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庭教育类的佳片《狗十三》:揭露了中式教育的不足
要说进入了婚孕时期的家庭,最焦虑的事情会是什么?莫过于将来对孩子的教育。
有人说,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打也打不得,骂也不骂不得,一个个都娇生惯养。但我觉得,倒不如说,这正是社会文明往好的方向进化的一个特征。
凭什么小孩子就可以被随便打骂?既然夫妻二人之间进行的,对彼此造成伤害的行为可以被叫做“家暴”,那为什么打孩子就可以是“正当”的?
或许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这个孩子是堕落到什么程度了非要靠“打”才能拯救他?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从小就是被打过来的,我也没怎么样”,确实,根据个人差异来说,不同的人遭遇同一件事时反应不同,我不排除有人从小皮实被家长一路打到大但感情还越来越好。
但也有很多人,因为童年时遭到父母的打骂而记恨了父母一辈子,我们无法代替他们去说原谅父母,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和我们不完全一样。
网上有一句话我一直很认同“只有失败的父母才会对孩子非打即骂”,因为他们的嘴里说不出任何能让人听进去的、有道理的话,他们只能用暴力的方式去掩盖自己的无能,维持自己所为的“权威”。
近些年来,对中式家庭教育(即棍棒教育、挫折教育等)中缺陷的反思愈演愈烈。我很开心看到很多新一代说“自己将来一定要警惕不要变成自己父母那样的人,让小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
而在电影这样的文艺作品中,也一向不乏对这种家庭的反思,对国人追求的所谓“乖小孩”进行反思。
比如《狗十三》这部电影,就生动展示了在一个压抑的中式家庭中,女主角李玩从反抗到死心低头的全过程。
电影中的父亲,可以说是踩遍了家庭教育中的几乎所有雷区。
首先,就是对女儿的压制。作为一个“经典”的“严父”形象,李父在家里一向说一不二,大男子主义做派十足,对女儿的一切表达都采取漠视、无视和毫无理由地反驳这样的态度。
当李玩表现出一点“反抗”(哪怕是语言上)的苗头,他都会立刻对她进行打压。
“家长以自我意愿为中心”也是中式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通病。科学上说,只有脑袋没有完全发育的婴幼儿才会认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所有人都应该以自己为中心,那么这样的父母,不知道称不称得上一句“巨婴”呢?
其次则是区别对待。“重男轻女”这个词真的已经说倦了,甚至于放在影视作品中它已经不再新鲜,然而不能因为文艺作品里的审美疲劳就对现实生活中严重的重男轻女行为熟视无睹。
同样是因为小狗的问题上吵闹,李父对李玩就大打出手,对自己再婚的儿子则是百般呵护疼爱。
这也是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二胎家庭(尤其是姐弟组合)中尤为明显。有时候,也许家长表现得没有李父那么明显和恶劣,但在细节方面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很多时候还是力不从心。
最后就是“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从前,我看到网友说自己23岁了点外卖还不敢让外卖小哥敲门,只能自己偷偷摸摸去取,我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件事太可乐了。
现在,听到这样的事,我依然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件事太可悲了。一个有自主意识的成年人,吃个外卖居然还要像做贼一样,防着自己的父母。
在我们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时候,有的人连“外卖自由”都没有。《狗十三》中的李父,对于女儿李玩提出了一系列的禁令,有些你姑且可以给他开脱“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但更多的则是出于他对李玩的掌控欲,他认为孩子就该乖乖听从父母的所有话,执行自己的所有指令。
许多像李父一样的父母,他们把孩子当玩具、当傀儡、当炫耀的资本、当出气筒,就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而在故事的最后,李玩因为年纪太小(12岁),对于父亲的反抗完全失败,于是最后还是回到了父亲的掌控当中,成了李父眼中的“乖小孩”。
然而事实上,孩子,只有发挥了自己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有个性的孩子,更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许多有暴力倾向的人,追根溯源,你会发现其中有九成在小时候自己就是家暴的受害者。不少心灵脆弱、有人格缺陷的人,都和自己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氛围中不无关系。
许多家长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乖小孩”,是因为他们眼中“别人家的乖孩子”都很优秀。暂且不说他们看到的只是别人家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别人家孩子的例子又为什么一定会在自己家的孩子身上生效呢?说句难听的话,“同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你非让一只鸟儿去学潜水,只会让它被活活淹死。
那么,如何发挥孩子的个性,塑造它们人格的独立性呢?
首先,要拒绝孩子间的攀比。不要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从众观念是抹杀孩子个性的一大杀器。
即使是要比较,也是比较两人之间的优点,而不是拿别人的优点来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对于孩子自己的缺点,指出来教改正就好。
其次,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存在,就看父母能不能细心地发现。
最后,就是要将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亲子之间要多交流沟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愿意表达的环境。
在这样一种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孩子更会愿意展现自己的个性,而在此基础上,孩子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并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综上所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也希望那些曾经受过伤的人,在为人父母后,不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