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存在的4大错觉,父母越早认清越好!
养育孩子真的很难很累,愿你我都能保留一颗赤子之心,不断修行,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听到身边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第一反应都是无法理解,只觉得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李玫瑾教授说过:“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其实问题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教育路上,很多父母自以为“为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错觉,父母一定要尽早认清。
1.你以为是在教育孩子
其实是在教育自己
莫言曾说:“中国的教育,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总是千方百计想着改变孩子,却从不反思自己,是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若父母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知器官”。
他们的眼睛就像录像机,耳朵就像收音机。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照单全收。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也会喜怒无常;你若勤奋好学,孩子自然努力上进。
所以,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你怎么教育孩子,而是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跟着爱知教学园地,学做好父母!我们坚持每天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学习资料、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有您的关注,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微信搜索公众号——爱知教学园地,获取更多教育经验、学习方法、学习资料、考试政策.
儿童文学家郑春华,曾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被大众熟知,她的儿子是个学霸,女儿也考上了英国最好的高中。
有人向她请教育儿心得,她却说:
“儿子从小就不在身边,是他自由成长的;
女儿我只负责陪她玩、给她读书,学习的事情也从未管过。”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她并不是不管,而是将言传身教践行到了极致。
为了写好一个小学生的角色,她跑到小学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亲身体验。
有了女儿以后,她成为了全职妈妈。
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她记录了十几本女儿的成长日记,继续创作。周末的时候,她们家从来没有人看电视、玩游戏,多数时间都是在阅读。她相信,只要修炼好自己,孩子的成长便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如今,儿子在工作上热情钻研,女儿在学校勤奋努力。
白岩松说:“好的父母,51%控股。”天天捧着手机的父母,很难让孩子信服;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也很难教会孩子读书。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土壤;父母的言行,藏着孩子的未来。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反思、修正自我,为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样。
2.你以为富养的爱
其实是溺爱的害一位心理学家讲过一个真实故事。“曾有个女孩跑来问我:觉得自己挣钱好少,想找份兼职,能做什么呢?
我告诉她:你看看这附近的服装店、小餐馆之类的,有很多都在招工。
女孩很不屑:让我干体力活儿?”
心理学家说,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和这个女孩同样的心态,他们家境并不富裕,却从小吃好的、用贵的,被父母养得又懒又虚荣。
有些都已经二十多岁,自理能力却基本为零,内衣内裤都是爸妈洗,甚至连最简单的蛋炒饭都不会做。
有人说,中国式父母:富养孩子,穷养自己。
宁可自己穿着99块钱3件的地摊货,也要给孩子穿一身名牌;明明月薪3千,却舍得给孩子买上万块的手机和电脑;
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要送孩子上昂贵的私立学校。
“别人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
“我们累点苦点没什么,不能亏待了孩子。”可是,爱孩子,就是砸钱吗?
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倾尽所有,只会养出一个又一个不能自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16岁的刘思琪,从小被妈妈“富养”长大,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除了挥金如土什么也不会,妥妥的“巨婴”;
已经结婚的女儿,隔三差五就向做环卫工的母亲要钱,不给就直接动手。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当富养失去底线,当爱没了限制,就会成为扼杀孩子最锋利的刀子。
演员热依扎最近在采访中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自己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和健康这两点。
“我不会给女儿过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我会给她买很多书;
朋友家用过的一些衣服之类的,我也会拿来也给她用。”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所说:
你见过哪一个人才不需要经历人生坎坷?
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只给他各种卓越的物质条件。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是给孩子锦衣华服,让孩子饭来伸手,而是懂得对孩子在物质上克制,在精神上慷慨。
心中无缺即是富,内心富足,才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的财富。
3.你以为的挫折教育
其实是在制造痛苦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怎么让家人明白,冬天故意用电动车送孩子上下学,是为了偶尔让孩子吃点苦,而不是害孩子?”诸如这类父母,对所谓的“挫折教育”深信不疑。
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日子过得太好、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所以就要多打击、多受挫,否则以后难成大器。
但评论区有网友一语中的:挫折教育,不是没有苦去给孩子找一个苦吃啊。
曾经有这样一则视频流传网络。女儿皱着眉头问爸爸:
“爸爸,你有一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你有时候总是会让人不开心。
爸爸,我觉得这样不好,你能改掉吗?”
“不能!”爸爸的态度斩钉截铁。
“我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你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以后你到进入到社会就无法生存......”
接下来小女孩的一句话,让人警醒:
“可是,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啊,会变老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这本书中曾提到:“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刻意制造的挫折教育,不是教育,而是对孩子最大的折磨。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一位妈妈将12岁的女儿丢在沙漠,“锻炼”了三天三夜。
当妈妈骄傲地谈着她的“挫折教育”时,女儿却说:
“以后我遇到困难,不会因为那三天三夜的痛苦变得坚强,我只记得你当初是怎么虐待我的。”
你以为你是在教育孩子,其实你只是在给孩子制造痛苦。
父母刻意制造的“挫折”,孩子感受到的除了贬低、忽视和不安,别无其他。
而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陪着孩子一起面对,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潜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挫越勇。
4.你以为的静待花开
其实是不负责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这段话一直在网络上流传,让无数父母趋之若鹜。
然而,他们大多数只看到了“静待花开”,却忽略了“默默耕耘”。
父母若把把静待花开,当做撒手不管,把释放天性,当做包庇纵容,最后只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家毛南见过一位妈妈,一直奉行所谓的“快乐教育”,放养孩子。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全都不管,就连成绩也从不过问。
三年之后,孩子成绩垫底,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被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身后。
甚至孩子还迷上了游戏,上学就迟到,上课打游戏,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了8小时,甚至还偷偷往游戏里充了几千块钱。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撒手不管,还把它当成静待花开。
你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却没看到他背后奋力托举的父母。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出口成章,却不知他的父母每天坚持陪他阅读;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却不知他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特长,周末辗转好几个兴趣班;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体育好、身体棒,却不知他的父母1岁带他游泳,3岁带他跑步,只要有空就去户外活动。
如果你什么都没做,就别怪孩子一事无成。
如果你什么都不管,就别怪孩子离经叛道。
好的父母,从来不会当甩手掌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但千万别忘了,花朵之所以能够美丽绽放,离不开园丁日复一日地浇水、杀虫、施肥。
请不要把静待花开,当成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
白岩松自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认为中国教育,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长。
我们的父母总是在抱怨孩子,在说学校和社会的原因,然而有多少父母是自己也在学习和进步?”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我们就能天然成为合格的父母。
教育最关键的,是父母愿意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修行路。
如果只是一味抱怨孩子、指责孩子,那你永远也成为不了好父母。
父母也需要成长,需要反思,倘若一直以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影响的是孩子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