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儿童期刊,娃值得拥有!
现在的小朋友阅读渠道多种多样,绘本、童书、平板上的阅读APP等等。但小朋友也需要及时跟踪时事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大人们还可以通过日常手机推送收获信息咨询,对于孩子来说,电子产品始终对眼睛有伤害,信息的渠道也需要进一步甄选。适当给孩子订阅一些杂志期刊,纸质阅读对视力相对友好,大牌的出版社杂志社也更让人信服。
我们家娃现在上幼儿园,可以给大家聊一聊给娃选订过哪些儿童期刊。在幼儿园之前,我们家就入手过《幼儿画报》《东方娃娃》《儿童故事画报》等等。幼儿画报的“红袋鼠系列”,东方娃娃的“卜卜系列”,儿童故事画报的自然探秘系列,都让娃爱不释手。红袋鼠教会了娃日常习惯、自我保护、人际交往,卜卜和娃共情了日常生活和亲子关系,儿童故事画报则用漫画、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作通俗易懂的自然讲解。
但是当娃升入中班,参加了各种活动,体验过各类运动,打卡过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动植物园等地之后,她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感觉之前的期刊读物已经不能满足她脑海中随时随地升级的各种小问号。
后来机缘巧合中,我们认识了《栩栩多多》。之前我带娃去兴趣班上课,在等待的过程中,娃看到一位上小学的小姐姐拿着一份《栩栩多多》的画报(那时候还是报纸的形式),画报上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娃由衷的觉得小姐姐很厉害,自己也要向她学习,强烈要求我给她订一份。
回去我研究了一下,《栩栩多多》的前身是《NYT For Kids》,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中英文双语儿童刊。今年拿到手的《栩栩多多》已经改版变为杂志的形式,比报纸更加轻便,除了新知、自然、科学、电影、风格、艺术板块之外,最让人惊喜的是这套杂志里竟然有孩子喜欢的美食类、旅行类的资讯。而我则对其中Opinion(观点)一栏很有兴趣。每一期的观点板块,杂志社会造访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对热点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颇有点“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的感觉。
作为知乎的答主,对“新知”是充满熟稔与好感的。且看今年第三期《骑车出行》,我们家日常生活中会有一半时间开车上幼儿园,另一半时间则由我骑着自行车,让娃坐在车后,一起去幼儿园。文中提到的巴塞罗那从2020年开展了单车巴士“的骑行上学计划。每周五上午八点半开始,由儿童和父母组成的骑行车队会穿过巴塞罗那市内15条路线去上学。文中还提及北京回龙观地区有一条自行车专用道。因为有亲身体验,读完后娃饶有兴致的跟我讨论骑行的好处,目前儿童骑行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从一个身边小事打开思路,我和娃很喜欢这种阅读之后的交流方式。
Chat GPT是近期最火的话题,娃从幼儿园也听到了风声,回来就问我Chat GPT是什么呀?正好看到今年第六期的观点里北京日日新学校的同学在向Chat GPT提问,他们有人问“昨晚我梦到一条蛇盘着树,这说明什么?有人问“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还有人问“恐龙什么时候能再回来?”这些都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提问,有一些也是我们家娃想问的。当我和娃一起读完Chat GPT的回答时,娃非常兴奋的说,这个家伙这么厉害,比我们老师懂的都多。我也向娃表达了我的担忧,比如Chat GPT可能会替代未来很多工作。我告诉她Chat GPT是一种人工智能,之前还有一个人工智能Alpha Go曾经打败过围棋世界冠军(正巧我们家今年开始学围棋)。我们围绕人工智能聊了好久,在看到《计算机眼里的世界:AI绘梦》中AI绘出的三幅美景时,同时在学儿彩画的小家伙表示很震惊。
《栩栩多多》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做“食物”,被小家伙亲切的称之为“我的食谱”。在第四期有一章《轻轻松松学烘焙》中,从面粉、糖、鸡蛋、盐、黄油、小苏打开始说起,教孩子们做1234蛋糕,焦边曲奇和司康饼。其中蛋糕还细分为磅蛋糕、纸杯蛋糕和天使蛋糕,曲奇也有巧克力碎曲奇,夹心曲奇和特殊形状的曲奇,司康则区分为香橙司康,手作司康和小面包。文中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答了面包类的烤制原理,现在早饭吃面包时,娃还能念叨个一二三。
有一期“风格”板块竟然有做蚕丝被的详细过程,有一期“科学”板块专门研究了火山,还有一期电影专门做了《流浪地球2》的解密……基本上属于当下热点或者时令话题,而在我的知识范畴里算是空白的内容,大人孩子一起看,收获良多。
英文版我们家娃暂时是看不懂的,我翻看了一下,翻译的非常原汁原味,给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做英文课外拓展非常合适。
¥40包邮动动画世界栩栩多多共10期期刊淘宝¥455¥500购买
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焦躁,无论是学习、还是阅读也不可避免的变得十分功利,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要帮助娃选好学习的渠道和学习的方式。我始终对娃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留意见,并希望娃尽可能的采用传统纸质阅读的方式,静下心来,有所沉淀。从小带着娃一起阅读绘本、阅读儿童期刊,会帮助娃养成更全面的思考方式,更踏实的写作习惯,为未来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举报/反馈