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抛夫弃子,留下巨额遗产,临终前想见女儿一面成奢求

人生自古两难全,想要成就自己,势必会舍弃掉另一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向来如此。也正是这个遗憾,成就了人生不完美的一部分,如果人生能重来,自己将会做出何种选择?

民国是个丰富多彩的时代,虽然留存时间不长,却孕育出别具一格的英雄儿女们,谱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而又令人无奈的篇章,在当时他们的求而不得到如今的自由放飞,正是由他们的抗争与牺牲得来,来之不易。

黄逸梵原名黄素琼,说起这个名字,想必众人会感到陌生,说起她的女儿张爱玲,想必众人心中都会恍然大悟,取黄素琼这个名字可以看得出来,父母想要她做个贤妻良母,然而,黄逸梵却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

黄逸梵出身世家,祖父是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是李鸿章的副手,深受倚重。父亲延续祖父道路为官当政,去广西赴任时,不到一年受瘴气而殁,年仅30岁,母亲是父亲的小妾,在父亲走后不久便去世了,黄逸梵由原配照养。

幼年的黄逸梵处境并没有那么好,虽然身处官宦世家,但无父母庇佑,在世家子弟中,总会备受欺凌,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造成冷漠、敏感、多疑的性格。22岁的黄逸梵在家里人的做主下,嫁给同是世家出身的张廷重,婚后两人感情十分和谐。

随着接触的增加,张廷重身上满清遗少的性格毕现,不务正业,拈花惹草,花天酒地各种纨绔子弟会有的习性,张廷重一样不缺,这样的丈夫,让黄逸梵看不见未来,她的性格活泼,爱交际,渴望自由跟放飞自己,将自己一身所长展现出来,而在张廷重这里,她实现不了自我价值。

接受过西方新知识教育熏陶的黄逸梵,无法再忍受在家相夫教子,素面朝天,仰头望天,似乎就能够看见自己的未来,黄逸梵心中隐隐有了个决定,她要为了这个决定拼搏一把,可能这个决定会让她坠入万丈深渊,她无悔。

1924年张廷重的妹妹赴英国留学,黄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国需要监护人,坚持要跟着一起出国,留下一双儿女,儿子三岁,女儿四岁,还是渴望父母关爱的年纪,黄逸梵就抛夫弃子远走他乡,当临行前,张爱玲在母亲床前痛哭,依旧挽回不了黄逸梵坚决想要离开的心。

黄逸梵到了国外后,彻底放开自我,在艺术层面上,展现出优秀的天资,很快就在华裔圈子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黄逸梵做出了当时很多常人不敢想的突破,拥有了渲染多姿的人生,感情方面更是多姿多彩,活得自由和潇洒,只是在任性妄为的背后,是以家庭为牺牲。

黄逸梵显然是个不合格的母亲,牺牲了亲情,换来无拘无束的潇洒,直至晚年,黄逸梵深深悔恨,想要挽回,张爱玲姐弟已不需要。孩子的童年最渴望父母的陪伴,幼年缺失的陪伴,即使外在一切高昂的物质满足,也填补不了,即使未来想要弥补,也很难得到儿女的谅解。

转眼间,张爱玲8岁了,张廷重官位丢失,跟姨太太摩擦不断,便想到了身在国外的妻子,黄逸梵此时也想起了,身在国内的一对儿女和丈夫,对丈夫抱着一线希望的黄逸梵,选择回国。

张爱玲见到母亲,雀跃之情跃然纸上,写了整整三页纸表示自己的高兴,还跟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这便是小孩子对大人的爱,一点也不含糊的表现出来,可惜,这段感情维持的时间还是不够长,张爱玲不懂母亲的决绝,同样黄逸梵也不懂孩子对于母亲的不舍。

黄逸梵无法忍受花天酒地、不思上进的张廷重,还有姨太太,身为新女性的黄逸梵对此感到厌恶,最终选择了离婚,远走他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抛下一对子女,过上自己看似潇洒的生活,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

直到张爱玲16岁时,黄逸梵回国,此时,黄逸梵身边已有男友,张爱玲渴望获得母爱,经常跑到母亲去处,黄逸梵对张爱玲也有期望,想要将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出色的名媛,只是事事从来不会顺心人意。

张爱玲成名后笔下惊人,谱写出一部部动人篇章,这其中也有黄逸梵的功劳,但是在生活上一塌糊涂,让黄逸梵非常恼怒和沮丧:“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想必天下的父母们都想要自己的儿女成才,只是自己用尽全力,而不得,心中多少会有懊恼。

黄逸梵想要将女儿送到英国读书,遭到张廷重的强烈反对,对此,张廷重还将女儿给关了起来,张爱玲偷偷跑到黄逸梵的住处,却没有得到温馨对待,黄逸梵此时十分窘困,张爱玲还时常向她要钱,时间长了,脸色就变了。

张爱玲身处这个家庭,内心自然变得敏感谨慎,对于母亲的情,逐渐转变,为了还母亲在她身上花的钱,张爱玲勤学苦读,将好不容易得到的八百块钱奖学金,兴高采烈地给母亲,想要贴补家用。

黄逸梵却连看也不看,转身就将这八百块钱输在麻将桌上,经此一事,张爱玲跟黄逸梵的母女情逐渐冷淡,黄逸梵曾苦痛的说:“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虎毒不食子啊。”却不知道,一颗心不是一下子变冷的,而是在生活中,经受了各种的磨难,一点点变冷的。

黄逸梵再次出国后,跟孩子们的生活像是彻底的隔绝了,即使偶有来往,也只是用书信表达,在张爱玲的眼中,黄逸梵是神秘、美丽、敏感的新女性,同时也是陌生的。

1957年,黄逸梵病重,可能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黄逸梵想要见女儿最后一面,写了书信,只是,黄逸梵满怀激动的想要见到女儿一面,却成为妄想,奢求。张爱玲正在饱受生活的摧残,日日写稿,没有心情去见母亲,可能在张爱玲的心中,写稿度日比见母亲重要,最终,黄逸梵在悔恨当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黄逸梵在去世后,留给张爱玲巨额遗产,据说,一件小古董,就让张爱玲换得800多美元,拥有这一笔遗产的张爱玲,生活不愁吃穿。只是,让黄逸梵没想到的是,张爱玲即使外在表现的很冷漠,但是内心还是很渴望获得母爱。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独自一人时,嘴中喃喃有词,细心一听能听得出来,念的是母亲。张爱玲在《留情》中曾喟叹:“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于她而言,除了求而不得的爱情之外,还有亲情。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