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前你必须想明白的4件事,有些事情拎不清,早晚要吃亏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在文章开始前讲一个故事,几个月前,我从工作的地方返回家中的途中,因为下雨天,所以就不想自己开车,于是便在打车软件上叫了一辆车。在途中与司机的攀谈中,我得知眼前这位28岁的男子,因为事业带给他的挫败感,使他最终选择先暂且搁置工作,去考研,而那时他刚好开车从图书馆回家。
其实说句实话,在我的印象中,像他这样已经快30而立的成年人,本该是为了事业、家庭打拼奋斗的黄金时期,但是他放弃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想法的确在很多人包括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当时我好奇的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考研以后工作就有目标吗?他回答说:没有,只是感觉好多身边的人都是因为高学历而混得很出色,所以才选择这样做。
这名男子或许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一个真实反映:没有目标的奋斗。我想现在随便走在大街上问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往后的打算,相信没几个人能回答的上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切的呢?在我看来用《认知突围》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最为合适: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问题就是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的背后是人们对影响人生关键的某些概念认识不清,从而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学习的路上一步步走上来的,都是为了能够上一所好的初中、高中、大学而努力,都知道毕业后就找工作,但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却没有头绪。我们习惯了被别人安排生活规划,一旦时间由自己掌握,问题就接连不断的涌现出来了。而上面那位与我同行的人,我觉得他应该坐下来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当然了并不是说让他放弃考研,而是去重新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而出现诸如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认知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知突围,特别是在25岁这个时期,25岁之前你或许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装糊涂,但一过25岁你还是拎不清楚事情,迟早要被社会淘汰。
1.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
每个人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说你的求学之路是被教育体制下的家长或者学校规事先划好的,那么你毕业之后最好是能够有自己的主见,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这些我们已经说烂的真理一直没有真正融入到我们内心。现在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出现事业恐慌症,就是因为经常左顾右盼,太关注别人到底在做什么?赚了多少钱?导致自己不能专心的去做眼下的事情。人生本就不是事先规划好的,你要做的只是追随你自己。
2.‘我懒’的遮羞布早该丢掉了
小时候,每当有些孩子成绩比别人差的时候,孩子家长就会说:我家孩子就是懒。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成为了伴随孩子长大的遮羞布。身边有些人,一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但是却并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而是挖苦的说:只不过是我懒罢了。那么当你拿掉‘我懒’这块遮羞布后,真实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勤快一些,别再自欺欺人了,人生太短暂,别让你口中的懒毁了你自己。
3.用你的生活密度去充实你的阅历
人们在生活中有一个误区,认为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懂得就越多,甚至有一些老年人会用: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样的话来教育某些年轻人,但其实我觉得真正能够丰富你阅历的一定不是年龄,而是你的生活密度。有些人他碌碌无为一生,一辈子都蜷缩在自己的小单位中,虽说过得很安逸,但是相比于那些敢于闯荡的人来说,用稍微严厉一点的话来说,他们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人阅历的增长和你的生活密度成正比,所以趁现在年轻,花更多的时间去充实你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安逸。
4.小格局里的小聪明往往最害人
当你从大学走向社会中,势必要面临的就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职场环境,每一个职场中少不了一些斤斤计较、投机取巧之人,他们看着那些踏实肯干的人默默付出,自己却在背后偷笑人家。出了职场,在社会上,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人为了能够获取一些小的利益,不惜给别人使绊子。但是请记住,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我们要跑的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因为沿途的野花而忘记了远处的成功的硕果,小格局会毁了一个人,别让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失败案例。
25岁,人生的起步点,虽说每个人的起跑点各不相同,但我希望你们的背包里能够比别人多一些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