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30岁回到乡下啃老,哭诉父母打压式教育,导致自己能力丧失

家庭,是孩子栖身的港湾,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历练,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一个孩子在鼓励与支持中成长,那么他就会成为自信而从容的人,敢于去面对各种未知;
但如果孩子的身边总是萦绕着父母的指责与批评而鲜有肯定的话语,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充斥着自卑与恐惧,这无非在间接摧毁着孩子未来成长的潜力,本可以昂扬自信的灵魂逐渐黯淡了色彩,就如同鸟被剪去了飞翔的翅膀。
一些早已被扭曲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映射出这种教育方式的可怕破坏力。

范成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这个家庭的条件可以用清贫来形容——范成金的出生年代,正是计划生育及其严格的时代。
范成金还有一个姐姐,不过这个得子心切的家庭又冒着超生的风险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然而得知是女儿之后更让他们大失所望。不过这个家庭还是对二女儿抱有很大的期盼,并取名为“成金”,希望孩子能够未来走上荣华富贵之路。
与同龄人相比,幼年的范成金从小就是一个创造力丰富的孩子。她独自或与小伙伴们设计出了多种款式的服饰和鞋子,在学校里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惊叹和表扬。
在学校里因此项特长而崭露头角的范成金兴冲冲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孩子得到表扬,犹如植物得到水一样;希望得到最亲近的人及父母的正向反馈,是孩子的天性所在和最本质的愿望。

然而事与愿违,父母不仅没有对女儿非凡的创造力表示鼓励与支持,还严厉斥责孩子不务正业、精力不集中,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专注于学业。
虽然范成金也有过抵抗与愤懑,但是父母的打骂和长期居于弱势的地位只能让她最终妥协,从此在父母的监控下,她几乎再也没有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能是父母对于范成金的期望太高,于是就把精力孤注一掷地投入到监控范成金的学业上,要求她只能专注学业、不能接触任何对于促进学业无关的事情。
在父母的压力之下,虽然范成金也在学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却始终鲜有父母在物质或精神上的表彰与鼓励。而在日常生活中,当女儿帮忙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时,父母也依旧指责范成金做得不够好。

可以说,范成金的童年一直笼罩在父母指责的阴霾之下。父母原本希望能够用这种所谓的“打压式(否定式)教育”来激发范成金的奋斗意识,但毕竟冷暖自知,范成金每天面临的都是父母泼出去的冷水,她几乎从未得到父母的正向反馈,久而久之,范成金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恐惧与不自信给她原本阳光自信的内心蒙上了阴影,她的求学之路也并不顺利,她两次高考,结果第二次的高考成绩比第一次还要差,最终只考上了一层极其普通的院校。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父母只好再次将自己的沮丧与不满发泄到女儿的身上,对她变本加厉地斥责。

范成金苦读四年之后总算是完成了学业,她也像其他高校毕业生一样面临着步入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抉择。
但是家庭环境造就的她却极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从来不敢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打算,因此她在毕业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始终无法博得面试官们的好感,最终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乡下与父母生活,彻底陷入了“啃老族”的窠臼之中。
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和对范成金人生的全盘规划,使得女儿勉强成为了她们所期待的“学业有成”的样子,但是这种结果的代价,是女儿伤痕累累的疲惫内心和步入社会之后的无所适从,最终不幸被劳动力市场所排斥。

被父母寄予厚望的范成金在就业市场上的际遇并不如意,灰心丧气的她只好赋闲在家,甘愿成为众矢之的“啃老族”,这一“啃”就是十年。此后,这个家庭的境况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笑柄。
这也让自尊心强烈的父母倍受打击,他们不忍心将女儿驱逐出去,但却对女儿的积怨日益加深,而女儿也将自己人生的失意归咎于父母。
就这样,随着父母年事已高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女儿步入三十岁却在婚姻、事业上毫无建树,使得绝望、愤怒、指责的气氛笼罩着这个贫困的、只能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的家庭。

女儿和父母对彼此满怀敌意,他们可能到现在也无法理解,昔日在自己的严厉督促和逼迫下用功读书的女儿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而女儿也将人生的失败归结于父母失败的教育。家庭之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于是只好以相互指责与发泄不满来消磨这无所事事的时光。打压式教育是如何将孩子的翅膀“剪掉”的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父母都是在一旁细心搀扶和温柔鼓励,欣喜地看着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第二步,但是我们鲜能看到父母在孩子后面是呵斥着、命令着孩子走路,或者踢着孩子的屁股驱赶对吧?
可以说鼓励式教育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发轫了,而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教育方式反而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斥责与鞭打呢?

就如同上文所提的例子,孩子确实在父母的强行打压之下被迫在他们预设的“成功之路”上走了很远,可是她真的如同父母的期望一样获得成就了吗?
显然没有,她只不过成为了父母眼中想要的样子,并没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反而因为父母的强迫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连孩子本身对自己所成为的样子感到抱歉,甚至就连社会也不愿接纳这种畸形教育下的产物。
伊坂幸太郎有一句话令笔者记忆深刻:“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感觉太可怕了。”诚如斯言,孩子降生于世间是没有选择权的,这都取决于父母的抉择,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为之提供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未来成长的走向,每一个家长都盼望着孩子能够长大成才,成为既自信又优秀的栋梁。

然而总会有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大,甚至将自己对工作、生活、教育经历的不满意投射到孩子身上,将孩子看作未来理想的寄托人,于是一次次将孩子背负的压力加码,却忽视了孩子也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心之所向。
抗挫折能力的确是一个孩子进入社会的必备品质,但是笔者更希望孩子在外面遭受的不如意够多的情况之下,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个温柔的港湾。
在那里,孩子不必再受到外界聒噪声音的干扰,也不用面临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即使是铩羽而归,父母也能为他们重整旗鼓,安慰并激励他们一次次不畏艰险,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成为孩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