嘻哈哈,好不快活。
这天俞昭明的弟弟俞允明来学校接她回家,看到施济美的第一眼,就脸红了。后来他们3个人经常出去玩,也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渐渐地,施济美心里也有了俞允明的一片地方。不久,两个人相爱了,姐姐俞昭明双手表示赞成,双方家长也觉得对方很不错。
高中毕业那年,他们3个人约定好了要考同一所大学,有了目标,3个人努力学习,最后真的一起进入了东吴大学,实现了彼此的承诺。大学期间,出落得亭亭玉立的施济美更受欢迎了,每天收到不少情书,俞允明还怪吃醋的,不过两个人感情很好,根本不用担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多久抗战爆发,南京很快就沦陷了,作为爱国青年,俞允明立马决定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报名去了抗战前线,施济美和俞昭明也想一同参加,可两家那么多老人要照顾,2个女孩子就留了下来,俞允明走的那天,她们亲自去送行,谁也不知道,这就是最后一次见面。
从1937年到1939年,施济美和俞允明一直保持通信,看着恋人的字,仿佛看见了对方,不管再累再忙,俞允明也会抽时间给施济美写信,约定战争结束,两个人就结婚。看着爱人的约定,施济美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939年8月19日,一阵阵炮响打破了四川乐山城区的宁静,原来是日军发动了36架飞机,对我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屠杀,这次轰炸被称为“乐山8·19大轰炸”,3分之1的乐山城被炸毁,死亡、重伤的居民达到5000多人,上万人瞬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中就有年仅18岁的俞允明。
8月19日以后,施济美左等右等也没等到爱人的来信,她到处打听,才知道俞允明已经去世了,知道消息的施济美几度晕厥,甚至想随他而去,但是不行!俞允明的父母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她不能让二老知道!
于是施济美挺了下来,每个月都冒充俞允明给二老写信,报平安,可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没过多久,俞妈妈知道了儿子去世的事情,悲痛欲绝撒手人寰。
1942年,施济美大学毕业,很多人慕名而来向她表达爱意,她统统拒绝,表示自己不会再嫁人了,一个家世好、学历高还长得美的女孩子说出这种话,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不知道施济美与俞允明的故事,施济美也不想解释。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因为战乱,在巴黎驻法大使馆任职的施爸爸与家里的联系彻底断了,施妈妈和施济美还没有工作,这时候竟然有一家日资背景的公司看中了施济美,用高额薪水聘请她。
施济美冷笑一声,说道:“中国人饿死不吃汉奸饭!”直接拒绝了对方,转身找了一份收入微薄的教师工作。钱不多,但施济美每天都可以挺直腰板出门,她从不后悔。
施济美还特别喜欢写作,自从爱人去世之后,她的文风一变,把对爱人的思念全部化成了文字,她的《紫色的罂粟花》就是以自身爱情悲剧为依托,写下来的小说,一经出世,得到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抗战胜利后,她的作品《凤仪园》、《群莺乱飞》、《井里的故事》、《鬼月》一部火过一部,长篇小说《莫愁巷》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当年她的名气仅次于张爱玲、苏青。
1968年,受尽了折磨和迫害的施济美选择在生日这天上吊自尽,享年48岁,结束了她孤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