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成立7年,构建儿科三级医疗服务新格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0日讯3月18日,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理事大会暨长江妇儿医学发展管理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联盟牵头单位武汉儿童医院发布数据称,7年来,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增至222家,形成覆盖全省、辐射中部、落地基层的区域性儿科三级医疗服务新格局。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介绍湖北儿科医疗联盟工作规划。通讯员张祖国摄

  上转能“托底”

  转诊危急重症比例超八成

  去年4月,黄冈红安县的“迷你”三胞胎宝宝早产,平均每人体重仅1公斤,生命岌岌可危,通过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转诊网络,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治疗3个多月后全部健康出院,顺利回到父母的怀抱。三个宝宝住院时间长,家庭经济压力大,在科室医护及医务社工帮助下,为他们申请到共计18万的慈善救助基金,加上医保报销,大大减轻负担。

  通过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的医护接力抢救,像三胞胎这样的疑难危重症患儿转诊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上转疑难危急重症比例超过80%。

  7年间,联盟完成双向转诊12000余人次,转运危重患儿2000余人次,转运里程60余万公里,200余家联盟医院紧密合作,共同守护孩子安全,逐步实现“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当地,将疑难重症转上来”的分级诊疗目标。

  根据《国家妇幼卫生年报率表》湖北省基础数据显示,全省的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是全省儿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介绍,这七年,联盟已经基本实现两大主要目标,一个是基层儿科医生培训项目落地见效,七年来,培养了2000余名儿科基层骨干,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另一个是建立了全省的儿童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和转诊转运绿色通道,畅通双向转诊,促进分级诊疗,挽救了成千上万名儿童的生命。

  下转“接得住”

  基层儿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9月,松滋一名4个月大男婴患先天性乳糜胸,导致胸腔大量积液,在武汉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多次手术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孩子后期还需长期治疗。考虑家庭负担重和照护方便,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皮名安与联盟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张莉医生沟通,制定好治疗方案后,患儿带着下转单回到当地治疗,在当地医院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男婴恢复健康。“随着基层儿科医疗机构实力逐渐提升,现在的基层医院不仅能‘接得住’,而且治得很好。”皮名安说。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秘书长、武汉儿童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肖翠萍介绍,能承接下转患者的医院数量明显增加,下转患者病种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主要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已扩大到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术后、血液科、风湿免疫、神经内科等患者。

  联盟帮扶

  “造血”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持续推进联盟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学科共建及专科联盟建设五大工程,在构建区域儿童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等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效果。”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理事长、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邵剑波介绍,一方面,联盟把基层儿科医生“请上来”,通过开展免费进修、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百名医生高级培训班、联盟空中课堂、生命支持培训班及急救技能比赛等,为基层儿科培训“火炬手”。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告诉记者,“培养不仅仅针对医生个人,还帮助他们学成回去后能组建起一支团队。为此,我们也制定了专科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指南,包括人员设备的配备、制度建设、基本病种诊疗等一整套的模板,医生照着模板一项项落实,能够让专科在形成时有最基本的组织、人才、制度等方面的保障。针对基层医院这几年提出帮扶需求比较多的专科如儿童保健、康复、内分泌遗传代谢等,我们也会创新医生的培养方式,适当给予更多倾斜。”

  7年来,联盟免费线下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培养学科带头人300余人,线上培训30万人次。学员们纷纷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筹建新生儿监护病房、小儿外科病房、儿童保健、康复等亚科,填补基层儿科空白。

  “从武汉儿童医院学习回去后,组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团队,开展了动脉血气分析、腰穿、有创无创呼吸支持等新技术,多次得到儿医联盟前辈们的指导,我受益良多。”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郭希迁说。

  另一方面,儿科医疗联盟专家“走下去”,开展“湖北儿童健康行”专项行动,巡讲疾病诊疗规范,督查儿科医疗质量控制、讨论转诊转运疑难病例、救助义诊筛查患儿。7年来,共计824人次专家参与,足迹覆盖16个市州,质控督查医院249家,巡讲义诊115余场,培训医护人员1.2万余人次,义诊2万余人次。

  武汉儿童医院以县医院为重点,以培养青年医生为核心,同心协作,资源共享,派驻医护人员对口帮扶通城、恩施、五峰等地医疗机构,托管武穴市妇幼保健院,助力当地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选派青年骨干医生赴信阳、红安等地做技术指导。今年,联盟将继续选派17个专业22名青年骨干医生,选派前往14家联盟医院进行技术帮扶。

  四轮驱动

  推动湖北儿科高质量发展

  联盟内“以项目形式推广专科技术”的方式,选取儿科疾病常用的专科技术,如使用呼吸机、肺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技术、生长发育监测、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技术、腰椎穿刺术等,通过专家带教、线上培训、线下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让基层儿科医生能熟练掌握专科技术,造福当地儿童。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湖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周爱芬介绍,在联盟基础上,成立于2021年的湖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儿科)分会,侧重儿科管理能力,搭建儿童医院和儿科共建共享平台,维护儿童医院和儿科合法权益,提升医院和科室管理水平,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好保障。该协会与省儿科医疗联盟、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省儿童医学中心四轮驱动,推动湖北儿科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理事长、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邵剑波表示,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在2016年应运而生,历经七年茁壮成长,从抱团取暖到抱团走远;从单一临床协作型模式,向多维度全方位生命共同体模式发展;联盟始终不忘初心,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全力推进分级诊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花结果,接下来将继续团结全省儿科同仁,携手共进,进一步推进湖北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江梦晴王春岚通讯员高琛琛薛源)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