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议题:受访者最关注教育公平和学生身心健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易
教育历来是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表示,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对于教育,人们有哪些关切和期待?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在受访者期待的各类两会议题中,教育仅次于就业,排在第二位。受访者最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65.5%),然后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61.5%)。
受访者最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来自河北某县的李晓(化名)对记者说,自己所在地区示范幼儿园、重点小学的学区房已经接近一万元每平。“现在幼儿园都是网上报名,每年报名季,报名系统一开放,招生名额就‘秒光’,划片区域内的孩子都不一定拿得到名额”。李晓认为,主要还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太缺乏,“这些年私立幼儿园也开了不少,但老师素质、教学经验整体肯定不如办了几十年的公立园的”。
北京市民张可(化名)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她经常为孩子小升初的事情发愁。“我女儿的学校不在西城和海淀这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想进重点初中很难。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我前年辞了工作,专门陪着她写作业、上辅导班”。
张可坦言,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她一直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对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有了更多了解后,她不得不变成一个“虎妈”。“有时看到孩子因为学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我也挺担心的,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严厉、太心急了。但是升学率就摆在那里,作为普通家长,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前途”。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王亮(化名)认为,现在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会思考、有创造力的人,但是当下的学校教育主要还是分数导向的,甚至素质教育也越来越以分数为导向。
王亮的弟弟在省重点中学读书,通过和弟弟交流以及参加家长会,他发现很多高中生除了成绩好,还有特长,在社团活动中很活跃。“全面发展的学生似乎越来越多,但是这种素质拓展很多是以考级、加分为目的进行的,非常功利,就像为了写好作文去读书和背范文一样,大家关注可以提分的东西,却未必真的在思考和创新”。
王亮还认为,学习压力过大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由于平时在学校生活太紧张,我弟弟每周六晚上回家后,就开始玩游戏,甚至玩到晚上一两点。什么家务也不做,连衣服都是带回家给我妈洗。我觉得这种状态很不好,因为除了分数,自律和自理能力、体谅他人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调查中,受访者最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65.5%),61.5%的受访者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9.2%受访者关注师德与教师行为规范的议题
调查显示,49.2%的受访者关注师德与教师行为规范的议题,40.7%的受访者希望治理不良教学行为,35.1%的受访者关注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李晓认为,减少师德败坏的现象,一方面需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严惩失德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教师生存状况。
“作为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我明显感觉到现在教师及教育行为得到了更多的规范,科学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多重视,同时,老师的压力也增加了。”李晓说,她身边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在家长群和家长沟通,平时要迎接各种检查,假期要参加各种培训,并不轻松。然而这类老师的职业社会地位不够高,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工作。“希望能提升这些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鼓励更多有素质、有道德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调查中,受访者关注的其他教育议题还包括:招生制度与升学评价体系(46.7%),规范校外培训和竞赛(38.7%),提高本科教育质量(37.7%),家校共建与家校合作(34.5%),丰富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8.3%),规范课堂教学活动(26.1%)等。
在天津工作的张媛(化名)觉得,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学获得专业认可很难,而且社会上学历和学校歧视现象也阻碍着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我曾经对法律很感兴趣,想学习相关的知识。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在律所工作,她说如果我只是进行培训性质的学习,即使学得很好,没有含金量高的证书,对于职业发展也没有太大意义”。
张媛希望,社会对于人才能有更全面的评价体系。“有了发达的互联网,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便利,可以有多种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网络学习、自学的成果缺乏相关的评估办法,受认可的主要还是学校教育”。
张可注意到,职业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技术类职业薪酬也越来越高,不过她坦言,暂时不会考虑让女儿走职业教育的路。“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育氛围总体有待改善,另一方面,蓝领即使能拿到很高的薪酬,也未必有与之相配的社会地位。如果未来这些现象得到改善,相信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也会提高。否则,家长可能会因为怕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更恐慌,而大力地去‘鸡娃’(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编者注)”。
“教育应该是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事情,而不该成为一场只允许进入不允许退出的竞争。”王亮认为,在这种氛围下,普通的学生和家长即使不认同错误的“唯分数论”教育理念,也只能被裹挟着加入这场竞争。
不过,他认为,当前教育领域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变化。“第一,重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我感觉现在的高中生比我读高中的时候,更有思辨能力,会有意识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第二,随着职业规划教育进入大学、高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了,现在有更多的学生明白大学、考研是怎么回事,对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会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
本次调查由中青报社调中心通过中青报全媒体平台、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截至3月9日9时,合计回收样本2025个。受访者平均年龄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